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慣了新詩,忽然去寫戲曲或曲藝的唱詞,並不能馬上成功。須下一番工夫。學習什麼不要下苦功呢?下些工夫,既幫助了戲曲與曲藝的發展與提高,又無礙於寫新詩,隻是添了些本事,有什麼壞處呢?要寫新詩就寫新詩,該寫戲曲或曲藝,也不推辭;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難道不好嗎?我們的戲曲與曲藝需要大家幫忙:傳統節目有待整理與加工,新的節目急須創作。設若總是沒有多少人會寫唱詞,提高唱詞,可怎麼辦呢?我不勸告任何一位新詩人放棄新詩,去專寫劇本或鼓詞。各人有各人的嗜愛與興趣,不可強同。我是說,來幫幫忙,學點新本領,誰也不會吃虧。我們曾經有過不少偉大的詩人,創作了不朽的詩劇。那麼,我們怎麼就不可以為戲曲與曲藝勞動勞動呢?假若通過我們的勞動,而人民都高歌著最美麗的唱詞,代替了“小東人,闖下了,滔天大禍”,不也很好嗎?戲曲與曲藝的唱詞本該是雅俗共賞的詩,與詩人大有關係。我們不應因看到一些俗俚欠通的老詞兒就鄙視戲曲與曲藝,老詞兒中也有很好的詩。我們應當學習那些好的,而給不好的去加工,並創作更好的新詞兒。雅俗共賞的唱詞並不容易寫,我們去學習學習,或者還有益於新詩的創作呢。把詩看寬一些,從而豐富我們的寫作本領,一定有益無損。
是的,雅俗共賞實在不容易作到。太雅,難免脫離群眾。太俗,又難於精煉。俗而不通,固然是個毛病;雅而不通,就更莫名其妙,不知所雲。雅與俗能夠很好地結合,詞達理暢,可真不容易。這值得我們學習。
我真希望詩人們把他們的熱情帶到戲曲與曲藝中來,給戲曲與曲藝以有力的支持,使它們得到新的血液,推陳出新,雅俗共賞,好一番崢嶸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