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萬物戲說1(2 / 3)

那仙鶴看見幼揚走近了,便掙紮著想站起來。他看到它的一隻翅膀受了傷,感歎地說:“你太可憐了!來,讓我幫你一下,如果你再在這裏呆一會,準會凍死的。”仙鶴不再掙紮了,幼揚把它抱起來。他輕輕地撫摸著它的羽毛,把它抱在臂彎裏,繼續朝家裏走。回到家裏以後幫它把翅膀上的傷口治好了,等到仙鶴複原之後,就把它放了,讓她飛上天空。

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幼揚聽到有人在敲他的門。他打開門,發現一個姑娘站在雪地裏。借著他手中的燈光,幼揚看到這個姑娘既年輕,又漂亮,隻是凍得直打哆嗦。幼揚感到很驚訝。

“我在大雪裏迷路了,”她用悅耳的輕柔的聲音說道,“我可以在你這兒過一夜嗎?”“行,行!當然可以。快請進來吧,別在雪裏站著了。”幼揚大聲說。

他又重新添柴加火,給她端來飯和熱湯,原來姑娘的名字叫敖秀,像幼揚一樣也是心地善良人。

第二天有暴風雪,敖秀又住了下來,幼揚開始愛上她了。敖秀也愛他心腸好。不久,他倆就結婚了。

幼揚和敖秀幸福愉快地生活在一起,盡管幼揚隻能掙得很少一點錢,生活很貧苦。可他們依然無怨無悔。一天夜裏,已經快過除夕了,他們像往常那樣坐在一起,她注意到丈夫正為一件什麼事而發愁。“我的好人,”她說,“你在愁什麼?對我說說吧!”

“唉——”幼揚歎口氣說,“新年快到了,可是我沒有錢,不能為節日準備一點大米糕,我多麼希望,我要有點錢就好了……”

敖秀默默地聽他說完。

“幼揚,讓我來織布吧。”她說,“你可以拿我織的布到集市上換幾個錢。可是,在我織布的時候,你不要朝屋裏看。你能答應我一定不向屋裏看嗎?”幼揚答應了。敖秀到另一間屋裏開始織布。她織了幾個時辰,幼揚等得不耐煩了,但他還是忍耐著。敖秀出來,拿著一匹很漂亮的花布,幼揚從來也沒有看見過這麼好看的布。

第二天早晨他就到城裏去賣布,換得了很多錢。幼揚一生從未有過這麼多的錢,他非常高興,用這錢買了許多東西,不一會兒就全花光了。回到家裏,他要敖秀再給他織許多的布。他變得越來越貪婪了,完全沒有注意到敖秀織布越多,人就變得越瘦。但是,因為她深深地愛著幼揚,還是不顧一切地織布。

這一天,幼揚又一次向她要布,敖秀像以前那樣說道:“我將給你織布,但是你要記住你答應的事——我織布的時候,你別往屋裏看。”

幼揚答應了,坐下來等著,但他不一會兒就等得疲倦了。他聽到織布的聲音,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不能往屋裏看敖秀織布。一起疑心,就無法控製自己不去往屋裏瞧。

他想:“我隻看一眼,敖秀是不會生氣的。”

最後,他等不下去了。他輕手輕腳地走到門口往裏瞧:哪裏是什麼敖秀,原來是一隻很瘦的仙鶴拔下自己的羽毛用來織布。幼揚認出她就是幾個月前自己救下的那隻仙鶴。

他又返回來,坐下安靜地思索著——現在他知道了她的秘密,她將會怎麼辦?

後來,織布聲停住了,敖秀走出來,手裏拿著兩匹布。

“幼揚,”她傷心他說,“你違背了你的諾言。現在你已經知道我是仙鶴,我不能再留在這兒了。這是我為你織的最後兩匹布,你把它賣掉一塊,留下另一塊,也許你看見這塊布就會想起我。”

“敖秀,請你不要離開我!”幼揚急忙叫道,“沒有你我怎麼活下去呀,我愛你!”

但是敖秀隻是溫柔地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不,幼揚,”她說,“我來這裏報答你對我的救命之恩,我留下來是愛你善良的心,但是自從我給你織布以來。你變得很貪心了,所以,我不能再留下來了,再見吧!”

“別走呀!求求你,敖秀!”可憐的幼揚喊著,“別丟下我孤單單一個人!我不說出你的秘密,不再讓你給我織布了,別走嗬!”

敖秀憂鬱地又笑了笑,揮手告別,走出了門外,立刻變成一隻仙鶴,展開美麗的翅膀飛上了天空。幼揚絕望地看著她越飛越高,直到看不見。

他後悔極了,但為時已晚。

石子和金子

從前,大明湖西岸有一個百來戶的村莊,叫王大莊。莊上有一家姓王的倆兄弟,兄弟兩人都很奸詐、吝嗇,為此莊上的人給他倆各起了一個綽號,老大叫針尖,老二叫麥芒。

針尖和麥芒的母親去世的第二天,兄弟二人吵著要分家。他們邊分邊吵,邊分邊打,像仇人似的。糧食要稱得一錢不差,筷子要你一根我一根地數,大家具不能分開,寧願拆開你一半我一半,也不願便宜了哪一個。整整分了一個月,雙方總算認為大差不差。最後剩下八十老父,這次,他們都很“大方”起來,針尖說:“小弟,你們人手少,父親給你們幫忙吧。”麥芒急忙說:“大哥,我做弟弟的應禮讓三分,父親給你們幫忙吧。”推讓不下,大家都講了真話:“八十歲的老東西能吃不能動,誰吃這個虧!”最後請了堂叔母舅,定下規矩,老父一家一個月輪流過。針尖搶先說:“下個月父親在我家吧!”麥芒沒有意見,就這樣定下了。事後,針尖暗暗高興:下月是臘月,今年臘月隻有二十九天,老二沒想到,麥芒還不如我針尖“尖”呢!

針尖把父親接到家中,每頓隻給老父兩個半碗飯,兩筷頭小鹹萊。除夕那天下午,針尖給老父早早吃了點剩湯飯,背著老父,冒著風雪向麥芒家走去。麥芒早已恨自己太傻,沒想到這年臘月隻有二十九天。他料定今天針尖要把老父送來,很早就把大門關上,一家大小都到後屋吃年飯去了。針尖把老父背到麥芒門前,死勁叫門,總是不見開門。針尖想,麥芒家後門肯定開著,從後門進去。針尖從家扛個梯子,搭在麥芒家後園牆上,把老父背到牆頭上坐著,叫老父喊麥芒來背,麥芒一聽,立即“咣當”一聲,把門緊緊關上。針尖見勢不妙,扛著梯子往家跑。可憐八十歲老父叫了半天,也不見麥芒應聲,都快要凍僵了,呻吟著喊救命。

莊上有一個銅匠,家裏很窮,光棍一人,以補鍋打銅器為生。這時銅匠正從外麵做生意趕回來過年,聽叫聲很耳熟,走近一看,原來是王家老父。銅匠問明情由,把王家老父背回家中。銅匠從外麵買來不少年貨,做了豐盛的一餐年飯,讓王家老父飽飽吃了一頓。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銅匠給王家老父幾十個銅板,一個銅元寶,對王家老父說:“你按照我的辦法做,保管兒子們都孝敬你。”王家老父問:“什麼辦法?”銅匠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交待了一番。王家老父依計到了針尖和麥芒家,送給每個孫子五個銅板押腰。針尖和麥芒都感到奇怪:這老東西哪來的錢?於是都叫小孩還去要。老父拿出銅元寶,對孩子們說:“不要吵,不要鬧,等爺爺換了這金元寶,大錢小錢隨你們挑。”針尖和麥芒聽說老父有金元寶,斷定父親有一大筆錢。要想把這筆錢搞到手,首先要把父親搞到手。於是,針尖和麥芒都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對父親那熱情勁就別提了。針尖對父親說:“媽媽去世了,我是長子,應該由我給父親養老送終。”麥芒爭辯說:“哥哥人口多,負擔重,爸爸還是到我們這邊好。”雙方爭執不下,隻得一家過幾天。老父頭一天晚上到了針尖家,麥芒第二天早晨就來叫了;老父早晨剛到麥芒家,針尖晚上就來喊了。老父到了哪家,哪家不買三斤肉,也要殺一隻雞。王家老父未想到臨老還享這麼大的福。

一天老父病重,針尖和麥芒站在旁邊,異口同聲地問:“爸爸,你的那些金元寶放在哪裏了?”老父說:“放在我床下那隻木箱子裏。不過,隻有等你們把我安葬好了,才允許你們打開箱子。箱子裏有一張紙條,寫得清清楚楚,誰最孝順得元寶最多。”老父說完斷了氣。

針尖和麥芒各自拿了一大筆錢,給老父做了一套錦緞壽衣,買了一口價錢最高的棺材,把親朋鄰居都請來了,正正規規地安葬了老父。墳墓上的土剛剛堆好,針哭和麥芒就匆匆地回到家中,搬出父親床下的箱子,果然箱子十分沉重。打開一看,是一箱石子,石子上有一張紙,上麵寫道:

老子生下二子,

不如一個鄰居。

箱子裏元寶變石子,

對付兩個不孝子。

幸福的核桃

很久很久以前,有三兄弟,因為家裏非常窮,他們決定一同動身到外鄉去賺錢。他們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都站住了。大哥說:

“我們就在這裏分手吧。我順著右邊的一條路出發,二弟,你順著左邊的一條路走,三弟,就順著中間的一條路走吧。過三年以後,在聖誕節那一天,我們三個人再一起集合到這個十字路口來,看看誰賺的錢多。你們讚成嗎?”

“我們讚成,哥哥。”兩個弟弟回答說。

兩個弟弟都吻了一下哥哥的手,就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走了。

大哥在一個城市裏住下了。他開了一家麵包坊,在三年之內,攢了一大包金幣。二哥在一座橋旁邊開了一家小酒店,他卷起袖子就開始在那裏賣酒。賣呀,賣呀,他漸漸往酒裏麵摻水——他就這樣把一個個口袋裝滿了錢。三弟呢,他跟一個善良的牧羊人當了夥計。

三年過去了。這個年輕的小夥子來跟牧羊人結賬。牧羊人算出了小夥子的工錢,把錢堆成了一堆,然後又從腰帶裏摸出來三顆核桃,對小夥子說:

“我是上了年紀的人,又有病,一天一天地衰老了,我實在沒有力氣再跟著羊群跑了。我非常感謝你,如果沒有你,我的羊群都得丟了。我非常感激你,你放羊放得很好。應該付給你這樣的酬勞:或者是錢,或者是三棵核桃——兩樣東西都擺在你麵前了。我本心是不願意把錢給你的,因為錢這個東西就跟火一樣,它會燒壞人的手的。我誠心誠意地給你祝福,願意把核桃給你。隨便你吧,你要錢就拿錢,要核桃就拿核桃。”

小夥子考慮了又考慮,最後他伸手拿了核桃。

“既然你誠心誠意地給我祝福,願意給我核桃,那我就拿核桃吧。”

小夥子拿了核桃,吻了一下老牧羊人的手,就動身上路了。

到了聖誕節這一天,三兄弟都在原來那個十字路口會麵了。

“你們回來了,賺的錢都不少吧?”大哥問。

“很不錯。”三弟回答說。

“我們來看看吧!不過,讓你們先看看我賺了多少錢。”大哥說著就解開了自己的錢包。

二哥也從懷裏拿出裝滿了錢的錢包。

“啊,這好極啦。”大哥對二哥說。

三弟當場伸手到衣服口袋裏,摸出了他的三顆核桃。

“這是什麼呀?”大哥問他,“你幹了三年就賺了這點東西嗎?”

“是啊!就是這三顆核桃,不過這是人家誠心誠意,並且帶著祝福送給我的。”三弟回答說,“一個牧羊的老年人送給我的,因為我跟他放了三年羊。他關心我,就像親生父親。”

兩個哥哥都發脾氣了。

“我們見過很多的傻瓜,但從來沒有像你這樣傻的!”大哥喊道,“幹了三年的活,就賺了三顆核桃,這樣的蠢事,我沒見過,也沒聽說過!趁早回去找那個牧羊人要錢去吧,要是拿不到錢呀,你就別想回老家。”

小夥子很傷心地往回走了。他心裏非常難過。他一麵走,一麵對自己說:

“我本來想,當人家誠心誠意給你一樣東西的時候,那就是比世界上什麼都好的東西,可是現在得到了什麼結果呢?”

他走呀,走呀,走到了一個清泉跟前。他感到又渴又餓,於是喝了一點清水,但是,他卻沒有吃的。

“讓我來把核桃敲開吃吧,”這個肚子餓了的小夥子想,“哪怕是稍微填填空肚子也好呀。”

他敲開了一顆核桃。奇怪的事發生了,隻見核桃越長越大,最後,變成了一個能裝一百桶水那麼大的大桶。並且從核桃殼裏跑出來了一些母羊、羊羔、公羊不一會,就變成了一大群羊。

小夥子高興極了。他把羊群聚在一起,就趕著往回家的路上走了。他走呀,走呀——眼看就要到自己家的村莊了。

“我再來敲開一顆核桃,”他心想,“讓我看看它裏麵有些什麼東西。”

他又敲開了第二顆核桃。這顆核桃的硬殼剛一裂開,就從裏麵走出來了兩頭長著長角的小公牛,在兩頭公牛的後邊,接著出現了一輛四輪大車,車上還放著一架鐵犁。

小夥子驚奇極了。

“怎麼這麼奇怪呀。”他說。

他把韁繩拉在手裏,牽著牛,跟在羊群的後邊走。但是他還沒走進村莊,又打算敲開第三顆核桃。他把它敲開了。核桃殼裏馬上走出來了一個姑娘,這個姑娘漂亮極了,簡直就像天上的仙女一樣。

“把我帶到你家裏去吧,”姑娘說,“我就是你的妻子。”

小夥子把姑娘抱上四輪大車,自己趕著牛、羊。羊群奔跑著,小鈴鐺叮叮當當地響。小夥子回到家裏就舉行結婚典禮。他的兩個哥哥羨慕極了。

杜鵑花

很久很久以前,黃鶴山有一個小村莊,莊前有一道河,據說這河水能流到長江。村上百姓,都靠種田打獵為生。

住在靠河邊的有兩家:東頭這一家姓張,隻有一個人,叫張牛,生得結結實實,又黑又壯。他上山能打獵,下水能捉魚,天上飛的,水裏遊的,都逃不過他的眼睛,逃不過他的手心。這年輕人不但人有蠻力,而且還吹得一口好簫,一有空他就吹。說來也奇怪,隻要簫聲一起,就有許多五顏六色的小鳥,圍著他飛轉。

西頭這一家姓杜,母女兩個。母親眼睛瞎了,全靠女兒鵑子紡紗織布來養活。鵑子不僅長得漂亮,而且非常聰明伶俐,一雙手不知有多巧,織出來的布不僅好看,而且還非常結實。

鵑子不但會織布,還會唱歌,喉嚨就像百靈鳥,歌聲委婉動聽。還有一件出奇的事:那就是,黃鶴山下長滿了杜鵑花,隻要鵑子一唱歌,不管什麼時候,這花就會綻開,朵朵都飽滿鮮豔,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都有,好看極了。

張牛和鵑子從小住在一條河邊上,天天見麵,玩得很好。後來都長大成人了,常在一起,外麵不免有了風言風語。鵑子避嫌疑,見了麵不好意思講話,站得遠遠的,一個吹簫,一個唱歌。張牛性子直,不怕人說閑話。他見鵑子生得單薄,力氣小,挑不動水,就每天把水挑到鵑子的家門口,再由鵑子拎回家去。一天一次,天天如此。

鵑子會唱歌,長得又漂亮,周圍莊上的人都知道了。一傳十,十傳百,傳到縣裏,縣裏的人都知道了。傳呀傳的傳到京城裏去,連皇帝也知道了。當朝的皇帝是個昏君,年年要選妃子。他聽到這個消息,就下道聖旨,凡是年輕美貌的姑娘都要選進宮去,並且指名要選鵑子。這下可把黃鶴山的縣太爺忙壞了,趕緊騎上大馬,帶上一班如狼似虎的衙役,直奔黃鶴山來。

這一天,鵑子正在門口織布,張牛在河邊修桶,一個在唱,一個在對。鵑子唱道:

“杜鵑花開紅豔豔,

花開花落人常見。

但願杜鵑花不敗,

千山萬嶺紅萬年。”

張牛對道:

“杜鵑花兒紅爛漫,

萬花叢中光燦燦。

杜鵑開在我心中,

永生永世開不敗。”

歌聲一直響到雲端裏,引來了五顏六色的小鳥,唱開了千姿百態的杜鵑花。小鳥叫出了動聽的聲音,杜鵑開出了鮮豔的花朵,一派春天的迷人景象。突然,歌聲停了,小鳥飛走了,杜鵑花也謝了。遠遠的塵土漫天飛舞,人喊馬叫,縣太爺帶著一班衙役闖進了莊子。

縣太爺進了村,就東家找,西家看,把年輕的婦女都帶出來了,家家戶戶哭聲一片。縣太爺走到河邊,遠遠地看見鵑子坐在門口織布,連忙跑到織布機前,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仔仔細細地看了又看,瞄了又瞄,不懷好意地說:“你就是鵑子吧!”

鵑子把頭一昂:“不錯,什麼事呀?”

縣太爺說:“恭喜你啦!皇上選中你了。”

鵑子一聽,掉頭就走。這下子縣太爺急了,捏著個嗓子,拚命地喊:“帶走!”衙役衝過去就拉。正在河邊修桶的張牛,三步兩步趕了上去,想抓住鵑子。但是寡不敵眾,鵑子還是被搶走了。

鵑子被搶走以後,張牛天天愁,夜夜愁;鵑子媽天天哭,夜夜哭。張牛心裏想:鵑子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我得想個法子把鵑子找回來。他就對鵑子媽說:“好媽媽,你不要哭。我到京城裏去找鵑子,缸裏有清清的一缸水,壇裏有滿滿的一壇米,灶頭有高高的一捆柴,你安心在家裏過著。我一定要把鵑子找到才回來。”

鵑子媽點點頭說:“好孩子,你去吧,我自己會照應自己,你放心吧!”

第二天大早,張牛背了一個小包袱,帶著他心愛的竹簫上路了。他發誓要把鵑子找回來,不管刮風下雨,就這樣,他跨過九九八十一座山,趟過九九八十一條河,繞過九九八十一個彎,走了整整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到了京城。

再說鵑子,自從被送到皇宮,皇上就像得到一顆價值連城的明珠,舍不得離開,他問鵑子:“美人,聽說你會唱很好聽的歌,唱一支吧!”

鵑子不開口。

皇帝又問:“美人,聽說你會織很好看的布,織一匹吧!”

鵑子還是不開口。

不管皇帝問上多少句,鵑子始終沉默不語。皇帝氣急了,就把她關在宮裏的一間小房裏,一步也不許出門。從此,鵑子不吃也不喝,漸漸地瘦得容貌也變了。皇帝也不再來看她了。

張牛好不容易在京城找到了皇宮。皇宮又高又大,什麼人也不準靠近。他在宮牆外頭,守了好幾天,心裏老是疑惑:“鵑子是不是真在這兒?就是真在這塊,皇宮這麼大,究竟在哪個地方?”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紮了個風箏,用根線穿在竹簫上麵,讓簫的聲音通過風箏的引線,傳得更高、更遠。鵑子如果聽見了就知道我來了,就會唱出動聽的歌。這天,鵑子睡在床上,昏沉沉的,忽然聽見一陣竹簫的聲音,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從窗戶裏朝天上一看,隻見天上有一個風箏,尾巴被風吹得飄飄的,那嗚嗚的簫音,就是從風箏上隨風飛下來的。她臉上露出了笑容,知道張牛哥來找她了,她打起精神坐起來,唱出了優美動聽的歌:

“竹簫竹簫你莫吹,

風箏風箏你莫飛。

鵑子我在皇宮內,

宮深牆高家難歸。”

歌聲繞著大樹轉,繞著花園轉,繞著宮牆轉,轉呀轉的轉出了宮牆。張牛聽到這熟悉的歌聲,多高興啊,趕忙對了一首:

“山再高擋不住會飛的鳥。

宮再深攔不住鐵心的人。

我願肋下生雙翅,

飛進深宮把你尋,”

張牛唱著唱著,又傷心難過起來了,有氣無力地倒在宮牆旁邊的大樹下,癡呆呆地望著高大的宮牆,不久就漸漸地變成了一隻羽毛絢麗的小鳥,振起雙翅,飛進了宮牆。小鳥飛到鵑子的床前,對著鵑子叫喚,這聲音就像竹簫的聲音,嗚嗚咽咽,低沉哀怨。鵑子聽了對小鳥說:“鳥兒,鳥兒,你別叫,你叫疼了我的心。”說著說著,就吐血了,吐出來的血,變成了一朵一朵的杜鵑花。鵑子自己,也慢慢地變成了一朵五個瓣子,花心有一顆碧綠碧綠的綠珠兒的杜鵑花。

小鳥飛到床上,把這株杜鵑花銜了起來,又撲打著飛出了宮牆。小鳥緊緊地銜住這朵杜鵑花,一直往黃鶴山飛,繞過九九八十一個彎,飛過九九八十一條河,越過九九八十一座山,飛了九九八十一個時辰,就飛到了鎮江南郊黃鶴山下,把這朵花兒栽到了鵑子家的門口。從此,鵑子家門前又開出了一片美麗的杜鵑花。不管這片杜鵑花怎麼美,總美不過鵑子變的那一棵。那花有五瓣一珠,人們就叫它“五寶綠珠”。

後來,這裏造了一座廟,叫做“鶴林寺”。廟裏有一座砌得非常漂亮的花台,叫“杜鵑台”。台上那棵名貴的“五寶綠珠”,在萬花叢中嬌豔地開著。每當清晨和黃昏,總有一群五顏六色的小鳥,在花台上空飛舞鳴叫,當中有一隻鳥叫得特別淒涼,就像竹簫的聲音,據說它就是張牛變的。

蝙蝠稱王

太初時期,眾鳥兒們要選個鳥王。那時,大家商定:哪個最早看見太陽升起,它就可以做鳥王。蝙蝠與鴿子兩個雖能同時早早地看見日升,為了自己能當上鳥王,蝙蝠欺騙鴿子讓吃幹炒麵,故意耽延。結果,蝙蝠雖提前見到了日升,但鳥兒們並不承認它為鳥王。

另一次,大家商定:誰飛得最高,就算誰為鳥王。蝙蝠事先鑽進飛得最高的大鵬的翅膀羽毛縫隙中,與百鳥比賽。鳥兒們飛呀飛呀都很疲勞了,別的鳥兒要返回地麵去,隻有大鵬鳥滿以為自己是當然的鳥王了,自豪地高喊:“我已飛到最高空了!”接著,又展翅向高空飛去。這時,蝙蝠便從大鵬鳥的羽毛叢中鑽出,又飛到大鵬鳥的上麵,高喊:“我已飛到最高空了!”邊喊邊向更高處飛去。總算飛得最高,但是,所有鳥兒們,仍不承認它是鳥王。說:“像這種沒有羽毛隻有觸角,顏色又很難看的東西,連鳥兒都算不上,又怎能當我們的鳥王呢?”這樣一來,蝙蝠不僅沒有當上鳥王,還被排除在普通的鳥兒行列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