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上一節說到劉邦在母親的姐姐的溺愛下長大,養成了好吃懶做的性格,不僅如此,他還喜歡喝酒打架,拿家裏的錢去救濟別人,仗義疏財。

姐姐出嫁後,兩個嫂子見婆婆仍是那麼護著小叔子,心裏早就嘀咕開了,妯娌兩個商量:“你看老三這樣子下去,可怎麼行,會拖累我們的。婆婆護著他,我們兩個可不能助長他的脾氣。再不行,就讓公公分家,我們過我們的,離他遠一點。”

妯娌倆商量好了,各自在老公的耳邊煽風點火,老大劉伯和母親一樣溺愛劉邦,聽不進老婆的風言碎語,隻說:“等他長大了,娶了媳婦,自然就好了!”

老二劉仲的耳根子比較軟,聽了媳婦的話,也覺得有些道理,於是就趁著在地裏幹活的時候,朝父親劉煓發牢騷:“爹,你看三弟,還沒幹多少活,又跑到樹底下乘涼去了。他那麼懶惰,爹和娘不能照顧他一輩子啊!”

劉煓也覺得二兒子說的話,有幾分道理。這個老三,就是被他娘寵壞了的,長期下去可不說辦法。

老二媳婦在旁邊幫腔:“爹啊,我看老三也不小了,要不給他張羅一門親事,興許有了老婆管教,多少會勤快一些!”

劉煓回家和妻子一商量,覺得兒子劉季已經十七八歲,確實到了該娶親的歲數,於是第二天就去托媒人幫忙說親。

由於劉邦的惡名在外,盡管他家屬於富裕農民,可是沒有哪戶人家願意把女兒往火坑裏推媒婆巧舌如簧,能夠把稻草說成金條,但放在劉邦身上不管用。一晃幾個月過去了,一門親事都沒有說中。

劉邦自己對他爹娘說:“你們別給我張羅媳婦,我還小,先玩幾年再說!”

一聽劉邦還要再玩幾年,老二和他媳婦不幹了,吵吵囔囔著要分家。

劉邦可管不了那麼多,照樣整天和他那幫狐朋酒友喝酒賭博,還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事。

別看劉邦不學無術,可他與生俱來有一大長項,那就是隻要他和別人見麵聊幾句話,他立馬就能準確判斷出別人的性格和能力。他身邊一幫哥們,誰適合幹什麼,他比誰都清楚。

每次偷雞摸狗,誰負責望風,誰負責偷,誰負責殺狗,誰負責燒火,誰負責烹肉,都被他安排得妥妥的。

那一幫哥們也都服他。

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蕭何和曹參與他交往,對他刮目相看,推薦他當泗水亭長的事情。

眼看劉邦成天帶著一幫人禍害鄉裏,鄉親們實在看不過去,紛紛上門去告狀。

劉煓和兒子談了一次: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得好好做人。

劉邦點了點頭,當麵做了保證,可是他在家裏憋了兩天,第三天又出去玩了。

劉煓氣得半死,加上兩個媳婦的煽風點火,一怒之下分了家。分家後的劉邦仍然不幹活,整天喝酒賭博,還偷偷向他媽要錢,活脫脫一個啃老族。不要說放到那個年代,就是現代也沒有多少農民家庭能夠容忍。

這一年,劉邦他娘劉媼因病去世了,劉邦沒有了寵愛他的人。劉煓忙著賺錢娶小老婆,更加放任劉邦。

有一次劉邦偷他爹的私房錢,想去賭博,被他爹當場抓到,當眾罵了他一頓,他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走之前丟下一句話:“我要是混不出人樣,就不回來!”

他去哪裏呢?

大梁。

大梁是魏國的都城。

劉邦去大梁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