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先生吼道:“喂——你不是叫聰聰嗎?怎麼還不如我的豬腦子呢?想想你學過的知識嘛!”
聰聰罵野豬:“豬腦子,你別瞎說,我有辦法!”
阿姨問:“什麼好辦法?”
聰聰說:“我先往上攀繩,當我上到半截後,阿姨再上。阿姨始終保持身體的大部分在水中,她的重量的相當一部分被水的浮力抵銷,二人可以安全地返回地麵。”
阿姨依他的辦法,果然成功脫險。
害死樹木的凶手
在非洲的熱帶森林中,在一個月內相繼地死去許多樹木。
生活在森林裏的動物們也惶惶不可終日。它們聯名向獅王報告,請求獅王調查處理。
獅王因為住在深宮中,對此一無所知。現在聽說竟有這樣的事,也不免著急起來。
“你們有誰知道樹木是怎麼死的嗎?”獅王問大臣們。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知道。
黑熊宰相這日回到家後,一直在考慮這件事。
正巧,它的朋友猩猩從遠方來拜訪它,黑熊就跟它講起樹木不斷死亡的事。
猩猩很熱心,當下它就要黑熊帶它去查看樹木。
猩猩檢查了十幾棵已死亡的樹木,挖了些樹木根部的泥土,說要帶回去化驗。
黑熊不以為然地說:“你好像是個專業樹木研究者。”它不相信猩猩真能查清死因。
誰知,猩猩竟承認道:“我以前是幹這一行的。”
“這是真的嗎?”黑熊叫道。
猩猩肯定地點點頭。
黑熊真是太高興了,心想這下有希望了。現在,猩猩在它眼裏就如救星一般。
猩猩帶著那些泥土回去了。黑熊在家裏焦急地等待猩猩給它來電,告知化驗結果。
“叮鈴鈴,叮鈴鈴”,電話鈴聲終於響了,黑熊抑製不住激動,顫抖著拿起話筒。
電話是猩猩打來的。它說化驗結果出來了,是樹木的瘟神——蜜環菌在使壞,它隱藏在土壤中,是造成樹木死亡的罪魁禍首。
“那怎麼辦呢?”黑熊最關心的是這點。
“去請草本植物——天麻來。”猩猩說,“我近日沒空,這件事你們要抓緊辦。”
黑熊當日趕到王宮向獅王報告了一切。獅王高興萬分,立即動員所有的動物去請天麻。
天麻被請來了,它們的塊莖鑽到土壤中,像無畏的戰士,將蜜環菌團團包圍住。釋放出體內的溶菌酶,將蜜環菌慢慢分解、消化,徹底消滅幹淨。
就這樣,樹木又恢複了往日的生機,動物們笑逐顏開,拍手稱快。
蚯蚓鑽出泥土的原因
可愛的小山羊吃過晚飯出來散步,正走著,突然聽到一陣氣喘噓噓的喘氣聲。
小山羊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條蚯蚓正在地上亂滾亂爬,看上去很痛苦。
小山羊上前關切地詢問,可蚯蚓上氣不接下氣,話也說不明白。小山羊想:蚯蚓平時喜歡呆在泥土裏麵,今天怎麼鑽到地上來了?也許它是病了。
“你哪兒不舒服呀?”小山羊低下頭去輕輕問。
蚯蚓斷斷續續地告訴小山羊,天馬上要下雨了,它在地下感到喘不過氣來,悶得慌,才不得不鑽出泥土來。
小山羊明白了,這是因為下雨前空氣裏水汽多,氣壓低的緣故。
沒多久,果然如蚯蚓所說的那樣,下了一場大雨。
後來有天早晨,小山羊和一群小動物蹦蹦跳跳一起去上學,一路上,快活極了。
小山羊想起上次遇到蚯蚓的事,就告訴夥伴們說:“你們知道嗎,蚯蚓能預知天氣的變化呢。”
“這是真的嗎?”小豬好像不相信。
“我會騙你嗎?”那天我聽了蚯蚓的話趕快回家,才沒被雨淋著。”小山羊非常肯定地說。
碰巧的是,它們正走著,說著,小山羊又看到先前那條蚯蚓像上次一樣,在地上直喘粗氣,身子亂扭動著。
“天要下雨了!”小山羊大聲對小夥伴們說,同時加快步子。帶頭向學校奔去。
其他小動物也都看到了地上的蚯蚓,跟著大聲嚷嚎道:“要下雨了!要下雨了!快點跑吧!”爭先恐後地向學校跑去。
“發生了什麼事呀?”站在校門口的值日熊老師看見小山羊它們急急忙忙跑來的樣子,好奇地問。
“天要下雨了!”小動物們七嘴八舌說。
“你們怎麼知道天要下雨了?”熊貓老師抬頭看看天說,“天不像要下雨的樣子呀!”
小山羊於是把兩次見到蚯蚓的事講給熊貓老師聽。
誰知熊貓老師聽了笑起來,問:“你上次見到蚯蚓是什麼時候啊?”
小山羊回答:“是晚上。”
“今天呢?”熊貓老師緊接著向。
“早上!”小動物們一起回答。
“時間不同,結果也不一樣哩。蚯蚓傍晚出來,說明天要下雨;早上出來,可不是下雨的預兆。”熊貓老師說。
“那蚯蚓早上出來,預示著什麼呢?”小動物們問。
“蚯蚓早晨出來,是晴天的預兆。因為清晨露水大,地麵潮濕,蚯蚓在地下呼吸困難,所以就鑽到地麵上來了。”熊貓老師笑著告訴同學們。
海參夏眠
在一片古老的森林裏,有一個森林王國,這個國家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在有一年的夏天,森林王國突然傳來了一個不幸的消息:老虎國王病情嚴重。
森林王國最有名的醫生猩猩博士被請去給虎王治病。猩猩博士看後,開了藥方,裏麵竟有一味藥是海參。
森林王國的居民誰也沒見過海參,隻知道它生長在海裏。可怎麼能弄到海參呢?
負責尋找海參的青蛙大臣急得團團轉,它找遍整個森林王國,沒有誰敢下海。
青蛙大臣隻好走出森林王國,張貼告示,聘請能尋得海參者。
海豚聞訊趕來揭了告示,表示願意為老虎大王去尋得海參。
青蛙大臣看到海豚自願前來揭榜,異常高興,馬上接見了海豚,告知原由。然後許諾說要是海豚能弄來海參,一定重金酬謝,決不食言。
海豚連連擺手,說它不要重金,隻要允許它到森林王國的王宮裏一遊即可。
青蛙大臣一口答應。
海豚回到大海,遊向海水深處,尋找海參去了。
可是,海豚在海裏找呀找,找了半天,也沒見到一條海參。
海豚很是納悶,怎麼會不見海參的影子呢?這時一條一直注視著海豚的大帶魚遊過來問:“你好像在尋找什麼吧?”“是的,我在尋找海參。”海豚回答。
誰知,大帶魚告訴海豚說:“海參它們正在夏眠呢。”
海豚聞言大惑不解,什麼?海參在夏眠?隻聽說有動物冬眠的,還沒聽說過夏眠的。想到這裏,它脫口向道:“海參怎麼會夏眠呢?”
大帶魚答不出個所以然來,告辭走了。
海豚陷入了疑惑當中,它想:有些動物冬眠,是因為冬天沒有它們要吃的東西。而夏天海裏小生物很多,是足夠海參吃的呀……
好在後來,海豚總算在海底弄到了海參,為老虎大王治好了毛病,海豚也搞明白了這海參夏眠的原委。
原來由於天氣熱,海水溫度升高,所以海底的一些小生物便浮到水麵上,繁殖生育,海參是以這些小生物為食物的。海參失去了食物後,為了不消耗能量,便躲到海底進行夏眠,等天氣涼了以後,再進行活動。
狐狸買空氣
宇航員小猴乘坐“XY”號航天飛機在太空旅行了一圈返回地球後,立即成了明星人物,走到哪裏都要受到熱烈歡迎。
這天,宇航猴到胖棕熊老板開的大飯店裏用餐,他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宇航猴吃過飯,胖棕熊立即把宇航猴用過的餐具、餐巾當做寶物拍賣了。
假古董商狐狸先生來晚了,他什麼也沒有買到,十分懊喪。後來,他眼球一轉,對胖棕熊說:“我想買下您這大飯店裏的空氣,這是宇航猴呼吸過的,一公斤空氣10個金幣,如何?”
“可以!我這飯店的空間是1萬立方米,您付錢吧!”胖棕熊知道,不會再有第二個傻瓜來買飯店裏的空氣了,他欣然應允。
狐狸先生十分得意,他想,空氣一點重量也沒有,我不花分文,要賺大錢了!
坐在一旁用餐的小博士狒狒卻說:“狐狸先生,您吃大虧了!”
“為什麼?”狐狸疑惑地問。
“空氣是有重量的,1立方米空氣重1.290公斤,1萬立方米空氣重1.290萬公斤,所以,按照你的價格你應該付給胖棕熊老板12.90萬個金幣,所以,你太虧了,狐狸先生。”
小機靈巧猜斷竹
從前,有一個孩子人稱小機靈,人如其名,天資聰穎,機智靈活。
有一天,小機靈去拜訪字謎大師,字謎大師親自為小機靈倒茶,並問道:“小神童拜誰為師啊?”
“自學。”小機靈說。
字謎大師指著書房牆上掛著的一幅字畫問:“這是一位名畫師為我畫的畫,這畫中含一字,自從得畫,無人猜中過,小神童不想試試你的才氣?”
小機靈看了看那張畫,隻見那畫麵上畫著幾根斷竹,散落在一邊,竹葉落了滿地。
小機靈笑著說:“哈哈哈,我猜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笑完,將答案告文字謎大師。
字謎大師大驚道:“奇才!小神童,你果然是奇才!”
小朋友,你知道這畫含一個什麼字嗎?
謎底:“笑”。
匾謎
從前,有兄弟二人,皆是從事工匠的手藝人。他們起早貪黑地埋頭苦幹,終於用多年積蓄的錢各人蓋了一座新居。
新居落成之後,兄弟倆合議在廳堂之上各懸一匾,題字既要雅而不俗,又要隱含各自的藝業,教子孫不忘勤勞之本。
兄弟二人四出求賢,但文人墨客皆不敢允諾。
鄰鄉有位善於出怪謎、擅長書法的老學者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地去毛遂自薦。他令工匠兄弟取來文房四寶,先為老大揮筆寫“二酉堂”三字,繼又為老二題書“甲乙堂”橫匾一塊。
老學究見兄弟倆不解其意,便一一作了解釋。
二人聽後,連聲道好。
原來這兩塊看似有點奇異的橫匾實際上卻隱含了兄弟二人的手藝,那麼讀者朋友,你知道兄弟二人各操何種手藝嗎?
謎底:“二酉”喻水客鐵爐,又橫看為風箱,隱射老大是鐵匠。“甲”如鑽,“乙”似皮刀,暗點老二為皮匠。
移花接木
明代時,江蘇淮安小說家吳承恩在寫作他的傳世之作《西遊記》時,寫到一個情節“孫行者大鬧黑風山,觀世音收伏熊羆怪”時,他覺得情節不夠過隱,於是左思右想構思新的情節……
當時,淮安有個姓朱名八的二流子,好吃懶做,且愛小偷小摸,不少人請吳承恩寫狀紙告他。吳承恩覺得朱八這個人隻有戒懶、戒饞、戒偷摸、經過艱苦磨練才能變成好人,又覺得世人皆應以這號人為戒,不可做醜事。想到這,吳承恩從床上一躍而起。重又點燃油燈,以移花接木之法,塑造了一個令人可笑的藝術形象。《西遊記》的故事,從此開始熱鬧起來,故事情節也更加生動引人入勝了。
你能猜出這可笑的藝術形象是《西遊記》一書中的哪一個人嗎?
謎底:豬八戒
稀奇古怪的問題
很久以前,有一位很有名氣的老學者,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他的弟子一個個也是年輕有為的學者。一天,眾弟子陪著老學者在城外散步,老學者瞧著麵前的一個水池,忽然一時興起,問身邊一幫聰明弟子:“這水池裏共有幾桶水?”
這個問題問得稀奇古怪。幾桶水?就像一座山有多少斤重一樣,誰答得確切?眾弟子一個個麵麵相覷。
老學者很不高興,便發旨:“你們回去考慮三天。”
三天過去了,弟子中仍無人能解答得出這個問題。老學者仰天長歎,覺得很掃興。他幹脆寫了一張布告,聲明誰能回答這個問題,就收誰做弟子。
布告貼出後的第三天,一個10歲模樣的男孩子,大大咧咧地走進老學者的授課大殿,說他知道這水池有幾桶水。弟子們一聽,覺得好笑,堪稱安邦治國的棟梁之才都答不出來,小孩子怎麼行?
老學者將那問題講了一遍後,便示意一名弟子領小孩到池塘邊去看一下。不料用孩子笑道:“不用去看了,這個問題太容易了。”他眨巴幾下眼睛,湊到老學者耳邊說了幾句話。
老學者聽得連連點頭,露出了讚許的笑容。
弟子們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道這孩子說那池塘究竟有幾桶水,那麼聰明的讀者你知道嗎?
謎底:孩子的回答是:“要看那是怎樣的桶,如果和水池一般大,那池裏就有一桶水,如果桶隻有水池的一半大,那池裏就不兩桶水;如果桶隻有不池的三分之一大,那池裏就有三桶水。如此類推。”
怪聲之謎
農村實行了生產責任製以後,王小強家積攢了不少錢。最近,他爸爸用積攢下來的這筆錢,蓋了三間大瓦房。大瓦房坐北朝南,又寬敞,又明亮,王小強一家都很高興。
可是,住進新瓦房才幾天,蓋房時借來搭腳手架的木料、鐵絲、空油桶等,還堆在院子裏沒有還掉,小強的爸爸就又打算拆房子了。
小強的同學小亮感到很奇怪,問小強:“好好的新瓦房為啥要拆呢?”
小強聲音低沉地說:“我爸爸也不願意拆房子呀,說到拆房,我媽還抹眼淚哩。可是,二老太說我家房子砌在野鬼屯上,惹怒了野鬼,人畜都不得安寧。”
小亮感到好笑,對小強說:“我媽媽說的,二老太是個‘鬼婆子’,說的話不能信,你爸爸怎麼相信了呢?”
“我爸爸開始也不信,可是夜裏真的有鬼哩。”小強的聲音仍然很低。
小亮驚奇得眼睛都瞪大了:“老師不是說,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鬼嗎?”
“真的,”小強固執起來,小圓臉急得通紅,“我親耳聽到夜裏有鬼在院子裏敲鼓哩,一會兒敲一下,‘崩嗡崩嗡’地響。我媽嚇死了,我爸開始膽子還大,聽到響聲,用電筒朝院子裏一照,什麼也沒有見著,就也害怕起來。昨兒晚上,我爸發現有隻老母雞不見了,一找,已經淹死在糞缸裏。”
小亮還是不相信:“你說老師的話會錯嗎?沒有鬼!”
小強沒詞兒了。“可是,不是鬼,那又是啥呢?”憋了一陣,小強終於說出一句話來。
又輪到小亮沒詞兒了。是的,不是鬼,這會是什麼呢?
“我們到你家院子裏去找一找吧,看看是啥。”小亮說。
“找,找鬼?”小強驚訝起來,他有些遲疑不決。
“你不敢去,我一個人去找。”小亮說。
小強最怕人瞧不起他,聽到這話,脖子一挺:“怎麼不敢,我跟你一起去找。”
於是他倆在小強家的院子裏搜尋起來,中午的太陽曬得人身上暖洋洋的。小強和小亮翻呀找呀,結果什麼也沒發現。
小亮沒勁了,一屁股坐在散放在院子一角的一堆空油桶上,他隨手摸了一下空油桶,它們被太陽曬得火燙火燙的。
忽然,小亮好像想起了什麼,拉著小強的手說:“快,快去告訴你爸,我打到‘鬼’了”。
你知道這夜裏的怪聲是怎麼產生的嗎?
謎底:空油桶白天受熱,鐵皮膨脹,桶裏的空氣體積也增大。到了夜裏,氣溫驟降,鐵皮、空氣都是熱脹冷縮的,鼓起的鐵皮這時就會癟下去,於是“崩嗡”聲就產生了。
一朵蓮花開岸上
元朝至順四年,37歲的施耐庵,毅然辭去錢塘縣尹的官職,回到老家蘇州,一麵教書,一麵寫作《水滸傳》。
一年春天,有位經常往來於蘇杭的商人,因久仰施耐庵的才學,特地從山西老家把兒子羅貫中帶來拜施耐庵為師。
施耐庵對商人並不感興趣,但對於這個商人竟然不遠千裏從家鄉把兒子帶來,求他這個窮教書的為師,則使他驚異,又看到羅貫中這個十四五歲的少年,文質彬彬,氣度不俗,便想先出個題目考考他。於是他吟道:
雲落不因春雨,
吹殘豈借東風,
結成一朵自然紅,
費盡功夫怎種?
有蕊難藏粉蝶,
生死不惹遊蜂。
夜闌人靜畫堂裏,
曾伴玉人春夢。
羅貫中略一思忖便說:“待學生也吟兩句作答。”說完後吟道:
白蛇遊過清水塘,
一朵蓮花開岸上。
施耐庵聽了,拍手叫好,便宣布收羅貫中為徒。
梅香泡茶
祝枝山有一個女傭,名喚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在招待客人的當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個猜謎對詩的能手,時常和主人以謎語對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歡。一天,唐伯虎來訪,祝枝山說聲:“梅香,來,泡茶!”梅香即應聲道:“曉得,泡去哉!”少頃,梅香就端上兩杯茶來,卻都放在祝枝山麵前,聽主人發落。唐伯虎有點不解,心想,這又是要用謎來難我了。
果然,祝枝山笑著說:“剛才我與梅香的對話,是一則謎語,要求打七言詩一句,打得中方能飲茶。”
唐伯虎笑著邊想邊自語:“梅香,定與春有關,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記起宋代張試的《春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間草木知”,梅香答“曉得”,正是“知”字。於是他大聲把這句詩念了出來。
祝枝山笑說:“對了,猜得對,猜得捷,請用茶。”
唐伯虎接過茶來,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說:“這個謎很精彩,可謂字字相扣。可惜你喊的是‘泡茶’,這個‘泡’字是多餘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說:“君不聞梅香又說了聲‘泡去哉’嗎?”
客人笑得幾乎把剛飲進口的茶都噴出來,大呼:“妙!妙!”
鳳凰何少鳥何多
明弘治年間,有個新科狀元倫文敘,據說曾賣過菜,但人長得長身玉立,頭顱竟有二尺許,真是一位奇人。
相傳當時有位收藏字畫的大人物,以重金購得了蘇東坡畫的《百鳥歸巢畫》,想請人題詩一首,以求詩畫交輝,珠聯璧合。
找誰最合適呢?有人便推薦文敘。倫文敘看過《百鳥圖》之後,沉思片刻,便提筆寫道:
“天生一隻又一隻,
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啄盡人間千萬石。”
這位收藏家初看,不解其意,繼而一算,三四一十二,五六三十,七八五十六,再加一隻又一隻,合起來恰恰是一百隻鳥,不禁連連稱妙,重謝了倫文敘,而珍藏起來。
其實,倫文敘寫的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諷刺詩。他深歎朝(巢)中“鳳凰何少鳥何多”。一隻一隻又一隻……吃盡了明朝千萬石(讀作擔,古以百斤為石)糧食!
氣象預報之謎
春節裏,小明和小營兄妹倆到舅舅家去作客,玩了一會兒,倆人纏著舅舅,要他出謎語給他們猜。舅舅是位氣象工作者,朝這對小淘氣笑著說:“我出幾個字謎給你們猜,每句話打一個字,猜不出來可要受罰的嗬!”接著舅舅操起電台播音員的腔調,預報起天氣來:
湖南東部有雨;
湖南中部也有雨;
湖南西部多雲;
山東有雨;
山西日全蝕:
河北中部有雨;
河北南部有小雨。
兄妹倆猜了老半天還是沒有全部猜對,你能幫他們猜出來嗎?
(謎底:淚、沐、汩、魚、亞、雷、洪)
珊瑚鞭打海棠燈
清朝某年元宵節,揚州一鹽商於大門口掛一巨大燈籠,上書“懸謎征答,猜者請進”八個大字,一時好奇者皆蜂擁而入。隻見庭院內陳設精美酒菜一席,香氣濃鬱,令人饞涎欲滴。桌上另放酒一壺,杯一隻,筷一雙,桌前有錦析一張,旁邊還侍立妙齡女婢一名。牆上掛有珊瑚鞭一條,堂口懸一巨燈,狀如海棠花。堂下有健馬一匹,鞍具一個。另一邊豎有一牌,寫著“庭院內所設,請猜唐詩二句,中者以鞭、馬相贈”。
一時間,揚州城內文人學士紛紛前來觀賞猜謎。每天開放兩個時辰,然而,連續三天竟無人揭底。
時至第四日,忽有少年弟子昂然直入內庭,徑自登堂入室旁若無人,隨手取壺自斟自飲,舉筷大啖。壺中酒盡,少年麵露醉意,腳步踉蹌,乃招女婢扶之,伸手取下牆上所懸之珊瑚鞭,步出堂下,命女婢扶其上馬。臨行前,以珊瑚鞭擊海棠燈一下,即傲然乘馬而去。觀者莫不驚異,然主人露笑容,並不追趕,任其遠去。
事後,眾人追問主人,謎底究竟是什麼?鹽商道:“當年李白醉草下蠻書,書成後出宮上馬,曾口吟‘醉後玉人扶上馬,珊瑚鞭打海棠燈’詩二句而去。今日乃重現當日李白的故事,諸君何不悟若此?!”
眾人大悟,然悔之莫及。
冬天吃樹葉
阿凡提有一天問他的鄰居:“夏天你怕太陽曬,沒有幹活;現在冬天來了,你不為生活發愁嗎?”
鄰居說:“吃、喝,我想真主會給的,我總能過去。”
“要是那樣的話,你現在就在‘做禱告’的時候多祈求一些吧!”阿凡提說。
阿凡提的鄰居一聽這話,就很吃驚地問:“幹嗎我要多積些枯樹葉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