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這出戲配畫時,就選擇了以上場景。有朋友看了這畫後問:“拿刀的是龐德嗎?”因為她想,關羽和龐德是主角,不會不畫龐德吧。我的校友姚軍借給我一本戲曲畫冊,作者叫陳登標,我看了他畫的《野豬林》很有啟發。《野豬林》的第一主角是林衝,可這幅畫上隻畫了第二主角魯智深,他正對兩個要害林衝的解差大發雷霆。我想:對呀,沒有誰規定畫《野豬林》一定要畫林衝啊。於是,由於也沒有誰規定畫《水淹七軍》一定要畫龐德,我就不畫他了,我可以畫我更有感覺的畫麵。

回到劇情。

這時關平進帳:“啟稟父王,今有於禁將七路軍馬,移在山口紮營。”

“有這等事?”關羽即命關平、周倉隨他出營察看。

他們來到高處,關羽唱:“上山岡仔細觀望,白茫茫一帶襄江。又聽得水聲滄浪……”

這水聲是輕擊大鑼造成,《群英會》《打漁殺家》裏需要行船時也會用到。

“猛然間計上胸膛!”關羽又唱,“乘襄江狂濤怒漲,擒龐德令七軍盡赴汪洋。”

他們下山回營,關羽哈哈大笑。

關平問:“父王為何發笑?”

關羽說:“我笑的是龐德恃勇,於禁無謀。七路大軍,屯紮在罾口川低窪之處。魚入罾口,豈能久乎?”

“罾”是捕魚的網具。我下鄉當農民時見過一種“扳罾”,上麵是毛竹做的支架,使用時就把網放下去,過一陣子提起來,路過網上的倒黴魚就被抓住了。於禁的姓與“魚”同音,他把軍隊屯在罾口川,所以關羽說“魚入罾口”。

“君侯之計如何?”在商議軍機要事時,關平是跟其他人一樣稱關羽為“君侯”的。

“沿江決口,水淹七軍。”關羽已經成竹在胸,“周將聽令!”

周倉上前:“在。”

“命你將樹伐倒,紮成木排,帶領五百水手,生擒龐德。”

“得令!”

“關平聽令。”

“在。”

“命你帶領一千人馬,準備沙囊土袋,堵住襄江上下遊。隻等江水暴漲,將上遊土袋撤去。”

“得令!”

隨即關羽將全軍連夜移往高處,並準備好作戰船隻。

這時龐德趕去帥營向於禁稟報:“適才差人探得,荊州兵馬移駐高阜之上,我軍危矣。”

於禁不解:“何危之有?”

龐德說:“我軍屯於川口,地勢甚低。而今秋雨連綿,江水暴漲,要防關羽決口放水。就請元帥傳令,速速移營!”

於禁不以為然:“剛移了營,軍士辛苦,再若移動,那關羽乘勢截殺,如何抵擋?”

“兵貴神速,不可遲疑。關羽殺來,有我抵擋。”

“說什麼遲疑不遲疑,分明是你危言聳聽,貪功好勝。”

龐德急了:“我以七軍為重,何言貪功好勝?元帥不肯移營,俺龐德願將本部軍馬,移駐高阜之上,倘有不測,也好接應。”

於禁仍然不聽:“容我思之。”

“報——”報子來了,“襄江決口,直灌我營。”

“哎呀!”於禁叫“哎呀”已經來不及了。

大鑼模仿的水聲又響起。

關平稟報關羽:“於禁被擒。”

關羽命令:“綁進帳來。”

“君侯啊,”於禁跪倒,“於禁歸降來遲!”

關羽命人將於禁關進囚車,解回荊州。

這時周倉來報:“龐德被擒。”

“押進帳來。”

士兵押龐德進帳。

關羽問:“既已被擒,為何不跪?”

龐德說:“俺乃堂堂英雄,豈肯屈膝於你。”

關羽便勸龐德投降。

龐德給了四個字:“寧死不降。”

關羽隻得下令斬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