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中的血流
血中水中流。
那是中國海軍將士的血。
1937年6月14日。安慶失守在即,鏖戰熾烈。
海軍總司令陳紹寬乘坐軍艦,從武漢順江直下,親赴安慶前線指揮作戰。
陳紹寬站在甲板上,看著長江兩岸的大好河山盡遭日寇鐵蹄的踐踏,變得滿目瘡痍,一種悲愴之感,不禁自胸中油然而生。他為祖國感到悲愴,更為自己的海軍感到悲愴。
中日開戰以來,他的海軍是打得最慘的。
不僅損失慘重,而且窩火。海軍窩火,他這個海軍一級上將、海軍部長、海軍司令當然更是窩火。
早在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十九路軍和日軍在虹口接火,他就想,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政府下令打,那麼他的海軍這一次定會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是蔣介石不打,他命令陳紹寬應保持鎮靜,聽候命令。
後來日方一艘商船強闖中國海軍江防警戒線,哨兵令其停船。不聽,海軍警戒哨開槍警告,偏偏那子彈似乎是由於憤怒而改變了飛行彈道,不偏不斜地鑽進日本船長的胸膛。
日方立即要求必須懲凶、道歉、賠償,保證以後不發生類似的事件。結果,陳紹寬都認了。
但是,中國人不幹了。全國各方人士紛紛把責難的矛頭指向陳紹寬,國民黨內的高級官員甚至發動了一個42人的緊急動議,要求取消海軍部,罷免海軍高級負責人,以謝國人。
陳紹寬也認了。陳紹寬想,你們罵我,我罵誰?
到1937年七·七事變時,中國國民黨海軍的作戰序列,也就是說戰鬥實力是:練習艦隊,第一、第二、第三艦隊和巡防隊、測量隊,以及駐上海、南京地區的陸戰第一旅、駐福州地區的陸戰第二旅共4個團。計有各型艦隻59艘,其中,千噸以上的作戰艦隻共11艘。
但是,到現在陳紹寬指揮軍艦江上作戰的時候,這11艘千噸以上的大型作戰艦隻,已經一艘無存了。
有7艘是自沉,4艘被日空軍炸沉。
多麼悲愴的沉落!
1937年8月,上海前線萬分緊張。
不能讓日艦溯江西上,進逼南京,直指武漢。陳紹寬所能想到的唯一對策,就是:集海軍為一集團,封鎖江陰航道,配合陸上友軍拱衛南京,保衛長江運輸線。
這一點,與蔣介石英雄所見略同。8月11日下午,蔣介石下令,立即實施沉船封江。
12日清晨,“鹹寧”、“綏寧”等炮艇,在江陰下遊方向,陸續轟擊各種燈塔、燈標、燈船,以便使日艦失去航行目標。
中午,7艘千噸以上級的戰艦,進入預定方位,拆除艦炮移作炮台,然後拋下雙錨,打開海底門。然後,江水奔湧而入。
練習艦“通濟”號,排水量1900噸,緩緩地沉落了。
巡洋艦“海容”號、排水量2950噸,也沉落了。
“海籌”、“自強”、“大同”、“海圻”、“海琛”號,都沉落了。
還有20艘征用的商船,也都按照既定的方位陸續自沉。
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
江陰封鎖線阻擊著日軍沿江西進。巡洋艦“逸仙”號被炸沉。海軍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受傷。陳紹寬派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馳往江陰接防。但是蔣介石卻聽信讒言,說陳季良臨戰脫逃,下令:就地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