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各演習單位完成任務配置
海軍參加演習的兵力,根據敵情和登陸作戰的需要,在海軍演習指揮所的統轄下,分別編成登陸輸送隊、掃雷隊、艦炮火力支援隊和戰役掩護隊等4個部分。
1959年4月22日前,全部集結到指定位置,登陸輸送部隊大多在舟山定海及附近港口,掃雷火力掩護部隊在麵向“敵占島”的海上。
其編成及任務是:
登陸輸送隊:由登陸艦第5支隊指揮員指揮,下設4個大隊。其任務是在地麵炮兵、艦艇炮火和航空火力支援下,分別輸送和保障陸軍第六十師及加強兵力,在穿山半島算山至沙頭地段登陸,以算山至長蕉山地段為主要登陸地段。
第一大隊,由登陸艇大隊指揮員負責指揮。其任務是輸送師第一梯隊步兵一七八團和一七二團一個營在算山至老鼠山地段登陸。
該大隊下轄:登陸第一中隊,以履帶登陸車12輛組成;登陸第二中隊,以履帶登陸車12輛組成;登陸第三中隊,以登陸艇11艘組成;登陸第四中隊,以登陸艇21艘組成;伴隨火力群:第一中隊由高速炮艇3艘組成;第二中隊由100噸高速炮艇3艘組成。
其任務是伴隨登陸中隊前進,壓製登陸地段敵前沿火力點,直接掩護登陸兵登陸。
第二大隊,由海軍登陸艦第五支隊大隊長王維綱同誌協同陸軍船管大隊指揮員指揮。其任務是輸送六十師第一梯隊之步兵一七九團在長蕉山至獅子山地段登陸。
該大隊下轄:登陸第五中隊,由陸軍登陸艇11艘組成;登陸第六中隊,由陸軍登陸艇11艘組成;登陸第七中隊,由陸軍登陸艇1艘、海軍登陸艇3艘組成;伴隨火力群第三中隊,由加裝火炮的桅帆船9艘組成;直接警戒兵力群:第一中隊由驅潛艦4艘組成,第二中隊由護衛艇4艘組成。
其任務是在登陸中隊航渡中擔任直接警戒,到達陣位後壓製登陸地段敵前沿火力點,直接掩護登陸兵登陸。
上述第一梯隊步兵登陸後,所有登陸艇從登陸地段兩側撤出,到達預先指定的位置集結,裝載後續梯隊,運送物資。
第三大隊,以“河”字號登陸艦4艘組成,由登陸艦第十三大隊指揮員指揮。其任務是輸送步兵六十師指揮所及第二梯隊登陸。
第四大隊,以“古田”型登陸艦4艘組成,由掃雷艦第四大隊指揮員指揮。
其任務是輸送坦克、師屬炮兵及後續梯隊登陸。
掃雷隊,以掃雷艦4艘、掃雷艇4艘組成,由掃雷艦第九大隊指揮員指揮。
其任務是在地麵炮兵、航空火力和艦艇火力掩護下,進行敵前掃雷,保障登陸艦和火力支援艦的航行、機動安全。
艦炮火力支援隊,以護衛艦11艘、驅逐艦4艘組成,由護衛艦第六支隊指揮員負責指揮。其任務是在地麵炮兵和航空火力支援下,以艦炮火力壓製登陸地段上的敵火力點和工事,摧毀敵前沿和縱深的堅固火力點,掩護登陸兵上陸及支援縱深戰鬥。
戰役掩護隊,以魚雷快艇第三大隊等魚雷快艇33艘,護衛艦十八大隊護衛艦4艘,驅逐艦五十一大隊驅逐艦4艘,東海艦隊航空兵水魚雷飛機和殲擊飛機共22架等組成,由魚雷快艇第六支隊指揮員負責指揮。
此外,尚有M型潛艇和C型潛艇共4艘參加戰役掩護隊的行動,由海軍演習指揮所直接指揮。戰役掩護隊的任務是打擊以各種方式進行海上增援之敵,保障登陸區翼側的安全。
除上述兵力外,為了進一步體現實戰要求,還組織了海上藍方編隊,由“山”字號登陸艦3艘、護衛艦6艘、驅潛艦3艘,共12艘組成藍方海上增援編隊,顯示敵人的海上增援行動,作為我海上掩護隊的打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