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群英薈萃(2 / 2)

“你就給我躲吧,我看你能躲到何時,楊道小子,乾坤賽場之上,我定要你在天下群豪麵前給我跪伏。”乾玉惡狠狠的看著楊道離去的身影,轉身走向同樣惡狠狠盯著楊道的齊無一,身在宮廷之中,自由見多了明爭暗鬥,陰謀詭計,又在宗人堂磨練這些年,先下自然是要找搭檔夥伴共同抗敵。

皇家的鬥爭尤其的殘酷,對皇子要求,嚴格到每半年都要一小考,一年一大考,凡是在十歲還進入不了武師境的皇子,將被直接遣送到宗人堂,安養一生,由人看守,終生不得參與朝堂之中,可以說是監禁一般。

而上流貴族之間,皇帝也暗中規定,十歲之前進入不了武生的嫡係貴族子弟,將被取締罷免直接繼承爵位的資格,必須重新開始努力,一步一步做起。

貴族之間的爵位,按照大易的法律,老一輩的退休之後,都是直接由年輕一輩的直接繼承。

皇帝這麼一來,自然會避免貴族之間的後人,未來的爵位人選,會是無用之人,同時這樣,也給了無數人的機會,攀登的機會。

所以,貴族之間的爭鬥,皇家之間的淘汰,要比外界更加的殘酷,嚴格。

當年楊道十歲的時候,自然也是作為元帥的嫡子參加考核的,但是由於先天缺憾,連武士的境界都沒有達到,後來皇帝聖明,鑒於楊道的特殊情況,由聖殿閣的掌門人洪星親自出題,隻要楊道能說出一番道理,自然還保留楊道的爵位,但是元帥之後的繼承人選,卻不再屬於楊道。

當時群臣滿堂的朝堂之上,皇帝高高坐在金鑾殿之中,下方,群臣恭敬的望著洪星,而楊道,靜靜的等待著洪星的出題。

當時洪星略微沉吟間,就說話了:“易子一生研究之中,最為精粹的就在易子八劍之中,這八劍的真意,不僅超越了上古莊子的天子三劍,甚至連天地大道,天地變革都包含在了裏麵,我參悟多年,但始終無法感應真正出真正的易道八劍之意,你也是讀易之人,想必對易經之中的八劍很是了解,我今天略微一動,你知道闡述出你心中的易經之中的前四劍,我就算你合格,以後易樓之中,你可以隨意進出,也可以隨意來聽我講課。”

“易子前四劍?”楊道心中一動。

“易子的前四劍?天地風雷?我等研究易經多年,也始終無法明白易子當年在眾聖殿之中,演化那八劍的意境,先進聖人卻問這不過十歲的黃口小兒,這不是有意難為人麼?這楊道看來免不了送入宗人堂的結局了。”群臣議論紛紛,交頭接耳,顯然已覺得楊道被送入宗人堂已是鐵上定板了。

“易子於眾聖殿之前,觀天地雷霆撕裂虛空,舞雷劍:於西湖之畔聽風,悟風劍:於睡夢之中,悟天劍;於行走之間,悟地劍,易子四劍,天地風雷。”楊道從容起身,娓娓道來,頗有一番大儒的風範,談吐間,話語晴朗,字字珠璣,聲音洪亮無絲毫的膽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也厚德載物;漸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這四句風別是易道八八六十四卦之中的天地風雷四相,易子於雷霆之中觀雷劍,於睡夢之中觀天劍,於西湖之畔聽的風聲,悟風劍,於行走之間,悟地劍,在我輩讀書人的大義之中,是在無時無刻不教導我輩讀書人,應學習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我楊道雖然天生遺憾,遭人鄙視,瞧不起,但我不會因此而對天地生出怨恨,對生我者父母,發出憤懣,也不會對瞧不起我的人,生出殺意,君子坦蕩蕩,不是嫉妒,不是怨恨,不是自暴自棄,而是要像那天道宇宙一般,自強不息,生生不滅,你瞧那太陽,無數個紀元之中,它可曾有一天有過停止運轉?你看那四季的風雷,他可因四季的更替,而不再出現?你在瞧那大地,即使紀元毀滅,天地崩裂,一個又一個的朝代更替,他可曾分毫的動搖過,君子之道,就要像那厚德一般的大地,生生不息的天道一般,永遠的自強不息著。”

楊道從容淡定,娓娓道來,仿佛易子親自站立於雷電飛舞的虛空,不僅聽得洪星雙眼之中異彩連連,就連坐於金鑾殿之上的帝王,都目泛異彩,群臣之中,無論文臣武將,在楊道慨慨闡述易道之中,都仿佛看到了上古聖人,麵對天地,而踴躍前行,不為艱險,自強不息著,就如同那亙古一般的太陽,生生不滅,此時此刻,朝堂上的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的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意,是對那種自強不息,安身立命的君子之道,無比崇高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