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年代,糧食貴蔬菜賤,畢竟糧食能吃飽,蔬菜卻吃不飽,比李青禾手臂還長的萵筍,一文錢兩根,雞蛋一文錢一個。
第一位老顧客看來也不是很富裕,隻買了十根萵筍,跟陳氏談話間問了一下菌子的價格,陳氏根據市場價,定了雜菌八文錢一斤,雞樅十八文一斤,客人聽了隻搖搖頭,又跟陳氏聊了幾句就走了。
沒一會兒又有一個婦人前來,婦人把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穿著一身布料普通的襖裙,先是買了些雞蛋和萵筍,看到菌子便問:“這菌子好喜人啊,怎麼賣呢?”
“雞樅十八文一斤,其他的八文一斤”,李青禾見菌子的生意來了,趕緊回了婦人的話。
“唔,給我來一斤這個吧”,婦人指了指雜菌。
“好嘞”,陳氏手腳麻利地給她稱了一斤。
舍得吃的人還是少數,萵筍雞蛋和雜菌都快要賣完的時候,雞樅還無人問津,期間她跟陳氏把方桃烙的餅都吃了幾個,李青禾正想著要不要降價賣的時候,一個身穿黛色羅裙,長相甜美,梳著垂鬟分肖髻的姑娘停在了攤位前。
“大娘,這雞樅怎麼賣呢?”
“十八文一斤”,陳氏回她。
“都稱給我吧。”
哇,大客戶啊,李青禾立馬打起精神來,還真心實意地誇道:“姐姐,你長得真好看。”
“嘻嘻,你小嘴真甜抹了蜜似的,我家先生是鬆白書院的山長,你們下次有雞樅,可以直接帶上門賣,有多少都要,就住在月華巷,去那裏一問就知道是哪家”,她家先生對別的吃食都興趣泛泛,唯獨鍾愛雞樅。
李青禾心裏默默記下月華巷,省得下次擺攤半天賣不出去。
“一共是三斤一兩,算你三斤吧,一共五十四文錢”,陳氏不愧是擺攤賣菜多年的,一會兒就算出多少銀錢。
黛色羅裙的姑娘爽快的付了錢,走得時候還叮囑祖孫兩:“下次有雞樅,就拿到月華巷賣哦。”
李青禾和陳氏頻頻點頭。
等到午時,雞蛋都賣完了,隻剩下一點菌子和兩根萵筍,陳氏幹脆收攤。祖孫倆先在攤位上數一下今天的收入,萵筍賣了四十六文,雞蛋賣了三十九文,菌子賣了兩百零二文,一共二百八十七文,陳氏數到最後,眼睛笑得眯起來,李青禾也喜上眉梢,這會兒可是她穿越之後第一次掙錢。
“家裏的油和鹽都快沒了,去買些板油和鹽吧”,陳氏道。
這會兒還沒有花生,油菜現在也不知道在哪個旮遝呢,家家戶戶吃的都是豬油。
“好的,我剛想和你說呢,奶奶平時不做飯,也知道家裏沒油沒鹽了呀”,李青禾問。
“來一次縣城不容易,我哪次來不看看家裏缺什麼?”陳氏瞥了她一眼。
“奶奶英明”,李青禾拍馬屁道。
陳氏帶著李青禾走出集市,來到一條街上,這條街兩邊鋪子林立,有布莊,成衣店,胭脂水粉店,還有酒樓和雜貨鋪。
這會兒還不能販賣私鹽,買鹽必須去公家的鋪子買,一斤粗鹽就要十五文錢,陳氏咬牙買了兩斤。
買了鹽後來到街尾的一家豬肉鋪子,陳氏說這家肉鋪老板娘心善,斷不會缺斤少兩,知道自家困難,買板油的時候還經常搭一點下水或者骨頭給她。
老板娘三十出頭,胖乎乎的,圓圓的臉盤子上時常帶著笑,站在整齊地擺放著豬肉的案板前,看到陳氏來了,還主動打招呼:“陳大娘,你來了,還是要一斤板油嗎?”
“今天怎麼就你自己在呀?”陳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