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一聽馬氏這話,便覺得馬氏有些不可理喻、做人也太沒良心了,於是尤氏也不再和馬氏客氣了,當下也把臉一沉、擺出長嫂的姿態,不客氣的教訓起她做人的道理來:“我要是沒遇上就算了,遇上了怎能裝作不認識?才九歲的小姑娘一路從武夷山尋到泉州府來,這路上不曉得吃了多少苦……”
“我自認是個有良心的人,做不到視而不見、讓未來的侄媳婦兒在牙行裏受苦,”尤氏說著頓了頓,隨後故意拿妙兒刺了馬氏一句:“就連我們妙兒這個還不大懂事的孩子,看到巧娘辛苦尋親都曉得要幫她一把!妙兒隻是個五歲的孩子,她尚且懂得幫人、救人這個道理,三弟妹這個大人怎麼反倒不懂這個道理?”
馬氏一點都沒把尤氏的話聽進去,死不悔改的爭辯道:“什麼幫人、救人?你這是害我們家三郎!你要真那麼喜歡那個巧娘,怎麼不把她娶回去給你家大郎當媳婦兒?”
馬氏不提起把巧娘許給張大郎當媳婦兒還好,一提起尤氏頓時就火冒三丈,藏在心裏的那些陳年舊事也一股腦的湧上心頭,那些陳年舊事讓她越發覺得馬氏實在是欺人太甚了,且隻要別人退讓一步她就會得寸進尺!
尤氏為何會覺得馬氏欺人太甚呢?
原來張家和江家結親,這其中還有著另外一段關係這張家大房和三房的隱情……
話說當年張老爺子想和江家結親時,家裏有兩個孩子和江家閨女、江四娘年紀相當,他們分別是大房的張大郎和三房的張二郎。那一年張大郎和張二郎俱隻有兩歲,隻不過張大郎比張二郎早出生了幾個月,所以才在孫字輩的排行上占了老大這個位置。
這張大郎既是張家孫字輩的老大,那按理說應該他先定親、後才輪到張二郎才對,這是兄弟多的人家約定成俗的規矩,總不能讓弟弟走在哥哥前頭,讓下一輩的輩分亂成一團不是?
因此當年張老爺子心裏,原本也是打算先讓張大郎定親的———也就是說,這江四娘原是要許給張大郎、和張大郎定娃娃親的!
但那時尤氏卻因生了張三郎而臥病在床,許多事都不能幫著張大郎打點,也沒法子和江家的人交涉商討,讓定親一事進展得十分緩慢、也有些不大順利。
而那時的馬氏看江家的家世不但不比張家差、還隱隱有超過張家的勢頭,心裏嫉妒大房的同時也起了貪念,一心想把這樣好家世的閨女、搶來給自個兒的親生兒子當媳婦兒!
於是馬氏便趁著尤氏臥病在床、許多事都不方麵出麵打點,硬是在張老爺子麵前說了許多話,好說歹說的讓張老爺子改變了初衷,改而讓張二郎和江四娘定親……
而這馬氏當年趁著尤氏生病、把這門親事給搶了,本就讓尤氏心裏對她多有怨恨,覺得馬氏做事太不厚道、太自私自利了。隻不過眼下事情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加上當初也是張老爺子發的話,尤氏才沒和馬氏多做計較,打算裝聾作啞的揭過那件事。
可偏偏時隔多年後,馬氏竟還有臉衝她說出“你要真那麼喜歡那個巧娘,怎麼不把她娶回去給你家大郎當媳婦兒”這樣的話來!
————————————————————————5.29第一更,晚上8點還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