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輔大軍圍困上黨之後,略作休整,便開始展開攻城之戰,李儒將人馬分作十隊,輪番休息,日夜狂攻不止,張遼與宋憲侯成二人這幾日幾乎衣不解帶,在城樓上拚死防禦。雖是敵眾我寡可張遼平日裏治軍嚴格,且對屬下極盡關懷,因此人人皆效死力,眾誌成城之下上黨依舊是巍然不動,牛輔軍屢次強攻未果,士卒折損也是甚大。
不過這幾天高強度的攻城之戰也不是沒有效果,此時上黨城中連同輕傷能上戰場者已經不足三千之數,張遼此時形容憔悴,這幾日勞心勞力,已經沒有當夜奇襲時的風采,此時在他心中隻能期盼軍師所說的援軍能夠早日到來,因為以他目前手上的兵力恐怕撐不過七日。
當日李儒安排郭汜去函穀關助守之時他已經心生埋怨,因此執行起來並不積極,加之函穀關守將張濟素與牛輔交好,他領軍前去走得十分緩慢,隻派人傳信與張濟約定信號,自己隻欲在關下紮營。
而在此時,在函穀關內的張濟府上來了一位訪客,正在靜室之中與主人議事。此人麵容雖然有些蒼白,但卻頗為俊朗,大概二十歲年紀,一雙眼睛尤其靈動,一看便知是極其聰慧之人。
“文若與我家乃是世交,今日叫戲先生來此,不知所為何事?”張濟語氣中有敷衍的意思,應該是覺得如此重要的大事,荀彧沒有親自到來,卻派了這麼一個年輕的文士。
這戲先生便是戲誌才了,當年曹操與劉毅曾在討伐黃巾的空閑前去潁川訪賢,後因曹操劉毅與那些士子的見解不同不歡而散,不過當時劉毅熟知的荀彧、郭嘉等人並未露麵,但兩人卻是在幕後見到了曹操與劉毅的風度與見識,當時便有好感。曹操在討董諸侯聯軍解散之後所作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去潁川招攬賢才,先是與荀彧交談,歎為吾之子房,後幾人又相互舉薦,荀攸、戲誌才、程昱等也是相繼來投,曹操與他們縱論天下,更覺這些人才具不凡,甚至因此錯過了甘寧的婚宴。
李儒猜得一點也沒錯,曹操假修複舊都為名覬覦函穀關的計策便是程昱所獻,意在一統司隸一帶,以利今後發展,這也是曹仁這等大將未出現在青州的原因。分析了呂布與公孫瓚的戰場態勢之後賈詡調並州之兵以進幽州,而李儒也會趁隙襲擊並州的行動一一都被曹操的智囊團分析了個八九不離十,幾人一致認定此時便是襲取函穀關的最佳時機。函穀關守將張濟正是荀彧家族世交,荀彧也以此為由秘密給張濟送去了書信,張濟在回信之中雖未明言,可隱約間也有點相投的意思,故大家決定派一舌辨之士前往函穀關說服張濟,戲誌才就在此時毛遂自薦,雖然曹操因為戲誌才此去的安全一直有點猶豫,可最終在眾人的勸說之下還是同意了由戲誌才前往函穀關說張濟來投的提議。
戲誌才見到張濟說話的態度也猜到了他的心裏,灑然一笑道:
“誌才此來,特為救大人於水火之中。”
“先生此言何意?某並不覺得有什麼水火之憂。”張濟聽到戲誌才出言心中一震,可臉上卻沒有一絲表現出來,緩緩問道。
“嗬嗬嗬,以大人之智,怎會看不出目前形勢?何故出言相戲?好,那我便問大人,如今牛輔引軍奔襲上黨,這勝負之勢大人可有計較?”戲誌才臉上仍是一片雲淡風輕之色,笑問道。
“想上黨守軍張遼手下不過數千之眾,牛輔大人卻擁大軍五萬,如此兵力懸殊,勝負不問可知。”張濟出言道。
“大人此言乃是正理,可此戰卻不能以正理視之,不知大人可知呂布帳下賈詡此人?”戲誌才再問道。
“當年相國帳下,此人聲名不顯,卻是並不熟知。”張濟答道。
“以在下觀之此人確有出鬼入神之計,當年溫侯呂布在董卓帳下為牛輔等人所忌,鬱鬱不得誌,可與此人暗通之後不但誅殺董卓,得其精銳,甚至還裹挾天子而去,吞下並州,將關外十餘路諸侯玩弄與股掌之間,實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之輩。今番他既然敢調並州之兵以往幽州,必會留下萬全之策,加之上黨守將張文遠深通韜略、善曉兵機,此戰牛輔雖挾十倍之眾也必不輕鬆。此時想來牛輔大軍已經出征數日,若依大人所言之眾寡之勢,恐怕上黨早就取下,為何現在還沒有消息前來?”郭嘉又出言問道。
張濟此時卻露出了深思的神色?李傕大軍為張遼大敗的消息他是已經收到,加上戲誌才剛才一番分析他是越想越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