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義來到劉刊府上對劉刊說了此事,自己借伯父之名嚇唬媒婆的事情他自然也沒有隱瞞,隻是連聲告罪,劉刊聽了顯得哭笑不得。
“雲龍啊,你可真有乃父之風,做事總是出人意表。”
“伯父大人恕罪,我這也是沒有辦法,公毅和子龍就差沒把刀架在我脖子上了,在這蜀中侄兒也隻能借伯父威勢了,伯父您名聲如日中天,誰人不敬?”劉俊義一個勁的溜須。
“好啦,雲龍你文武雙全,就是這行事總是帶著天真,雖說童心不泯是好事,隻是他日行大事者,凡事都要穩重一點,此次之事無妨,無妨。”劉刊語重心長地說。
“伯父說的是,小侄自當陶冶性情,凡事三思而後行,多謝伯父寬宏大量。”劉俊義擦了把汗,總算搞定了,想到兩個三國前幾位的武將要找自己拚命他便不寒而栗。
“嗚呼,天下將亂,老夫年事已高,當學你父親,做個閑雲野鶴倒也痛快。”劉刊一臉感慨之色。
“伯父何出此言?伯父正當盛年,豈可言老?”;劉俊義心想,伯父你可別學我爹來個急流勇退,有你在蜀中說不定我們日後就可省很大的力氣。
劉刊微笑道:“嗬嗬,豈不聞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乎?老夫年近六旬,怎麼不老?這天下終是你們年輕一輩的,等過一陣子老夫還想望襄陽一行,見見你的父親。”
“那好啊,我父親也想念您,你們正可把酒言歡。”劉俊義大喜。
“嗯,雲龍,你們下步如何安排?有要用到伯父之處,盡管明言。”
“多謝伯父,按舅父的安排,恐怕這幾日就要出發了,後麵還要去長安洛陽,然後便回襄陽。”
“好,走之前來老夫府上一聚,也當為你們踐行。”
劉俊義回了驛站,把與劉刊相談的內容對眾人說了。典韋趙雲立刻鬆了一口氣,他們心還拎著呢。
“允卓公(劉刊字允卓)果然見識不凡,看他對雲龍的安排就知此人行事穩重,這事還得回去和你父親好好商議一下再定。”高麒說道。
劉俊義也顯得甚是欽佩:“我這幾日與劉伯父多有接觸,與他談論,受益頗多。”
高麒道:“雲龍,此人與你父交情非同一般,你可要恭謹待之,以後必是你兄弟的強助。”
“舅父說的是,我知道,不知舅父準備什麼時候出發,劉大人還要給我們踐行呢。”
“當在後日,這趟得允卓公看顧,買了不少上好的蜀錦,再至長安洛陽一行,收益可期。”說到生意,高麒頓時滿麵紅光。這些蜀錦不光質量好,價格還十分優惠,他們帶來的陵繡在成都也是一搶而空。
“啊哈,錢賺的越多越好,回去要花錢的地方可就多了,舅舅你到時候可不能吝嗇呀。”劉俊義衝高麒沒大沒小的嚷道。
“臭小子,你舅舅我什麼時候對你吝嗇過。”高麒不以為忤,嘴上數落劉俊義,臉上卻滿是笑意。
對於劉俊義出身大戶,卻如此著緊錢財,許褚諸兄弟隻道這四弟天性如此,倒也習慣了,卻未曾想到劉俊義全是為了日後舉事興兵在做著準備,錢糧最是要緊,劉俊義自然對錢財更顯得在意。
州牧府中,劉刊親自為眾人送行,還修書一封交與劉俊義讓他呈給劉龍。劉俊義展開渾身解數,加上秦蓉也從旁協助把劉刊哄得十分開心,還送了她不少禮物。
啟程之時劉刊親來送行,正好張鬆也要回去,特地約好了與劉俊義一同出發,並順便往他們家一行。至此那些媒婆才知道當天是被劉俊義忽悠了,還好,這腿腳都還利索,沒瘸。
這一行要經過葭萌關、漢中、劍閣等地,劉俊義也一心想看看這些雄關的險要,路上有了張鬆為伴倒是不需要向導了。劉俊義出於一些原因對張鬆另眼相看,招呼極其周到,眾人知他所為必有深意,再者張家也是蜀中豪門,張鬆此人雖然貌寢,但待人接物也算豪爽仗義,因此對張鬆也是極為客氣。幾天下來,張鬆和他們已經是非常熟悉了,張劉二人都是文采極佳,一路上互相交流,儼然成了一對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