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和,意即謙虛和藹,它是一種待人處事的態度。日本“鬆下電器”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曾經說過:“謙和的態度,常會使別人難以拒絕你的要求。這也是一個人無往不利的要訣。”
一個人待人處事的方式和態度能夠反映他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也會對你微笑。同樣,在生活中我們隻有謙和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別人謙和對待我們的回報。謙和可以換來和諧和讚譽,換來別人的尊重和敬佩。
著名的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就是一個待人極其謙和的人。有一次,黑格爾和朋友們聚會,期間,一位朋友問黑格爾:“你是怎樣養成謙和待人的習慣的呢?”
黑格爾沒有立即回答朋友的問題,而是為他講了一件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有一天,黑格爾的父親邀他一起到樹林中散步,黑格爾很高興地隨父親去了。他們一邊走路一邊聊天,在林間小路上一個轉彎的地方,黑格爾的父親突然停了下來,並且不再說話。他問黑格爾:“孩子,現在,在這樹林中,出了小鳥美妙的叫聲之外,你還聽到什麼聲音了呢?”黑格爾仔細地聽了一會兒說:“我還聽到了馬車的聲音。”父親接著說:“對,確切地說是一輛空馬車的聲音。”聽了父親的話,黑格爾感到很驚訝,莫非父親能夠未卜先知,他怎麼知道是一輛空馬車呢?於是,黑格爾帶著滿臉的疑惑問父親:“馬車還沒出現,您怎麼就知道是一輛空馬車呢?莫非你看到了?”父親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我沒有看到,我是依靠聲音判斷的。馬車上裝的東西越少,它跑起來的噪音就越大。人也一樣。”
從那以後,黑格爾便將父親的這句話牢記在了心裏,每當他要不禮貌地打斷別人的說話,或者自以為是、想要貶低別人的時候,他都會想起父親說的這句話:“馬車上裝的東西越少,它跑起來的噪音就越大。人也一樣。”
有人說,謙和是高尚的近鄰,一個人越謙和,他也就越接近高尚。謙和的態度如寒冬中的爐火、炎夏裏的清風,會給人帶來溫暖和愜意,讓人心曠神怡。謙和是一個人最閃光的人格魅力。
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的朱民先生,幾年前曾經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2005中國論壇”。那時候,“淡馬錫入股中行生變”的傳言正在業界盛傳。朱民先生剛剛結束演講,20多名國內外記者就蜂擁過來,把他團團圍住,追問相關的一係列問題。麵對記者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尖刻的問題,朱民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悅,他一直微笑著回答記者們的問題。由於現場的記者太多,每個人都想問朱民相關的問題,大家你推我擠,突然就發生了意外。隻見一名記者被擠得一個趔趄,他隨身背的包裏的筆記本、筆、錄音筆等散落了一地,這位記者趕緊俯身去撿拾自己的東西,但是,他後麵的記者們卻沒有絲毫地退讓,依然你推我擠地往朱民身邊靠。眼看著那位俯身撿東西的記者就要被人群擠到在地,朱民突然彎下腰,微笑著幫那位記者撿起了地上的東西,遞到他的手裏。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因為朱民先生這個小小的舉動而動容。身居高位而能如此謙和地對待一位素不相識的人,人們心中都對他產生了一些敬意。後來,記者們也都自覺按照秩序,一個個對朱民先生進行了相關的采訪。
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塞涅卡說:“有謙和、愉快、誠懇的態度,而同時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運的。”謙和的人是幸運的,因為他擁有“謙和”這種無價的財富,它會幫他贏來尊重、友誼和讚譽,會為他贏來更加和諧美好的人生。
謙和的態度可以展示一個人真誠的內心和他純美人性的光澤。心存謙和的人,人們必然會對其產生敬意。謙和是一種氣度,隻有具有謙和的態度,才能夠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謙和的態度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不斷地修煉。它需要我們保持心靈的純潔,杜絕心浮氣躁、眼高手低,不斷地進行自我檢討、自我審視、自我認知。
人生悟語
心存謙和,人自相敬。謙和可以為我們贏得尊重和信任,可以為我們贏得人脈,可以讓我們具有親和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從而為我們的人生添動力!因此,每個人都應時刻牢記謙和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