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俊義眾兄弟給孫堅送行的同時,董卓也在洛陽擂鼓聚將。
堂中董卓居中而坐,旁邊站著智囊李儒,兩廂站立著十餘員將領,左手為首一人身長九尺,猿臂蜂腰,麵容粗狂卻又不失俊朗,正是劉俊義提到的無雙戰將---呂布呂奉先。
呂布下首一人也是威猛異常,黑麵鋼髯,乃是董卓帳下偏將軍華雄,其他龐德、徐榮、樊稠等將兩下肅立,各個精神奕奕。
“那豎子曹孟德刺殺某家不成,跑回陳留竟然假冒天子名義發詔,聚齊了十幾路諸侯二十萬大軍想打入洛陽,活捉某家,今日特地召集各位將軍,共商破敵之策。”董卓大聲道。
董卓話聲未落,那呂布已經閃身而出,跪與堂下。
“相父,布得相父厚恩還未能相報,休說關外十幾路諸侯,二十萬大軍,布實視之如草芥。請得鐵騎三萬,兒必為相父大破之,當斬那十八路諸侯首級而回,懸於東門。”呂布擲地有聲。
“哈哈哈哈,壯哉斯言,奉先我兒英勇無敵,吾有奉先,何懼關外那些烏合之眾。”董卓拈須微笑,極為得意。
“那某家便與你步軍兩萬、鐵騎三萬馬上兵發……”
董卓話正說到說到一半,那華雄也是越眾而出。
“丞相,殺雞焉用牛刀,此事不勞溫侯親往,末將請兵三萬,誓將關外諸侯殺個幹淨。”說話間也是自有一股威勢。
“好,華將軍忠勇可嘉,如此我加封你為都督,與你精兵五萬先至汜水關,我兒可帶兵固守虎牢,觀華將軍破敵,以為後援。”
“諾、諾。“呂布華雄皆是躬身領命。
“丞相,末將願往助華都督一臂之力!”董卓一眼看去,正是龐德。隨著他這麼一說,樊稠徐榮皆上前請命。
“諸將殺敵心切,實令我敬佩,好,三位便隨同華將軍前去建功。”見部下將領一個個積極求戰,董卓是心內歡喜。
華雄接令後正待出賬點兵,卻被李儒叫住,董卓軍中將領皆知李儒多智,華雄立刻停下腳步,恭聲說道:
“李先生還有何計較,雄洗耳恭聽。”
“那關外諸侯聯軍欲取洛陽,必先取汜水、虎牢二關,今華將軍前去汜水迎敵,不知如何戰之?”李儒緩緩問道。
“雄今日便快馬奔泗水,到後加固城防,以逸待勞,待聯軍至,趁其疲累,便以鐵騎襲之,則敵軍必亂,然後我可安守城關。他數十萬大軍,一旦糧草接應不上,時久必退,到那時雄再縱兵擊之,可操勝算。”華雄侃侃而談,卻也是深知韜略。
“嗬嗬,華將軍果然是大將之才,不過那袁紹曹操等輩也非易於,將軍想趁虛而入卻未必容易,以儒看來,聯軍進擊,必有先鋒開路。距汜水關四十裏有一北曲穀,穀內卻是地勢開闊,極利騎兵衝鋒,華將軍到汜水後可留徐榮將軍守關,然後至穀內埋伏。我想那先鋒也應是能征慣戰之將,此埋伏隻是要讓他行伍混亂一時,將軍再以鐵騎衝之,必可全勝,如此便可挫動聯軍銳氣,到時候將軍再據險而守,等他糧盡退時丞相與溫侯並率大軍擊之,可一舉成擒。”
“李先生妙計,如此雄立刻星夜趕往汜水關,依先生計策行事。”
“華將軍。”董卓似乎想到了什麼,又叫住了華雄。
“奉先,子威,當年那曹孟德也曾同某家一起討伐黃巾,那裏倒是有幾個人物,若是你們見了,不可輕敵。”
“請相父(丞相)訓示。”二人同聲道,隻是呂布雖是這麼說,可臉上卻是帶著不屑,他可是不把天下英雄看在眼內的。
“有一人人稱江東猛虎,孫堅孫文台,極有勇略,善於治軍,不可不防。另有一人乃是昔日西園八校尉之一,先帝呼之為侄,現為長沙郡守的劉俊義,與他三個結義兄弟並稱襄陽四英,當年大破張梁便是他兄弟為之,其中許仲康、典公毅、趙子龍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吾當年親見,誠為我兒勁敵,若是遇上,還需慎重。”
董卓這麼一說,呂布華雄沒見過四人倒還好,龐德、樊稠等人卻都是一副深以為然的表情,尤其郭汜聽到典韋名字便是咬牙切齒,典韋當年那一腳可不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