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預備一頭“美麗的紅色獅子”(1 / 2)

《卡通胡子》是一部奇書,首先奇在本書是相濡以沫40多年後,妻子為丈夫寫下的一部真實的人生傳奇故事;其次奇在本書從一個男人怪誕的成長史中發現了童年的秘密,進而揭示了人格建構的不可或缺。

認識李躍兒久矣,也去她的芭學園參觀過,在我的印象裏,美術教師出身的李躍兒是敏銳的探索者,所以她做幼兒教育與眾不同。《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等著作引起關注,《小人國》《成長的秘密》等紀錄片震撼人心,就是最有分量的證明。但我萬萬沒有想到,她會以先生——“胡子”(徐曉平)為主人公寫一本書,並且是以顯微鏡加手術刀式的筆法,探究先生那些可恨又可笑的卡通行為背後的本質原因。顯然,這樣的視角與發現堪為奇觀,而能夠這樣做的妻子舉世罕見。

有意思的是,“胡子”之名是一個孩子提出的。經曆太多生活磨難之後,胡子自稱“卡通徐”,而李躍兒聞之則如醍醐灌頂。按照百度的解釋,所謂“卡通”,指的是借用風格簡練、充滿幽默諷刺的繪畫語言來講述故事的非真人電影。之所以說胡子卡通,大約是指他的行為有些兒童化,或者說社會化程度偏低。如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所說,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創造性和實踐性等方麵,關鍵不在於數量多少而在於平衡。胡子的特點,長處與短處是如高山深穀般平衡不足,既有驚人的創造力,又有太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幼稚行為。

李躍兒與胡子是1978年寧夏美術師專的大學同班同學,他們的故事始於美術追求,彼此知根知底。畢竟是畫家出身,李躍兒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了胡子的生動形象,況且是潑墨如雨的一本大書,讓生活困苦而富有靈氣的藝術家胡子的坎坷經曆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

如果說丈夫成為大畫家或者某方麵的大專家,妻子為之寫一部傳記,完全不足為奇。實際上,在多年的奮鬥中,胡子雖然不乏驕人的成績,卻沒有如願成為影響廣泛的大畫家或者大作家。作為妻子,李躍兒感受最深的或許有兩點:一方麵,是胡子40多年如一日的摯愛,以及對她生活與事業的鼎力相助;另一方麵,是胡子日漸老去,卡通行為難以改變,既讓自身痛苦,也讓身邊的人困擾。然而,終於有一天,李躍兒茅塞頓開:自己潛心探究兒童健康人格的建構,而胡子不就是最好的個案嗎?如果能夠分析透徹胡子卡通行為的緣由,不正可以為今日兒童人格教育提供前車之鑒嗎?這個意外的發現,可能正是寫作本書的重要動機,也讓李躍兒對胡子多了一份感激之情。

我欽佩李躍兒的發現與選擇,因為觀察教育的效果是需要時間的,往往需要10年甚至幾十年才能真正證明教育的成敗得失。胡子是她最親最愛也最熟悉的人,她對其愛之深恨之切,自然也就有強烈的探究之心。據悉,李躍兒曾5次去胡子的故鄉,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其童年的經曆與教育。

畫家的底子讓李躍兒的思維充滿想象力,她認為父母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就像給孩子預備了一頭美麗的紅色獅子作為坐騎,這頭紅色獅子能使孩子完全勝任人生的任何狀況,並且能夠既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我們無法培養出人格完美的孩子,但是至少可以盡可能地給我們的孩子預備一頭紅色的獅子,這是做父母的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也是對孩子最大的愛。胡子的卡通說明胡子沒有一頭這樣的紅色獅子,於是才製造了那麼多卡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