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汴京篇 第二十五章 又一對歡喜冤家(1 / 2)

巧娘一直很期待最後的成品,於是妙兒一開壇她就湊了過來,問道:“怎麼樣?這酒釀成了沒?”

“哪有那麼快?得先看看壇子裏酒的濃度,看看酒成形了沒!”

妙兒說著便把酒壇子搬到明亮的地方,仔細的觀察起來,很快就發現酒壇中已經很少有氣泡了,且基本上隻剩下沒有顏色的葡萄皮和葡萄籽!

這樣的情形讓妙兒心裏一喜,道:“我瞧著那些葡萄汁應是差不多變成酒了!先勺一勺上來淺嚐一口再說!”

妙兒很快拿長勺子勺了一勺出來,用手指沾了點放到嘴裏嚐了嚐味道,品嚐出酒液裏基本沒有甜味了才放下心來———這酒液裏沒有太甜的味道,那就證明酒精已經發酵完成了!不過僅僅發酵完成還不算是把酒釀成,還得把這酒裏的雜質再過濾一遍才行。

過濾的方法妙兒也是一早就想好了———她先將幹淨的紗布覆蓋在空的酒壇口上,然後隔著紗布把那些釀造好的葡萄酒往空壇子裏倒。這樣一來,除了液體外其餘雜質都會被紗布過濾住,最終妙兒還特意把用紗布包住那些渣,然後像擰衣服般擰了擰,一滴都沒有浪費!

而這過濾了第二遍的酒,已經可以算是成品“葡萄酒”了……

這些成品顏色看著渾濁也不清澈,但妙兒嚐了一口後,發覺它的味道已算是不錯,有幾分前世那幹紅葡萄酒的味道了,味道比起北宋較為流行的清酒更是好上不少,總體來說也算是西方口味的葡萄酒、和東方人喝的酒有較大的差別。

妙兒知道葡萄酒一般會產生第二次發酵,這二次發酵主要是蘋果酸、乳酸發酵,不會再產生酒精,且二次發酵中會有少量潔白、細膩的泡沫上升……而經過二次發酵的葡萄酒,味道也會比最初更加香醇可口。

因此妙兒選擇讓那八壇葡萄酒繼續發酵,任由它們在陰涼通風處擱了十七、八天後才再次開壇查看。妙兒把那八壇子葡萄酒逐一開了後,馬上發現二次發酵已是基本完成,每個壇子裏的酒液也都變得清澈起來。

但妙兒想要釀出像模像樣的、真正意義上的優質葡萄酒,因此她並沒有就此打住、把已經算是可以飲用的葡萄酒拿出來喝,而是不厭其煩的和巧娘一起,再一次將這些酒再過濾了一遍!

這一次妙兒盡量把酒壇子裝滿、並密封得緊緊,於是原先那八壇葡萄酒經過再次過濾後便縮水成七壇,不過這回每個酒壇子都是裝得滿滿的……

而這最終釀製出來的葡萄酒,在二十一世紀一般被稱作“葡萄原酒”,也算是完全意義上的幹紅葡萄酒!也就是說妙兒成功的在北宋釀造出現代才有的葡萄酒了!

妙兒也不是第一次釀葡萄酒了,但這一次卻讓她格外的興奮和激動!她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能夠在北宋研製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東西,更沒想過她真的成功的把那十來斤葡萄變成了香醇的葡萄酒……她這次釀酒,可是很有可能會讓北宋酒業從此進入葡萄酒時代啊!

一想到這點妙兒馬上傻笑個不停,讓正巧和張大郎兄弟一起來張家的徐東漢見了,忍不住好奇的打趣了妙兒一句:“四娘,什麼好事讓你樂嗬成那樣?我聽我大哥說你在動手釀酒,這都過了個把月了,你這酒釀得如何了?能喝了不?”

妙兒一邊把酒壇封好、一邊笑著說道:“來的早不如來得巧!你四哥來了幾回這酒都沒釀好,沒想到你就來了一回、就趕巧碰上我這酒釀造成功!來,我馬上倒一碗給你嚐個鮮!”

一旁的巧娘聽了馬上搶在妙兒前頭說道:“妙兒你趕緊把其餘幾壇酒封好了,我去給他拿碗倒酒就行!”

巧娘說著便抱著一壇子酒進了裏屋,不一會兒就端著一個小碗回到徐東漢麵前,道:“給!這可是我和妙兒釀了個把月才釀製出來的酒,你先喝一口試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