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敘述與描寫(2 / 2)

敘述與描寫本不易分開。現在我把它們分開,為了說著方便。下麵談描寫。

描寫也首先決定於要求什麼效果,是喜劇的,還是正麵的?假若是要喜劇效果,就應放手描寫,誇張一些。比如介紹老張,頭一句就說老張的鼻子天下第一。若是正麵描寫,就不該用此法。我們往往描寫的不生動,不明確,原因之一即由於事先沒有決定要什麼效果,所以選材不合適,安排欠妥當。描寫的方法是依效果而定。決定要喜劇效果,則利用誇張等手法,取得此效果。反之,要介紹一位正麵人物或嚴肅的事體,則須取嚴肅的描寫方法。語言文字是要配合文章情調的,使人發笑或肅然起敬。

在一篇小說中,有不少的人,不少的事。都要先想好:哪個人滑稽,哪個人嚴肅,哪件事可笑,哪件事可悲,而後依此決定,進行描寫。還要看主導是什麼,是喜劇,則少寫悲的;是悲劇,則少寫喜的。

一篇作品中若有好幾個人,描寫他們的方法要各有不同,不要都先介紹履曆,而後模樣,而後衣冠。有的人可以先介紹模樣,有的人可以先介紹他正在作些什麼,把他的性格烘托出來——此法在劇本中更適用,在短篇小說中也常見,因為舞台上的人物一出來已打扮停妥,用不著描寫,那麼叫他先作點什麼,便能顯露他的性格;短篇小說篇幅有限,不能詳細介紹衣冠相貌,那麼,就先叫他作點事情,順手兒簡單地描寫他的形象,有那麼幾句就差不多了。

練習描寫人物,似應先用寫小說的辦法,音容衣帽與精神麵貌可以雙管齊下,都寫下來。這麼練習了之後,要再學習戲劇中的人物描寫方法,即用動作、語言,表現出人物的特點與性格來。這比寫小說中人物要難的多了。我們不妨這麼練習:先把人物的內心與外貌都詳細地寫出來,像寫小說那樣;而後,再寫一段對話,要憑著這段對話表現出人物的精神麵貌來,像寫劇本那樣。這麼練習,對寫小說與劇本都有益處。

這也是知其全貌的辦法。我們先知道了這個人的一生,而後在描寫時,才能由小見大,用一句話或一個動作,表現出他的性格來。一個老實人,在劃火柴點煙而沒點燃的時節,便會說:“唉!真沒用,連根煙也點不著!”一個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這樣,而也許高叫:“他媽的!”這樣,知其全貌,我們就能用三言五語寫出個人物來。

寫景的方法很多,可以從古今的詩句散文中學習,描寫人物較難,故不多談寫景。

描寫人物要注意他的四圍,把時間地點等跟人物合在一處。要有人,還有畫麵。《水滸傳》中的林衝去沽酒,既有人物,又有雪景,非常出色。武鬆打虎也有景陽岡作背景。《紅樓夢》中的公子小姐們,連居住的地方,如瀟湘館等,都暗示出人物的性格。一切須為人物服務,使人物突出。

一篇小說中有好多人物,要分別主賓,有的細寫,有的簡寫。雖然是簡寫,也要活生活現,這須用劇本中塑造人物的方法,三言五語就描畫出個人物來。我們平時要經常仔細觀察人,且不斷地把他們記下來。

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但設喻必須精到。不精到,不必設喻。要切忌泛泛的比喻。生活經驗不豐富,知識不廣博,不易寫出精采的比喻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大具體,因為要具體地說,就很難不講些修辭學中的道理。而同學們的修辭學知識比我還更豐富,故無須我再說。我所說的這一些,也並不都正確,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