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口震驚世界(1 / 3)

花園口震驚世界

1938年5月底,日軍第十一師團兩萬多人,從山東荷澤地區南下,與第十四師團殘部會合,再次兵臨蘭封城下,守衛蘭封的中國軍王勁哉師慌忙撤離,日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重占蘭封城,然後舉兵西犯開封。

日軍第十六師團主力攻占商丘後,其一部沿隴海鐵路向柳河、民權推進,主力混成第三旅團5月29日攻占寧陵,30日陷睢縣,6月1日向杞縣進攻,與李漢魂第五十八軍展開激戰,企圖由杞縣直指開封、鄭州。

日軍第十師團主力第十三旅團由渦陽向毫縣進攻,31日攻取毫縣,並向鹿邑攻擊前進,企圖直下淮陽,切斷平漢鐵路線。

敵軍來勢凶猛,似乎難以抵擋。

蔣介石為“避免與西犯之強敵決戰,並保持爾後機動力量之目的”,決定第一戰區主力向平漢路以西地區撤退。

程潛上將起初不同意蔣介石的部署,但老蔣主意已定,他無可奈何。他隻有長歎一聲,感慨道:“大辱安能忍,茲仇永勿念!”

守衛開封的中國軍隊隻有宋肯堂第一四一師的1個旅和1個戰鬥力極差的稅警旅,兵力單薄,很難擋住優勢日軍。開封若失,鄭州難保。

武漢麵臨的情況一下子嚴重起來。

6月初的一天,蔣介石在武昌軍委會辦公室裏坐立不安,萬分焦慮。

東戰場,華東精悍的日軍主力正沿長江水路發動強大攻勢,蕪湖一線,守軍接連失利,倍感兵力不足。

北戰場,華北日軍第十一師團和第十四師團在攻取蘭封之後,大舉西進,已撞開開封重鎮的東大門;華北日軍主力第二軍也輕易突破中國第八軍防線,兵分兩路,從隴海路南側向西推進,開封危在旦夕。

鄭州朝不保夕,鄭州若失,武漢以北乃千裏大平原,已無險可守,按照日軍的進攻速度,也許用不了幾天,就可逼近信陽,直趨武漢三鎮。

如果日軍輕易拿下武漢,他蔣介石的臉往哪兒擱?世界輿論和全國同胞會怎樣看待他?……

不!蔣介石不願看到這種可怕的結局,危急關頭,他必須拿出切實可行的主意……

6月4日,日軍第十四師團彙同第十六師團一部合攻開封,宋肯堂守軍拚命抵抗。5日晨,日軍又增援三千餘人由白蘭寨向北門進攻。重炮數十門、飛機十餘架向開封城內猛轟狂炸,日軍步兵多次登上城頭,均被擊退。守軍損失嚴重。師長宋肯堂連續給程潛發了5個電報,稱開封城戰鬥激烈,現敵尚陸續增兵,如6日再戰,開封將很難守住。

蔣介石憂心如焚,脾氣大得很。

他核計,眼下準備用於武漢會戰的主力,主要是從徐州突圍出來的那50個精銳師,這些部隊經過台兒莊之役和徐州會戰的消耗,已疲憊不堪,還沒來得及補充兵員和休整,況目前他們還未完全擺脫華中日軍的追擊,正從蚌埠一帶撤離,沿淮河強行向信陽地區集結。

而日軍就不同了,日軍裝備精良,多靠機械化運作,行動迅速,便於集結,即便遭到重創也不怕,因為他們戰鬥力恢複得快,可以說以一當十,凶猛無比。反觀中國軍隊就不行了,中國軍隊基本全靠兩條腿,勞師千裏之後,戰鬥力大減,如果馬上投入武漢會戰,焉有不敗之理?

現在,蔣介石迫切需要喘口氣,他需要時間,以使疲憊不堪的主力部隊按照預定計劃進入到指定位置,構築工事,籌措糧草,補充兵員,恢複一下戰鬥力。再就是要抓緊時間,將武漢周圍的重要物資向後方疏散,以及政府機關、學校、社會團體、工廠、難民向後方搬遷、撤離……

然而時間呢?日本人不會給蔣介石充足的時間,尤其是北麵戰場,強大的日軍兵團正從千裏平原席卷而來,如果他被迫應戰,那麼,他的疲倦之旅勢必被優勢日軍一舉而吃掉,他的這些老本一旦搭進去,武漢丟掉不說,日後他還拿什麼和日軍再戰?既然無法再戰,他隻有選擇投降。

當然,他不會投降,絕對不會!他是一個泱泱大國的領袖,對小小的日本國俯首稱臣,這,無疑等於要了他的老命!

如果不戰而退呢?強大的日軍從北麵攻來,結局是未受大的損耗,日軍便輕而易舉地占領華中大片土地,然後日軍會以武漢作戰略基地,繼續實施強大攻擊,陪都重慶照樣不保,重慶再丟,他還能到哪裏去?

顯然,這種選擇肯定也行不通,如若這樣,他蔣介石依然有被最後打敗的極大可能!

但是,死守武漢也並不見得是上策,日軍鋒芒正銳,死守怕是正中日軍下懷,日軍會利用國軍死守城池,而合力將其聚殲,結局同樣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