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受經濟社會發展和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開始起步。此時,我國頒布了一係列關於推進終身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但是專門針對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政策文件並未出台。1986年,上海市普陀區率先成立了真如鎮社區教育委員會,之後社區教育作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中堅力量,逐步在各地得到發展。2000年,教育部職成司印發《關於在部分地區開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的通知》,指出社區教育是在一定領域內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開展旨在提高社區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實現終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和建立學習化社會的基礎。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提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科普、教育、娛樂等活動”。
在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國學習型城市建設不斷推進,上海、北京、大連等城市率先提出建設學習型城市。上海市於1994年建立了全國第一所社區學院——上海金山社區學院。進入21世紀,國家開始啟動社區教育實驗工作,2001年確定了28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這是黨中央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此後,我國的學習型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社區教育發展也進一步推進。2006年,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社區文化、教育、體育服務。……統籌各類教育資源,充分發揮社區學院、市民學校的作用,積極創建各種類型的學習型組織,麵向社區居民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和科普活動,建立覆蓋各類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區學習服務體係”。2010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社區教育示範區評估標準(試行)》,推進社區教育深入發展。同時,青島、太原、珠海等城市開始建設學習型城市,學習型城市建設進一步推進。在社區教育方麵,初步建立了社區教育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社區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社區教育培訓網絡初步形成;創建了一大批學習型家庭、學習型企業等學習型組織;各類社區教育培訓活動廣泛深入開展,社區居民參與學習的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較好地滿足了社區居民不斷增長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為提高居民綜合素質和社區建設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學習型城市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社區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大。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社區服務體係建設規劃(2011—2015年)》,提出健全新型社區管理和服務體係,強化社區服務體係和信息化建設。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意見》,提出了“構建終身教育體係,促進各類教育融合開放”“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等七項重要任務。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社區教育治理體係初步形成,內容形式更加豐富,教育資源融通共享,服務能力顯著提高,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居民參與率和滿意度顯著提高,基本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模式。建設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600個,建成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200個,全國開展社區教育的縣(市、區)實現全覆蓋”的總體目標。根據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2016年7月29日發布的“關於《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的相關情況”,教育部已遴選設立122個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和127個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學習型城市建設進一步滿足了城市居民的終身學習需求,促進了人的全麵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有效服務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了城市建設管理創新;進一步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社會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