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汪老師(1 / 1)

煤礦工人可能得矽肺病。到洞庭湖區種田,就有感染血吸蟲病的危險。這都是職業病。職業病的情況,比較複雜。

汪老師教語文,教了幾十年了。幾十年,自然就有特色。他注重語文基礎。強調:關鍵是要把句子寫通。不通,勿論其他。他看學生的作文,碰到病句,甚至一些離開上下文可能會看不懂的口語,就非常生氣,就恨恨地--他確實是恨--用紅鋼筆來表示他的憤怒--紙都被戳穿,便是所謂的力透紙背了。學生’怕得要死。作起文來,隻好滿腦殼主謂賓,反倒不記得,自己究竟想寫什麼。

汪老師自己的文章,當然很通。一句一句的,規範,完整。學期結束,老師寫教學總結,互相交流。大家看過汪老師的總結‘麵麵相覷,不約而同想到一個成語:味同嚼蠟。他寫的,自然特別通,但看起來費力,而且別扭,沒有一點味。如果說有一點味’那就是蠟一樣的味。

汪老師說話,也是一句一句的,規範,完整。他說起話來‘聽的人很累。學生總是躲他,有事也不敢請教。因為萬一不小心被他抓住一句,本來是講搞衛生,那汪老師就還要加上關於副詞語氣詞正確用法的教授,跟在課堂上一樣。

汪老師下課回家,正在洗衣的汪師母說:“水開了你。”

。你說的這句話有問題,應該……“汪老師馬上進行糾正。汪師母曉得不能指望他,隻好放下衣服自己去灌開水,說:“哎呀呀呀這號人沒有看到過世界上。”這下壞了,汪老師覺得這句話更加不通,就尋到廚房裏,要繼續上課。汪師母有些煩,就說:“你有病!”汪老師就不再理論了。因為,這一句,不是病句。

汪老師人好,誠厚,熱情。汪師母說他有病,其實沒有。即令有,也隻能算職業病。

像汪老師這樣的人,我的小學、中學老師裏麵就有,一點都不奇怪。這樣的老師敬業,肯對學生負責,是好老師。但我的經驗是,好老師不多。(宋可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