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天下之大任也,非具至公之心,能舍己從人,盡天下之議,則不能成其功。豈方命圮族者所能乎?鯀雖九年而功弗成,然其所治,固非他人所及也。惟其功有敘,故其自任益強,咈戾圮類益甚,公議隔而人心離矣,是其惡益顯,而功卒不可成也。
——《程氏經說·書解》
君子敬以直內。微生高所枉雖小,而害直則大。
——《程氏經說·論語解》
人有欲則無剛,剛則不屈於欲。
——《程氏經說·論語解》
人之過也,各於其類。君子常失於厚,小人常失於薄;君子過於愛,小人傷於忍。
——《程氏經說·論語解》
明道先生曰:富貴驕人,固不善;學問驕人,害亦不細。
——《二程遺書》卷一
人以料事為明,便浸浸入逆詐億不信去也。
——《二程遺書》卷一
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隻有自家一個身與心卻不要好。苟得外麵物好時,卻不知道自家身與心卻已先不好了也。
——《二程遺書》卷一
人於天理昏者,是隻為嗜欲亂著他。莊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此言卻最是。
——《二程遺書》卷二上
伊川先生曰:“閱機事之久,機心必生。蓋方其閱時,心必喜。既喜,則如種下種子。”
——《二程遺書》卷三
疑病者,未有事至時,先有疑端在心;周羅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二程遺書》卷三
較事大小,其弊為枉尺直尋之病。
——《二程遺書》卷三
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惡。
——《二程遺書》卷六
雖公天下事,若用私意為之,便是私。
——《二程遺書》卷五
做官奪人誌。
——《二程遺書》卷十五
驕是氣盈,吝是氣歉。人若吝時,於財上亦不足,於事上亦不足,凡百事皆不足,必有歉歉之色也。
——《二程遺書》卷十八
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時,無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恥。人之未知學者,自視以為無缺,及既知學,反思前日所為,則駭且懼矣。
——《二程遺書》卷十八
邢七雲:“一日三檢點。”明道先生曰:“可哀也哉!其餘時理會甚事?蓋仿三省之說錯了,可見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麵上說一般話,明道責之。邢曰:“無可說。”明道曰:“無可說,便不得不說。”
——《二程遺書》卷十二
橫渠先生曰:學者舍禮義,則飽食終日,無所猷為,與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間、燕遊之樂爾。
——張載《正蒙·中正》
鄭、衛之音悲哀,令人意思留連,又生怠惰之意,從而致驕淫之心。雖珍玩奇貨,其始惑人也,亦不如是切,從而生無限嗜好,故孔子曰“必放之”。亦是聖人經曆過,但聖人能不為物所移耳。
——張載《禮樂說》
孟子言反經,特於鄉原之後者,以鄉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無主,惟是左右看,順人情,不欲違,一生如此。
——張載《孟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