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58年的天津紅專廣播函授大學是我國第一所以廣播函授為主要教學手段的遠程教育高等學校,最早利用電視作為教學傳媒的是1960年成立的北京電視大學,其後於20世紀60年代初成立的有沈陽廣播電視大學、哈爾濱廣播師範大學、哈爾濱電視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廣州廣播電視大學等。從1960年到1966年,北京電視大學共培養出8 000多名畢業生和50多萬人次的單科結業生。
“文化大革命”十年動蕩,廣播電視大學辦學中斷。直到1978年,在鄧小平同誌的倡導和批示下,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始籌建。197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中央廣播事業局《關於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的報告》,就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性質、組織領導、招生對象、招生辦法以及編製、經費和設備等問題進行了規定。同年,中央電大和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電大同時開學,通過廣播電視技術開展遠程教育。到1980年底,廣播電視大學體係已初步形成。同時,中央電大和地方電大形成了分級管理、分工協作的運行管理機製。電大管理製度不斷完善,建立了學生學籍管理、畢業生分配等相關管理製度。人才培養規模逐步擴大,根據統計,1983年,在學規模已突破40餘萬人。
為了充分發揮廣播電視教育的優勢,推進廣播電視大學發展,1987年,國家教委印發《關於廣播電視大學專業設置審批權限的暫行規定》。1988年,國家教委頒布《廣播電視大學暫行規定》,對廣播電視大學的性質與任務、設置原則和標準、審批程序、各級電大的職責、電大的教學和管理體製進行了明確的規定,這是一段時期內電大教育發展的重要政策依據。1995年,國家教委辦公廳印發《關於廣播電視大學招收高等專科“注冊視聽生”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1996年,國家教委同意中央電大舉辦“專升本”教育試點。同年,國家教委電教辦印發《關於加強廣播電視大學係統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增強係統意識。
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發展,逐步轉入開放大學發展新時期。為貫徹落實《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1999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工作實施意見(試行)》,對招生注冊、教學和教學管理、考核工作以及畢業驗印等方麵進行試點改革。2005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建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係的通知》,明確中央電大現代遠程教育公共服務體係的任務是為高等學校現代遠程教育提供校外教學支持服務,同時也可為教育行政部門、辦學機構提供專項的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支持服務。201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的通知》,明確提出要“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確定由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雲南省五省市及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承擔改革試點任務。2012年,教育部陸續批準成立國家開放大學和北京、上海、江蘇、廣東、雲南開放大學。2016年,教育部印發《關於辦好開放大學的意見》,對辦好開放大學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做了全麵、詳細的闡述,提出12項重點任務,強調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成果,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征的開放大學辦學模式,滿足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需要,推動建設學習型社會,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國特色開放大學體係。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全國電大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遍布全國城鄉的辦學網絡、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遠程教育辦學係統。廣播電視大學係統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應用型的專門人才,在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渠道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重要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