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 城破彌留之際(1 / 3)

第五百六十章城破彌留之際

戰旗飛揚,隨著隆隆的戰鼓聲,無數將士同時踏動步伐,向前行進。

“呼呼呼呼”剛剛架上的投石車,帶著漫天的石彈,同時灑落在城牆之上,一連片的慘叫聲,接連不斷,隨後便是鋪天蓋地的箭矢,狠狠的壓製著城頭上的反撲。

羅馬人,‘精’工製作的投石車,更能夠給予夏軍反擊,離著數百步外,俱能準確命中人群,給夏軍攻城,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靜靜的看著一個時辰的投石車對轟,雙方各有傷亡,好在圍城的兵馬有足夠充足的石彈補充,而‘床’弩、戰車、連弩上麵的弓弩亦是給城頭上的守軍不小的壓力,漸漸地,城外的軍陣已是分開。無數雲梯聚集到最前麵的衝鋒陣型中,隨時準備登城一戰。

“傳令,調集火‘藥’,給孤炸開城牆,衝殺進城,遇到羅馬人和匈奴人,一概格殺勿論。”張任麵‘色’一沉,‘胸’中怒火滔天,口中亦是冷然道。

“諾。”

很快,押運著五車火‘藥’,輜重大軍便是迅速進入中軍位置,朝著城牆漸漸靠攏,羅馬人雖然有‘精’巧的機械,但是,張任卻是有著這等來自後現代的強大武器,足以克服一切。

至於城內被挾持的那些人,恐怕,隻有城破彌留之際,對方才會有所妥協吧。

......。

檀石槐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為人勇敢健壯,富有謀略。檀石槐十四五歲時,有一個部族的首領掠奪走他外祖父家的牛羊,檀石槐隻身騎馬追去和他們‘交’戰,所向無敵,將被搶去的牛馬全部追了回來。自此以後在部落中深受眾人的敬畏和信服。檀石槐製定法令,審理訴訟,沒有人敢違犯,於是被推舉為部落首領。

檀石槐在彈汗山(今內‘蒙’古商都縣附近)和仇水(今東洋河)畔建立王庭,位於高柳(今山西陽高)以北三百多裏。檀石槐兵強馬壯,非常強盛;東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領都向他歸附。檀石槐趁此機會向南劫掠東漢邊境地區,北麵抗拒丁零,東麵擊退夫餘,西麵進擊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的全部地盤,東西長達一萬四千多裏,南北寬達七千多裏,山川水澤和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永壽二年(156年)七月,檀石槐率領三四千騎兵侵犯東漢的雲中郡。

延熹元年(158年)、延熹二年(159年)和延熹六年(163年),鮮卑多次侵犯東漢邊界。

延熹九年(166年)夏天,鮮卑分派幾萬騎兵進入東漢沿邊的九個郡,並且殺害擄掠官吏百姓,於是東漢朝廷派張奐進攻鮮卑,鮮卑人這才出邊塞離去。朝廷對鮮卑的長期侵犯感到憂慮,但又無法控製,於是派使者帶著印綬,打算封檀石槐為王,並且與他和親。可是檀石槐不但不肯接受,反而對東漢緣邊要塞的侵犯和劫掠更為厲害。檀石槐將自己管轄的地區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直至遼東,連接夫餘、貊等二十多個城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直至上穀郡的十多個城邑,為中部;從上穀郡以西,直至敦煌郡、烏孫等二十多個城邑,為西部。每一部設置一名首領管轄。

熹平六年(177年)八月,漢靈帝派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由雲中出發,匈奴中郎將臧率領南匈奴單於由雁‘門’出發,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分兵三路出邊塞,深入鮮卑國土二千餘裏。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漢軍戰死的士兵占十分之七八。

光和四年(181年),檀石槐去世,時年四十五歲,他的兒子和連繼任首領之位。

光和元年(178年),當時鮮卑人口日益增多,農業、畜牧和‘射’獵都滿足不了百姓生存,檀石槐於是親自巡視,他見到烏集秦水有幾百裏寬闊,水不流動,水中有魚,但沒辦法得到魚。檀石槐聽說倭國(《魏書》作汗國)人善於用網捕魚,於是向東進攻倭國,俘獲一千多家的倭國人,將他們遷到秦水邊居住,要他們捕魚,以彌補糧食不足。

檀石槐此舉促進了鮮卑的社會發展。但由於當時形勢所限,鮮卑尚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檀石槐死後,聯盟瓦解,鮮卑又分裂為許多互不相屬的分支。

檀石槐的父親名叫投鹿侯,起初在匈奴從軍三年,他的妻子在家中生了孩子。投鹿侯回來後,感到奇怪,想殺掉孩子。妻子說她曾經在大白天走路,聽到雷響,就抬頭朝天上看,剛好有冰雹掉進嘴裏,她就吞了下去,接著就懷了孕,十個月後生下孩子,這個孩子必定有過人的地方,最好暫且撫養他長大。投鹿侯不聽,就將孩子丟掉。妻子‘私’下告訴娘家人,要他們收養,取名為檀石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