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蒙古的慣例,負隅頑抗的城市,破城之日城內百姓會遭到屠殺。速不台也向窩闊台汗申請屠殺汴京城的命令,但並沒獲得批準——中書令耶律楚材反對他的提議。窩闊台汗依照父親成吉思汗的遺言,遵從了他的意見。

然而,為安撫軍隊,窩闊台汗還是下令道:“攻打汴京期間,我軍流血犧牲無數。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恐怕士兵們也不會答應的。至少得把姓‘完顏’的人全部殺掉!”“完顏”是金國皇族之姓。

崔立打開城門,把蒙古兵迎進城來。

普通百姓的性命是保住了,但皇室宗親被一個個抓出來,慘遭殺戮。城中的財寶也被洗劫一空,無論其主人是誰。

汴京城內值錢的財寶早已被崔立強行搜刮,占為己有了——這事連蒙古方麵也知道。於是,趁著崔立出城迎接速不台等蒙古軍統帥時,先進城的蒙古兵們爭先恐後地闖入崔立府邸中,搶走了所有金銀財寶,甚至連他的妻妾都帶走了。

張柔將軍率兵進城之後,直奔皇城國史院。《元史》列傳中記載:

柔於金帛一無所取,獨入史館,取《金實錄》並秘府圖書。

張柔對金銀珠寶不屑一顧,而是將大量實錄和圖書裝載上車,運回自己帳中。

元朝宰相脫脫正是根據張柔保護下來的金朝實錄編撰了《金史》。當然,編寫正史時,實錄並非唯一的根據,應該還參照了其他各種記錄。

汴京陷落的第二年,在南宋和蒙古聯軍的夾擊下,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蒙古軍占領汴京之後,曾在金國朝中任職的元好問被囚禁了一段時間,後來恢複了自由。但無論別人如何相勸,他都沒有再出任蒙古的官員,而是作為亡國遺臣到處奔走,為收集整理金國的史料而終其餘生。不過,元好問晚年時曾覲見大元皇帝忽必烈,並為其獻上“儒教大宗師”的尊號。由此可見,他並非極端的反元誌士。

根據年譜記載,元好問每年都會外出旅行,目的是記錄各地見聞。除此之外,他還編撰詩集,裏麵收錄了金朝一百二十年間主要文人的作品,取名《中州集》。以“中州”為名,可以看出元好問的一貫主張:這一百二十年間,中國文化的正統在金朝。

據說,《金史》的編纂者們也參考了元好問的著作。以《史記》為首的一係列正史著作,水平參差不齊。其中,《金史》得到了後世史學家的高度評價。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史論之一、清朝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中如此說道:

金史敘事最詳核,文筆亦極老潔,迥出宋、元二史之上。說者謂多取劉祁《歸潛誌》、元好問《壬辰雜編》以成書,故稱良史。

同時,作為金朝的大詩人,元好問現存詩一千三百六十二首。

前文所舉“愁腸饑火日相煎”那首詩的結尾一句是:“落日孤雲望眼穿”——深情地凝望著飄浮於落日旁的一片孤雲,其情殷切,以至於雙眼幾乎都要看穿了。“落日孤雲”,大概就是指行將滅亡的金國吧。

四十多年後,南宋滅亡時,右丞相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後寧死不屈的事跡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護送文天祥去北方元大都(今北京)的將軍名叫張弘範,正是那位搶救金國實錄的張柔的第九位公子。在赴京師途中,張弘範並未把文天祥當作俘虜,而是將其奉為上賓,以禮相待。

公元1257年10月,元好問在獲鹿寓舍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為防萬一而讓王勉製作的小字抄本《東坡詩雅》,結果卻隻有序文流傳了下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