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兒小小人兒卻故意一本正經的答道:“我叫張妙兒,叔叔可以叫我張四娘。”
妙兒的話讓徐天光嘴角微微翹了翹,他見妙兒說話利索、吐字清晰,於是忍不住多問了句:“四娘讀過書沒?”
妙兒點了點頭,老老實實的答道:“讀了。”
“那四娘都讀了些什麼書?告訴叔叔好嗎?你要是說了,叔叔給你桂花糖吃……”
好吧,雖然妙兒很不屑大人們老是拿糖來騙小孩子,但為了讓尤氏覺得她真的已經很懂事、很“成熟”了,妙兒早就打定主意徐家人問他什麼,她都要認真的一一回答,以這樣的方式讓尤氏明白她已經不是個傻乎乎的小屁孩了。
於是妙兒歪著小腦袋仔細的想了想後,便張著小嘴、一五一十的答道:“大哥教我讀了《百家姓》和《千字文》,《百家姓》我已經讀完會背了,《千字文》隻讀了一半。”
《百家姓》和《千字文》都是給稚童讀的蒙學書籍,北宋一般人家替孩子啟蒙,大多是教他們讀這兩本書。張大郎自來細心,當年妙兒央求他教她讀書識字時,張大郎便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這兩本書慢慢的教妙兒讀,除此之外也教妙兒寫那兩本書上的字,因此妙兒眼下也可以說是識得不少字了。
徐天光對妙兒才五歲就讀了《百家姓》和《千字文》十分滿意,對妙兒的喜歡也多了幾分。且這徐天光似乎還和妙兒聊出了興趣來,隻見他還故意從《百家姓》和《千字文》裏抽了些內容來考問妙兒……
一旁的尤氏有些擔心妙兒答不上來會出醜,畢竟尤氏對妙兒讀書一事並沒有特別上心,總想著姑娘家能識得幾個字就成,把針黹女紅、灶上活計學好才算是賢妻。且尤氏先前也沒打算急著要給妙兒定親,更沒想到會想著和徐家結親,否則她定是早早就讓妙兒投其所好,多讀點書討徐天光的歡心了。
沒想到妙兒卻一點都沒讓尤氏失望,徐天光考問的內容她都準確無誤的答了出來,讓徐天光大為震驚、一連誇了妙兒好幾句:“這小娃娃聰明!才五歲就能對答如流,將來長大了一定會有大造化!”
尤氏聽了心裏自是十分歡喜,但嘴上卻謙遜的說道:“也就會這兩本書,徐老爺你要是考問她別的,她就答不上來了!這哪算是聰明?要我說啊,你們家那對孿生小子才聰明哩!將來他們也準能給你們考個狀元回來!”
尤氏這番話立馬哄得徐天光夫婦笑得見牙不見眼,徐天光一邊把妙兒抱起來坐在他的腿上,一邊從桌上拿了塊桂花糕給妙兒吃,還不忘對丁氏說道:“你去把我們家那兩個臭小子叫來,讓他們瞧瞧這個妹妹多乖巧懂事。”
“好嘞,我讓小四、小五帶妙兒出去玩,小孩子家家悶在屋裏一定很難受。”
丁氏說著便出了堂屋,而妙兒見狀便有些好奇的往外張望,心想徐四郎是不是依舊是麵癱腹黑且喜歡裝酷?徐五郎是不是還是和唐僧一樣嘮叨?還有不知道徐四郎現在還會不會嫌棄、當年被她的黃金屎噴濺過的手……
當年腹黑徐四郎吃癟的模樣,妙兒可是牢牢記在心裏呢!眼下一回想起當時徐四郎氣急敗壞的樣子,妙兒的心情就變得十分飛揚……
而丁氏一出去喊兒子,尤氏就暗暗的在心裏琢磨,心想徐天光看起來挺喜歡妙兒的,也許從他這裏開口提結親一事,事情會比她預想中的順利一些,畢竟丁氏是婦道人家、考慮的會比較多,說不定還會對妙兒有諸多挑剔。
於是打定主意後,尤氏便開口問了徐天光一句:“徐老爺,你家的兩位少爺和我家大郎同一年生下的,今年也有九歲了吧?不曉得他們同人議親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