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遼東軍事演習 第1章 毛澤東批準葉劍英軍演報告(1 / 1)

常備不懈:新中國建國之初的軍事演習 葉劍英說:“我們要進行一場軍演,使我們的軍隊真正走向現代化!”

蕭勁光的話剛剛說完,隻聽轟隆一聲,一個大火球騰空而起。接著,蘑菇狀雲衝上天空。

鄧小平點點頭說:“那就好,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部隊的生活條件會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

1955年4月,葉劍英在一次會議上說:

我軍的戰鬥訓練應該是現代——原子時代條件下進行。

……

未來戰爭一旦爆發,可以預想,我們必然要在敵人的逼迫下,在原子彈、導彈、氫彈、化學、細菌等新武器的威脅下進行戰爭。自然,必須訓練我們的軍隊學會在新的武器情況下戰鬥的本領,否則落後就會挨打。

葉劍英接著說:

所以,我們要進行一場軍演,使我們的軍隊真正走向現代化!

1955年4月,葉劍英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代部長,主持全軍的軍事訓練工作。他還擔任了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的職務。

軍隊在和平時期最中心的工作就是訓練。葉劍英以他廣博的知識和才能,領導全軍開展軍事訓練。

那時,我軍建設剛步入一個新的曆史時期,實際工作中提出了不少新問題,甚至引起了許多爭論,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在現代條件下進行訓練,還是在一般條件下訓練?

1955年7月,葉劍英把有關在遼東半島組織一次大型演習的想法報告給毛澤東後,很快得到了批準。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麵臨著核武器、化學武器和帝國主義沿海登陸的“三大威脅”。

自從1945年8月6日美軍的B—29型轟炸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枚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造成20萬人傷亡後,世界就麵臨著核武器的威脅。

很顯然,現代戰爭不可能回避核武器,中國也不可能回避核武器。中國領導人在籌劃發展核武器的同時,也開始關注解放軍在核條件下的作戰研究。

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武器受害國。抗日戰爭中,日軍瘋狂使用化學武器,攻擊2000餘次,遍及中國18個省,造成中國軍民傷亡8萬多人。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我國的威脅主要來自海上,海防成為國防的重點。在這種情況下,加強抗登陸作戰理論研究,建立我軍的抗登陸作戰理論體係,並用以指導戰爭的準備情況,就顯得極為必要和緊迫。

新中國麵臨的第三大威脅是海上登陸。島嶼是通向陸地的門戶,從軍事角度看,島嶼是防範外敵入侵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在海洋上存在著敵對勢力的威脅的國家,島嶼的防衛很重要。

遼東半島在中國東北,東與朝鮮和南朝鮮隔海相望,南與山東半島相對,將渤海灣環抱其中,成為守衛華北、東北、北京的重要門戶。

為籌備這次軍事演習,葉劍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審定整個演習方案。

1955年6月,他去遼東地區實地為演習做準備。

由於準備工作繁忙,葉劍英甚至沒有參加1955年9月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元帥軍銜授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