3.教師職責三
教育孩子,讓孩子認識到哪些是危險的行為,學會自我保護。
孩子是安全教育的對象,也是活動和保證自己安全的主體。孩子這會還小,所以需要大人的關注。但他們是不斷成長的,終會離開父母的庇護獨立生存,因此必須教會他們從小學會自我保護。正如前文提到:等他們長大成人之後,自我保護的能力會伴隨他們一生,讓他們能夠獨立、麵對困境不盲目自卑、麵對挫折勇於承擔和不輕言放棄——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這都是最為寶貴的財富。
在教育組織內對孩子實施安全教育,內容包括三個方麵: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教育、養成遵守安全規則的習慣。安全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展開:
①在常規教育中滲透安全意識
孩子的安全自護意識應該從日常的常規習慣培養開始。尤其是初進入機構的新孩子,或者是在每個新學期之初,孩子常規薄弱、對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並不十分清楚或是已然談忘了,此時開展常規教育首當其衝。利用非正規教育“天然混齡”的優勢,通過“以大帶小”,促進新孩子和小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提倡互相友愛,減少攻擊性行為,鞏固大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怎麼樣做是對的,怎麼樣做是不對的,同時並需要長期監督、經常提醒、不斷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動。例如,在玩玩具的過程中教給孩子拿剪刀的正確方法、知道送玩具回家、半日活動結束之後評選“友愛寶寶”等,幫助孩子建立行為界限。
②在主題活動中進行安全意識的教育
根據安全教育的內容,設計一係列主題活動,以孩子感興趣的形式,有計劃地開展。在安全領域範圍內,全麵均衡地展開。必要時可結合突發事件,把握引入教育的契機。如開展“放學了可以去哪裏玩”“安全標識知多少”“奇怪的可樂”“我會洗小手”等主題活動,引導孩子關注自身安全,學會自我保護,並在不斷的反複強調中形成習慣。
③發揮非正規教育機構的輻射作用,爭取所在社區的支持,合力營造安全大環境。
非正規教育機構依托於社區而存在,是社區裏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教師身負著宣傳正確育兒理念的重任。包括:
① 與社區居委會建立聯係,勤走動,多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表達幼兒安全需要重視的理念。
② 請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隨時關注孩子,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及時清除、發現孩子做出危險行為立即製止。
③ 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起,養成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不亂扔煙頭,不隨地吐痰,不說髒話,不教孩子抽煙等,建立文明社區。
④ 與社區居委會一起提醒和宣傳家長:如果遇到危險情況,如何帶著孩子逃生。
⑤ 對生活環境中的小小細節給居委會以善意的提醒,合力營造安全的大環境。比如,提醒社區居委會在社區裏安放消防安全設施,加強對消防設施和器材的日常維護,並設置消防安全標誌,保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車通道暢通;問問社區居委會在對社區周邊環境的改造過程中,對施工材料的堆放、下水道井蓋的維修、交通警示標誌的完善、不法商攤的取締等有沒有相應的舉措等。
如果說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微觀環境、咱們的非正規教育機構是中觀環境,那麼社區則可稱為較大範圍的宏觀環境了,如果這個環境裏的全體人員能夠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出有利於教育和安全的大環境,孩子的安全才真正有了保障。這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做好社會宣傳,並主動與居委會、村委會及社區各方麵溝通,以便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