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軍(1 / 1)

關公戲是京劇中較特殊的一支。生、旦、淨、醜,每個行當都可以演不同的人物,隻有“紅生”這個行當基本上隻能演一個人物,就是關羽。《水淹七軍》就是紅生戲中的一出。

龐德是曹操麾下的一員勇將,他抬著棺材打仗去了。

龐德這個人好怪啊。不過他不是每次打仗都抬棺材的,要看跟誰打仗。這次他的對手是所向無敵的關羽,抬棺材是表示龐德的決心——準備決一死戰了。

龐德念出場詩:“烏葉盔甲皂羅袍,大將威風殺氣高。於禁掛了元帥印,龐德奮勇逞英豪。”

於禁當上元帥,不是因為他比龐德本領大,也不是因為他比龐德聰明,而是因為他跟魏王曹操的關係比龐德近些。不過龐德也沒計較這個,他就聽從於元帥的調遣,當一個衝在前麵的先鋒。曹仁在樊城失利,他們便帶了七支精壯的兵馬趕去增援。

龐德和於禁下場後,本劇的主角關羽上場。關羽在中國民間威望極高,於是在戲曲舞台上也享有特殊待遇。別的人物上場後都要自報姓名,但關羽不報,最多隻能報姓,說成“漢室關”,為了表示尊崇,演員不能說出關羽的名。連關羽的敵人也是這樣,隻能稱“關公”,現在演出時才作了修改。還有,在《三國演義》裏,關平稱關羽為“父親”,但在演戲時他和周倉口口聲聲都要叫“父王”,其實關羽生前沒有封過王。不過有另一種說法,說關羽這時是“荊州王”,所以在《華容道》裏被稱為“父帥”,而這時就成了“父王”了。

報說龐德挑戰,關羽立即出陣。(《三國演義》裏關羽還看不起龐德,直到關平與龐德殺了三十多個回合不分勝負,他才親自出馬。)

“呔!”關羽大喝一聲,“馬前來的敢是龐德?”

龐德應道:“然!”

“龐將軍,”關羽還算客氣,“關某威名,爾豈不知?若肯歸降,關某有愛將之癖,饒你不死。”

龐德說:“我奉魏王之命,來解樊城之圍。今日陣前相會,倒要看看你的刀法如何?”

關羽說:“關某馬前,未遇三合之將。”

斬華雄,斬顏良,斬文醜,斬蔡陽……都未超過三個回合。不過關羽這話也不是沒有漏洞,“三英戰呂布”時,他們哥仨走馬燈般打了半天,也沒戰勝呂布。

龐德也不多說,立刻開打。

書上說他倆戰了一百多回合,台上不可能打那麼久。台上的時間是可以緊縮的,比如要打四十大板,兩個打手一邊揮動板子一邊喊著“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就算打完了。不一會兒雙方陣營走出於禁和馬良。馬良是關羽的部下,於禁是龐德的領導,他們各自舉旗揮動,示意休戰。馬良是怕關羽體力不支,於禁則是怕龐德搶了頭功。

回到營中,龐德問:“元帥,適才關羽已快力盡,我正要擒他下馬,元帥為何收兵?”

“這個……”於禁找著借口,“我是怕關羽有詐。”

龐德建議:“依我之見,不如趁此銳氣,統領七軍衝入敵營,以解樊城之圍。”

於禁推說:“臨行之時,魏王曾告誡我等不可輕敵。依本帥之見,隻宜謹守,切莫貪功。”

“元帥!”龐德忍不住了,“魏王讓我們可取則取,不可取則宜謹守。按今日的勝勢,理當進取,何言龐某貪功?”

於禁說:“本帥早有成算在心,就將七路大軍,移往樊城之北,依山下寨。”

“啊?”

“龐德聽令!”

“在。”

“命你帶領本部人馬,屯紮山穀之內,無令不可進兵,本帥自有奇謀破敵。”

龐德領命退出後,於禁號令全軍:“將人馬紮在山旁,截斷大路,阻擋關羽,並防龐德擅自進兵。”

七軍立即移營,也就喪失了戰勝關羽的機會。

再說關羽。

回到營中,自稱“未遇三合之將”的關羽想到今天跟龐德的交手,不由慨歎:“老了哇,老了!”

替關羽拿著青龍偃月刀的周倉急了,他不知道怎樣安慰關羽:“父王不老,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