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CEO丁磊曾經說過:“一個人在自己的人生發展和理想過程中,一定要給自己製定一個終生學習計劃。不要以為在大學裏,在中學裏,在小學裏才是學習,其實你到了社會中,在工作單位你都不要忘記學習,都要記住看書,都要記得不斷去思考、探索,不斷分析和總結,不要停在人雲亦雲的角度上,做一個有分析能力的人。我相信隻有不斷學習的人,未來的職業生涯或者人生才一定會非常地豐富,而且精彩。”
的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要想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而完善自己充實自己的唯一途徑就是學習,隻有不斷學習我們才能夠進步,才能夠跟上迅猛發展的社會。
明朝末年的董其昌是我們著明的書法家。董其昌從小就很聰明,他不但讀書勤奮刻苦,而且文章寫得特別好,經常受到人們的稱讚。董其昌17歲那年,參加了鬆江府選拔秀才的考試。在考場上,他很快很順利地答完了考卷,並且第一個交了卷。董其昌覺得自己答得很好,第一名非他莫屬了。評閱試卷的官員讀了董其昌的文章不覺拍手稱快,好幾個官員都建議把董其昌列為第一名,但是鬆江知府衷貞吉看了董其昌的答卷以後不以為然,他說:“古人言:心正則筆正;又言:書品即人品。此生文章確實不錯,不過其書法實在欠佳,能將他列為第二名就已經很不錯了。”
因為字寫得差而從第一名降到了第二名,這件事讓董其昌觸動很大,從此他發憤練習書法,並且立誌要成為一名書法家。從那以後的幾年裏,董其昌刻苦練習,他的書法技藝突飛猛進,而且漸漸有了些名氣。他自己也感到很滿意。
有一次,他去京口拜訪好友張覲辰。張覲辰的書法在那時候也很有名,兩個人一見麵,張覲辰就稱讚董其昌的書法進步神速。接著張覲辰和董其昌談到祝枝山、文征明的才學,對他們讚不絕口,可是董其昌卻不屑地說:“張兄不要抬高了別人而小看了自己。”張覲辰知道董其昌是恃才放曠,便對他說自己收藏了五代名家楊凝式的《韭花帖》。董其昌聽說以後非常興奮,他早就聽說楊凝式的書法點化生動、鋒芒閃耀,但是一直沒能見到,今天聽說朋友家竟然有他的真跡,於是趕緊讓張覲辰拿出來。張覲辰拿來《韭花帖》以後,董其昌便非常用心地觀摩起來。觀摩了很久,董其昌簡直是愛不釋手,同時他也發現和前人比起來,自己的功力還差得很遠。這時候張覲辰問董其昌感覺如何,董其昌深感慚愧地說:“真是不登泰山不知道山高,不下大海不知道海深。今天多虧你,讓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那以後,董其昌更加刻苦努力,並且謙虛好學,最終,他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書法家。
每個人都應該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積極地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夠進步。驕傲自滿的人隻能領先一時,卻要落後一輩子。
一個商人不太懂得經商之道,從事商業幾年以後,他把自己所有的本錢都賠光了。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想到了萬能的上帝,於是他去懇求上帝幫助他。上帝問商人說:“你要我怎麼幫助你呢?給你一大筆錢怎麼樣?”
商人說:“上帝啊,如果我不懂得經商之道,即使您給我再多的錢,我也會全都賠光了的。不如您教給我經商的秘訣吧,我覺得那是用不完的財富。”
於是,上帝送給商人一座房子,房子裏麵滿滿的都是書,然後上帝對商人說:“經商之道都在這些書裏,你把這些書都讀懂了相信你就掌握了經商之道了。”
兩年以後,商人讀完了房子裏的所有的書,當他從房子裏走出來的時候,人們發現商人和以前不一樣了。他的目光中充滿了睿智、自信和堅定。商人又重新回到商海,他白手起家,不過憑著豐富的知識,很快他就賺到了很多錢。但是,從那以後,商人再也沒有放棄過學習,他感慨地說:“知識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隻有不斷學習我才能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我們常說:學海無涯。知識是推動我們不斷進步的力量,如果把人比喻成一個機器的話,那麼知識就是發動機,隻有發動機不斷地給予我們力量,我們才能正常運轉、不斷進步。
人生悟語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精神可以說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美德,學習也是判斷我們能否進步的一個標尺,隻要我們具有不斷學習的精神,相信我們終究會像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