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蕭何就沒有後來的漢高祖,若沒有蕭何的鼎力相助,劉邦或許就這麼一直當著王陵的小弟,直到混不下去為止。
蕭何為什麼要那麼幫劉邦呢?
據漢書記載:……蕭何少而聰慧,嚐於一老者,習得相人之術……
就是說,蕭何小的時候,曾經從一個老頭那裏學到相人之術。那個老頭是誰?我懷疑就是像黃石公那樣的高人。
會看相的蕭何一見到劉邦,哇塞,此人的相貌貴不可言,以後跟著他混,絕對能混出頭。
不二話,立馬主動和劉邦結交。
若是放到現代,一個在當地吃得香的縣委組織部長,會與一個外來的痞子交朋友,怎麼都說不過去。大門在曆史上,事實就那麼發生了!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加顯示出蕭何對劉邦仗義相助。
那就是保舉劉邦當泗水亭長。
秦始皇拿下楚國之後,對地方進行改製,每十裏路為一亭,亭長的職責就是幫國家征兵和征徭役,另外接待來往官吏,運送物質和傳遞文書。亭長下麵有兩個亭卒,一個是掌開閉掃除的亭父,也就是打掃衛生的老頭子,另一個是負責緝捕盜賊的“求盜”。
一般亭長都是本地人出任,劉邦不是泗水本地人,卻在組織部長蕭何的運作下,成功當上了泗水亭長。
亭長是大秦帝國最底端的行政單位,不管怎麼說,劉邦手下有了兩個人,他如今也是公雞頭上一塊肉——好歹是個冠(官)呢!
即便劉邦當上了亭長,可是身為大哥的王陵,仍對他呼來喝去的,不像蕭何那麼對他尊敬但劉邦不在乎,隻要有人請客喝酒就行。
俗話說強龍難壓地頭蛇,劉亭長在辦事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擺不平的事,這時候就需要厚著臉皮去求大哥王陵幫忙了,王陵倒也仗義,處處罩著劉邦這個小弟。大哥出馬,一個頂倆。以王陵在本地的勢力和威望,無論遇到什麼難纏的事情,幾句話就擺平。
劉亭長在泗水的小日子混得不錯,跟誰都自來熟,幾盅酒下肚,幾句話一說,很快就成了哥們,屠夫樊噲,獄掾(監獄長)曹參,縣衙車夫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都像蕭何一樣,有事沒事就和劉邦混在一起。
其中蕭何和曹參二人,與劉邦走得最近,被人們稱為“沛縣三友”。劉邦的性格乖張,豁達大度,整天笑嘻嘻的,頗有些玩世不恭的態度,但擅於與任何人交往;蕭何性格嚴謹,熟悉律法,沉穩多謀。曹參則為人豪爽、有勇有謀、擅於決斷。就他們這三個人,給未來的大漢天下奠定了基礎。
由於蕭何辦事公正,勤於政務,很快得到上級的喜歡,上級找他談了話,想要調他去泗水郡當官。蕭何這麼一個聰明的人,不知怎麼腦瓜進水,居然婉言拒絕了。
如果蕭何真的去了,就沒有了後來的大漢第一謀臣。所以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蕭何不願離開劉邦身邊,他認定且跟定了劉邦。
劉邦混得好,他那光屁股一起長大的好哥們盧綰,聽說他當官了,也急忙趕過來投靠。
劉邦當亭長的那點工資,自己賭博喝酒都不夠,哪裏還有錢養著盧綰?但沒事,他大哥王陵有錢,吃飯喝酒,直接記在王陵的賬上。
西漢帝國的君臣們,在這種小地方揮灑著人生,屬於他們的時代,暫時還沒有來臨。
有這麼一個傳說,說劉邦和蕭何他們那一幫朋友,喝完酒在街上晃悠,他尿急,躲到巷子裏尿去了。蕭何他們幾個仗著酒興大聲唱著“人生能有幾回歡”,冷不丁碰上一個雲遊的老道,那老道是世外高人,看到蕭何他們之後,上下一打量,當場就驚呆了:怎麼沛縣的風水這麼好,一下子出了這麼多王侯將相呢?
那幾個在街上發酒瘋唱歌的,將來都是貴不可言的大人物!
於是老道就在附近的碭山上,結廬住了下來。
都說酒醉壯色膽,尿完尿回來的劉邦想起自己已經很久沒有碰女人了,對蕭何他們招呼一聲:“走,找女人去!”(欲知劉邦又找到了哪個相好的女人,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