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拚命的苦讀了半個月後,張大郎和張三郎終於順利的通過太學的入學考試,從此得以在太學裏接受名師的指點,讓他們可以為一年後開考的科舉考試多做準備。這進太學的機會也算是來之不易、話費了一家人不少銀錢,因此張大郎兄弟入學後都十分刻苦、半寸光陰都不敢浪費……
而張大郎兄弟進了太學後,妙兒一家人的小日子也越發的紅火和穩定,兄妹幾人賺錢的賺錢、讀書的讀書,轉眼便又過了一年、迎來了三年一度的科舉考試。
張大郎兄弟早已準備了多年,這一次自是都要去參考科舉考試了。因早幾年張大郎兄弟已在家鄉參加過州試、並且順利通過,因此這一次他們不必回鄉、直接參加在京城舉行的省試就行,待省試結果出來後,才知道有沒有資格繼續參加殿試。
出省試結果這天妙兒十分緊張,並且張大郎兄弟一出去打探結果,妙兒就變得有些心不在焉、做什麼事都集中不看精神,於是她索性給自個兒放了一天的假、沒有出去做生意,而是拉著巧娘在家裏焦急的等候張大郎兄弟回來……
這省試的結果通常是張貼在貢院大門口的告示欄裏,因此張大郎兄弟很快就查看完結果趕回了家,他們才一進門、人都還沒坐下,妙兒就匆忙迎了上去,既期待又緊張的追問道:“大哥,省試結果如何?你們有沒有都順利通過省試?”
“我順利通過了,但那通過的紅榜上卻沒有小三的名字,”張大郎說著語氣一頓,才拍著妙兒的肩膀補了句:“沒關係,小三比我還小兩歲,三年後再考也不算太遲,這一年多他的進步已算很大,我們對他不能太過苛求了。”
站在張大郎身後的張三郎有些難過的低下頭,不敢正視妙兒那滿懷期望的目光,隻用比蚊子嗡嗡聲還小的聲音說道:“妙兒你別生氣,從今以後我一定會加倍用功,爭取三年後能夠順利通過省試、參加殿試,然後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妙兒知道張三郎這一年多比以前要用功許多、也知道他的的確確盡力了,因此張三郎落榜妙兒並沒有責怪他,而是笑嘻嘻的上前攬住他的胳膊,半是撒嬌、半是威脅的說道:“這可是三哥你自個兒說的哦!我這個小管家婆可沒逼你哦!今後這三年你要是沒好好的用功,我就讓大哥拿鞭子抽你!”
一旁的巧娘適時的上前解圍道:“不管怎麼說,大少爺順利的通過省試了,我們得多做幾個菜好好的慶祝一番才是!妙兒,趕緊去燒你拿手的肉末蒸蛋,我去燉魚湯給兩位少爺補補身子!兩位少爺你們幫我們把屋裏的菜擇一擇…”
在巧娘的安排下,一家人馬上熱熱鬧鬧的忙開了……
一陣忙活過後,一家人很快就圍在一起歡歡喜喜的吃飯,待大家才好好的慶祝了一番後才散開、各忙各的去了———張大郎回屋繼續苦讀、爭取能夠順利通過殿試,而妙兒三人則繼續做生意賺錢。
這省試過後、殿試很快便隨之而來,而張大郎參加完殿試歸來後,妙兒幾人便把他團團圍住,妙兒更是迫不及待的搶先問道:“大哥,你覺得你答得如何?”
張大郎覺得自己在那金鑾殿上算是超常發揮、答得還算不錯,但他卻還是含蓄的衝妙兒笑了笑,以保守的口吻預估道:“此次參加殿試的青年才俊數不勝數,且個個都是肚子裏有不少墨水的才子,我雖然也算是對答如流、字字珠璣,但我看我最多也隻能掛在榜尾。”
妙兒一聽張大郎這話立時一臉欣喜,語氣更是下意識的多了幾分歡快:“掛榜尾?!這麼說大哥你是有信心能上榜了?隻要能上榜那就是金榜題名、就是高中了,我們管它是在榜首還是榜尾!咱們也沒想過去掙那狀元的頭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