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夢可以說是一種翻譯,把原始認知(原發過程)的心的語言翻譯為日常的邏輯思維中的語言。
夢就是原始認知。一個藝術家在藝術創造時的想象也常常要使用原始的認知,精神病人也在用原始認知……他們之間的相似,是因為他們使用的是同樣的心理功能,使用了同樣的“語言”。
雖然他們在使用同樣的“語言”,但是藝術家畢竟和精神病人不同;夢和瑜伽也是不同的,決不可以混為一談。否則,我們就可以把精神病醫院改名為“超現實藝術研究院”了。
第四節 為什麼不能說藝術家是瘋子
藝術家有的地方像瘋子,但是他們畢竟不是瘋子,二者是有區別的。夢和幻覺、和催眠中的意象畢竟也有不同。我想大略展示一下它們的一些區別。
夢,在產生的方式上和其他幾個狀態不同,來源於睡眠。
夢是被動的或者說自發的。除了一些特別情況,一般來說,我們做夢是不由自主的。我們不會“計劃一下,做一個夢”。
在夢中,人和白天的世界幾乎完全失去了聯係,也就是說,人完全沒有了現實感。所以,在夢中有一些(在白天的清醒的意識看來)很荒謬的事件:人會在天上飛,用槍射中一個人但這個人卻不會受傷……而夢中人卻並不會感到奇怪。
文學家和藝術家在進行藝術想象時,他們的想象和夢是不同的。首先他們的想象是主動的,是他們自己誘導出來的,而且是有目的的。他們要讓自己的想象更生動,需要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比如,要讓自己更放鬆,要有一種信任直覺的態度,放棄或減少對想象的理性的批判等。還有,喝酒、吸煙等刺激可以削弱邏輯思維的能力,使人的原始認知顯現出來,仿佛運動員使用興奮劑,李白鬥酒詩百篇,酒就是李白藝術想象的興奮劑。這些調節的作用都是使人的原始認知更加活躍。
雖然如此,在文學和藝術家想象的時候,他們並沒有完全失去現實感。這也就是藝術家和精神病人的區別。精神病人也是失去了現實感的。精神病人已經不知道什麼是他們的想象,什麼是這個世界上真實的事件了。他們想象有魔鬼在害他們,就以為自己的父母、老師和鄰居就是魔鬼。他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是沒有他們想象的魔鬼存在的。
藝術家因為有現實感,就可以修改他們的想象,用社會可以接受的形式發表出去。他們在想象中“做夢娶媳婦”,但是他們知道這隻是一個想象。他們把這個想象畫出來、寫成小說,然後用他們的作品換錢和名譽。藝術家和精神病人的區別就在這裏。
但是,沉浸在藝術想象中的確會導致危險,就是他們一旦失去了現實感,他們就和精神病很接近了。
精神病種類很多,不可以一概而論,但是我可以大致論述精神病的普遍的特點。
精神病的成因現在還不十分清楚,但是研究者都知道重性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有遺傳的因素。在我看來,這個遺傳的因素,應該是一種素質的特點,這個素質就是“容易用原始認知作為認知方式”的傾向。有這個傾向的人更容易想象出意象,更容易自發出現原始認知。或者用弗洛伊德的術語,他們更容易進入原發過程。這個素質並不是一個不好的素質,因為這個特點也有助於他們的藝術想象。在原始社會,這樣的人被看做是“有特別天賦”的人,被認為是適合做巫師的人。
如果僅僅是有這個素質,他們會表現出一些特點,比如直覺性。但是如果他們喪失了現實性,就會麵臨精神錯亂的危險。
除了失去現實性外,精神病人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想象的內容和其他人不同,其內容大多是可怕的、危險的,這反映出他們內心充滿了恐懼、敵意等消極的內容。
如果說“精神病人是醒著做夢的人”,還應該補充說,“他們的夢大多是噩夢”。
當然有例外,有的精神病人有誇大妄想,比如認為自己是偉人、是皇帝,或者有被鍾情妄想,認為自己受異性愛戀。他們的夢可以說是“美夢”。即使是美夢,實際上也是不健康的,因為他們做這個美夢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們已經對在現實中獲得這樣的成功完全失望。
神話和童話都是原始人或者是不完全開化的古人的想象的產物。在原始人或者不開化的古人那裏,原始認知是主要的認知方式,他們眼中的世界就是象征的世界。他們的“現實”就是一個充滿了象征性的世界。所以他們是沒有失去現實性的,但是他們的現實性不同於我們現代人的現實性。仿佛可以這樣說,和現代人相比,原始人仿佛是生活在夢中。但是,因為所有的原始人都同樣承認這個“夢”,他們的社會生活和這種認知方式之間非常和諧,所以他們也可以有一種現實感。在現代的心理學家看來,神話人物不是現實存在的,他隻是一種象征。比如榮格想象中出現了一個神話人物“魔鬼”,他知道,這隻是一個象征,象征著人們自己心中的“陰影”——人們所壓抑的那些心理。但是原始人認為魔鬼是現實存在——和精神病一樣——但是因為所有的原始人都相信,所以他不會被孤立,不會被送進精神病院。
原始人比精神病人還有一個有利的地方,就是他們有一套方法:神話、風俗和宗教。這些可以告訴他們如何對待自己想象中的可怕的意象,所以他們不大會被嚇壞。
原始人和精神病人很相似,但是原始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因為在他們的心靈中,恐懼比精神病人少,心理矛盾和衝突也比精神病人少。精神病人就慘了,他們的意象世界是自己獨有的,他們沒有辦法和別人交流,也沒有現成的文化手段來幫助他們應付那些可怕的象征意象,所以他們的心理失去了平衡和健康。意象對話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文化手段,讓他們有辦法對付自己的意象,所以是有治療作用的。
兒童也和原始人相似。他們用象征性的意象,用原始的認知。他們也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生活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他們也是生活在他們想象的世界中。他們的世界中,如果到了晚上不睡覺,就會有“大灰狼”來咬人,夜裏就會有小仙女在公園中跳舞。兒童和精神病人也有類似的東西,但是,因為我們容忍他們的這些幻想,我們把孩子的這些思想說成是正常的,所以孩子沒有受到社會的壓力,孩子就是心理健康的。而且,通過童話故事,過家家遊戲等,兒童有應對自己意象的手段。
催眠、瑜伽、氣功等狀態的產生是更為主動的過程,是通過特別的誘導方式得到的。在催眠中,所謂的現實既不是客觀的現實,也不是非現實的夢幻。催眠中,催眠師對被催眠者進行誘導,讓被催眠者一定程度上把他所說的話當成現實。所以,我們可以說被催眠者的現實是催眠師提供的現實。瑜伽、氣功中的現實也可以說是一個亞文化的現實,練這些瑜伽或氣功的人們共同承認的現實——但是,也許所處的社會是不承認這個現實的。
所以這些狀態有一個地方是共同的:它們都應用原始的思維,它們都會引出象征性意象。象征性的意象是我們了解心靈的神秘鑰匙。不同在於引導出它們的方式不同,它們在現實性的有無、現實的性質上是不同的。
附:
心的容貌
大概所有的人都議論過外表美和不同的心靈美吧。心靈美是對外表不夠美的人的安慰,對善良的人的褒獎,此禮物看不見摸不著,可是人人喜愛。
有誰看見過心靈?看到了她的美醜?
有些目光敏銳、心性敏感的人隱隱約約可以看到她。美好的心靈仿佛是一種光彩,在慈愛的母親臉上,在愛情中的青年臉上,在純潔的少女臉上,我們可以看到她。她使一個也許並不美的相貌變得動人。
可是,運用心理學中一個十分簡單的方法,意象對話技術,我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甚至別人的心靈容貌——這並不是比喻,心靈真的是有容貌的,和外表的容貌不同。
心靈容貌之美醜,與遺傳無關,也不完全和道德品質相關,隻和心理健康有關。心理越健康,心靈的容貌越美。心靈的容貌反映出的是心的活力和生命力的強弱,內心和諧與否、心境的基調、心理的年齡、善良與否以及此人生命的意義等等。假如有一個人嚴守道德規範但是人活得沒有生氣,膽小退縮,瑣細無聊,那麼雖然道德家們可以讚揚他心靈美,但在心理學家的意象對話技術下,他展現出來的心靈真麵目一定是醜陋的。他的心理也不可以說是健康的。
我曾在谘詢中接觸過這樣一個人,平時規規矩矩,道德嚴謹,而且別人讓他幹些什麼事他都從不拒絕。但他有輕度抑鬱症,我讓他看看自己的心靈長得什麼樣子,他用意象對話技術一看,歎了一口氣:“我的心靈是一個老太監,臉上虛胖,走路有氣無力,穿的太監衣服也是舊的破的。我外貌一般,平時常用心靈美安慰自己,誰知道我的心靈實際上也不怎麼樣。”
還有一次,大學的一個女生找我谘詢,說因為外貌不美而心情沮喪。我聽到她這麼說,真有點懷疑她在開玩笑。這女孩纖腰一束,明眸皓齒,分明是一個美人,當然細看也有些瑕疵,不過瑕不掩瑜,哪裏談得上不美?
用意象技術一看她的心靈,的確不美。她的心靈是個瘦弱可憐的孩子,個子很矮,穿一身灰色衣服,臉上沒一絲血色,頭發稀疏,小眼睛無精打采,嘴角往下咧著,身體完全沒有發育好。分明像一個街頭乞兒。
外表一般而心靈美貌的人很多。例如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外貌至多不過是中人之姿,但是看一看她心的容貌,卻是綽約如仙子。難怪她那外表十分英俊的丈夫對她愛如珙璧。她善良,並且不是那種無能的善良。她明白事理,體貼人情,做事周到,待人誠懇,自己也活得有滋有味,旅遊、讀書、聽音樂,盡情享受生活的種種快樂。
知道了心有容貌,大概誰都想看到自己心的容貌吧?要看不難,也不需什麼天眼通的特異功能,隻需用意象對話技術:
先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平心靜氣,讓心裏的雜念減少,然後放鬆身體,調暖呼吸,想象自己沿著一個樓梯向下走。
四周光線不是很亮,在樓梯的拐角處有一麵大鏡子。
在想象中,你在鏡子中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麵目,另一種形態,不要想應該是什麼樣子,隻要等著這個鏡子中的形象慢慢清晰起來。
這鏡子中出現的形象,就是自己心的容貌。心的容貌和外表的容貌往往差異很大,不僅僅美醜不同,年齡也難得和你相同,鏡中人的年齡是你的心理年齡。有時,鏡中人的性別也和實際的你不同。秋瑾這樣的“身不得男兒烈,心卻比男兒烈”的女俠,假如做這個測驗,也許她的心就是一個虯髯大漢。
心的形象不一定是人,而可以是動物、植物。成語“人麵獸心”,真的不是妄言。隻是人麵獸心未必是壞人。有女孩心是一隻梅花鹿,人溫柔可人,有男人心是猛虎,人卻是慷慨英雄。隻有心是一豺狼者,才真是人麵獸心,狠毒邪惡。心是植物的,多半心理很健康,男人是喬木,女人是花草就好。隻不過這類人偏沉靜,或有過於內向的不足。
要了解一個人心理健康程度,方法自然很多,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看看自己的心的容貌。一般來說貌美則心理健康,貌不美則心理不夠健康。細加分析,則心的容貌中把一個人的性格,個人心理健康或不健康的原因,都能清楚表現出來。
比如一位男士的心的相貌——他說他的心是一個鬼,一身白,表情凶狠,兩手爪張開,正撲向一個少女。在生活中這是個滿討女孩子喜歡的人,溫文爾雅,幽默熱情,外表也頗看得過。而實際上他的心理不健康,有輕度性心理障礙。不知那些女孩們一旦知道這位男士的心的容貌是這樣子,對他還是否能有好感與愛意?隻是作為心理谘詢者,我必須為來訪者保密,就是寫文章也必須隱去任何可暴露他的細節,更不可提醒任何人。唯一可做的,隻是幫助這位先生恢複心理健康。由他我想到《聊齋》裏“畫皮”的故事,美麗的女性揭開畫皮後,卻是個鬼。大家都認為那是一個故事,不是真事。隻有迷信的人才會相信,而實際上外貌美麗而“內貌”可怕的人實在是多得很。
心的容貌——因處在內部,姑妄稱為“內貌”吧,自己用想象的眼睛可以看到,而別人一般是看不到的。那麼我們為何要做心的美容呢?原因是:心越美,你的心理越健康,越幸福快樂;心越美,你越有活力、有愛,在外能現出一種光彩。
要讓心的容貌美,辦法也簡單,隻要你使你的心理健康就行了。
外貌的美愉悅我們的眼睛,心的美打動我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