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在十六軍的指揮部裏,尹先炳軍長的額頭舒展開了,他一夜未眠,揉揉惺忪的雙眼,對王政委和齊師長他們說:“我看李懷安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

在場的人都欣慰地笑了,大家緊張的心情得到了放鬆,而溫暖的陽光正在他們周圍蕩漾。

“通訊員!”尹先炳軍長喊道。

“到!”

“通知軍部,中午前進駐鎮遠,一定要爭取盡快解放貴州。”尹軍長命令。

“是!”通訊員馬上準備通知各部。

攻下天險鵝翅膀後,敵黔東防線即被解放軍完全突破,解放軍向貴陽進軍的道路也就徹底打開了。

在鵝翅膀西麵黃土坡地區的國民黨主力,得知自己所依賴的天險已被解放軍攻占,驚恐之下,慌忙扔下大批彈藥、給養,向西慌忙撤退。同時,施秉、黃平、舊州之敵,也連忙向貴陽方向逃竄。

絕不能讓敵人逃竄!軍長尹先炳立即命令四十六師向西猛追。於是追著逃敵,解放軍向貴陽開進!

青溪之戰

在十六軍進入貴州之後,十七軍也開始挺進貴州境內。十六軍在鎮遠縣取得了“鵝翅膀戰役”的勝利,而十七軍也戰功顯赫,取得了“青溪之戰”的勝利。

原來,從1950年11月5日,十七軍的五○師一四九團就開始由芷江向貴州進擊。11月6日淩晨,一四九團二營六連在晃縣以南長坡嶺,打垮一個營,突破了敵人的防線,猛攻晃縣城。由於二營進軍神速,未動一槍就俘虜了敵軍一個連,於11月6日上午解放了玉屏縣城。

張景華團長進城後聽到前衛連長報告說:“玉屏守敵一個團已向鎮遠青溪鎮方向逃竄了。”

張景華馬上命令:“以三營為前衛,跑步前進,快速追擊,要堅決消滅逃敵!”

一聲令下,各連簡要地進行了緊急戰鬥動員,隨即踏上了征程。戰士們馬不停蹄,日夜兼程,跑步前進。

呂龍參謀長和三營長鄒光星跟隨尖兵排(三營七連三排)前進,七連長劉鳳林和三排長郭建福率領尖兵班(八班)迅速搜索前進。

11月7日淩晨,他們發現一個小茅棚。劉鳳林迅速帶領戰士撲進小茅棚,一個敵哨兵從睡夢中醒來,卻發現自己已經成了解放軍的俘虜。

從敵哨兵的口中,戰士們了解到如下信息:

由此前進一華裏就是青溪渡口,過舞陽河就是清溪鎮。青溪渡口沒有橋,過河要靠小木船擺渡。在青溪渡口隻有三四條小木船,全部被國民黨所占。每條船上有三、四個敵人,配有一挺輕機槍。

渡口右側的文筆坡上駐有國民黨一個連,山頭上有兩挺輕機槍,能夠居高臨下,全麵封鎖著公路。左側的山崗上有一個亭子,駐有國民黨軍一個排,帶有一挺輕機槍,嚴守著渡口。河對岸青溪鎮上駐有國民黨三二七師八○團的團部和兩個營。後山上剛挖好掩體工事,駐有一個機槍連,配備六挺輕重機槍。

11月7日天還未亮,鎮上的國民黨就把全部兵力轉移到後山上去了,妄圖憑借舞陽河天然屏障,來阻止解放軍前進的步伐。

當前麵臨的問題是:部隊隻有三營七連和機槍連的兩個排到達這裏,按照以往的經驗,若用一個半連吃掉麵前敵人,兵力是不足的。況且部隊在晃縣打了一仗後,又經過晝夜快速行軍,已經十分疲勞。

然而,如果不在天亮前消滅文筆坡的國民黨軍隊,從而控製河麵,那麼解放青溪的任務就會受阻,到時候就會拖延大部隊的前進速度。

現在距天亮還有兩個多小時,國民黨守軍已是驚弓之鳥,沒什麼可怕的,如果趁黑夜出奇製勝,是有把握的。鑒於此,呂參謀長和鄒營長當機立斷,決定搶在天亮之前,拿下青溪鎮,全殲國民黨守軍。

呂參謀長和鄒營長馬上召開了連排級幹部會,分析敵情,部署戰鬥任務。會議命令:

七連指導員劉道倫帶領一個排,用隱蔽方式爬上右側文筆山,拔掉“釘子”;副連長劉明敬帶一個排和小炮班,包圍左側亭子裏的敵人,連長劉鳳林用火力掩護奪取渡口,奪取船隻;呂參謀長及鄒營長率領其餘兵力,緊跟劉連長之後。

部署完畢,部隊開始給戰士們作緊急戰鬥動員。疲倦的戰士聽說有戰鬥任務,馬上精神振奮,情緒高漲起來,紛紛把背包放在地上,輕裝投入戰鬥。

當時離天亮還有一段時間,天空依然籠罩在黑幕中,萬籟俱寂,一切都沉寂在睡眠裏。但舞陽河對岸,偶爾還會傳來幾聲狗的叫聲,此起彼伏,在整個夜空裏回蕩。解放軍戰士就在這樣的夜色裏快速行軍。

七連指導員劉道倫帶領著戰士們避開公路,沿小河溝繞到文筆坡背後,一部分人朝左,一部分人朝右,沿溝壑攀藤而上。後麵的人緊跟著前麵的人,一步一步往上爬,速度不是很快,但大家卻有使不完的勁。

當時,有的戰士從懸岩上滑到山溝裏,有的戰士被滾石砸傷了脖子,但他們全然不顧,照樣奮力向上爬。前麵的3個戰士,剛一爬上坡頂,見不遠處有兩處紅點,一明一暗,原來是敵人的兩個哨兵在吸煙。這兩個哨兵覺察到有響動,站起來想四處看看,但還沒來得及舉槍,就被撲上來的解放軍戰士給撂倒了。

接踵而至的戰士們,一起衝向敵人,大喊一聲:“不許動,繳槍不殺!”

那個時候,國民黨的士兵們正在被窩裏迷迷糊糊地睡著,聽到喊聲後,一個個被驚醒,嚇得目瞪口呆,都乖乖地舉起手當了俘虜。

一四九團大部隊從五裏牌出發後,快速地向前挺進,在得知三營已經拔掉文筆坡的“釘子”後,不到半個小時,就把青溪河另一邊全部占領了,準備挺進對岸。

三營七連連長劉鳳林帶領一個排的輕步兵急馳來到舞陽河的青溪渡口。他和戰士們臥地觀察兩岸的地形,聽見對岸碼頭上有渡船的響聲和敵人的罵聲。

劉連長心想:“渡口水深,一無橋梁,二無渡船,怎麼辦呢?”他回頭與身後的機炮連副連長李超憲商量,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於是,兩個人急中生智,利用解放軍俘虜政策的強大說服力,勸說了被俘虜的一個敵排長。劉連長說,如果他積極配合解放軍的行動,就給他將功補過的機會。

於是,劉鳳林連長就讓那個俘虜排長向對岸喊話,那個排長倒很配合,就向對岸的國民黨軍隊喊道:“喂,快放兩條船過來,我們要把重機槍和彈藥運過去,我還有重要的情況要報告!”

對岸敵人聽出了趙排長的聲音,毫不懷疑地就把船劃了過來了。七連戰士們屏住了呼吸,紛紛握緊了手裏的槍。等船一靠岸,幾條槍就伸了過去,立馬把敵人兩個撐船的押了起來。戰士們火速用船組織搶渡。讓那個俘虜排長乘第一條船,以便應付敵人。

舞陽河上一片漆黑,木船像兩支離弦的箭,直向對岸劃去。船上的戰士們一動也不動,仔細地注視著前麵。每個人都深深明白,如果這次強渡失敗,將會影響全團的作戰計劃,所以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船越來越靠近對岸了。忽然敵人的電筒一亮,直射第一條船,直照在敵趙排長的臉上,光束上下晃了兩次。全船的戰士們都捏了一把汗。於是,大家緊緊盯著對岸的國民黨守敵,快速向前劃去,兩支船剛一靠岸,戰士們就撲向了岸邊的敵人。轉眼的工夫,沒響一槍,沒發一彈,敵人的一班人就被解除了武裝。

七連戰士終於搶渡成功了。接著,一四九團一營用一部分掩護後續部隊過河,另一部分沿青溪由西向南迂回包圍,嚴防敵人向西南方向逃跑。

三營在舞陽河上遊發現了淺水河段,他們冒著凜冽的北風,兵分兩路,從汪家碼頭和上河壩涉水渡河,摸黑到了青溪街。

在青溪街,三營營長鄒光星一看敵人的陣容亂了,就當機立斷,命令機炮連的重機槍和六○炮一起向敵人轟擊。在重機槍的掩護下,部隊馬上向青溪街上的敵人發起了猛烈進攻。

三營的兩個排迅速地插到了青溪後邊,潛伏在校聲壩的桔子林裏,切斷了敵人向西逃跑的山口道路。七連連長劉鳳林、機炮連副連長李超憲,帶領著戰士們猛烈而迅速地攻進了青溪街。

七連班長張合富端起槍就向敵人掃射。當時敵人把槍豎在街兩邊的木板牆上。有的在做飯吃,有的在殺雞殺鴨,有的還在睡大覺。但解放軍戰士卻像閃電一樣,一下子衝到了他們的跟前。

三營的偵察連和七連的戰士,迂回前進,向開槍的兩個敵哨兵撲去,當即把他們擊斃。同時展開了強大的政治攻勢,通過喊話,瓦解敵軍。

頓時,敵軍陷入混亂,有的逃竄,有的跪地交槍投降。大部分敵兵的槍還整齊地放在屋簷下,就乖乖地當了俘虜。七連長劉鳳林率領一個排一直追到後山頂,又殲滅一部分敵人,占領了後山製高點。

不到半個鍾頭的時間,就突破了敵九八○團團部防線,戰鬥基本告一段落。追捕滿山遍野的逃敵,時間較長,直到下午三四點鍾才全部結束戰鬥。

青溪戰鬥解放軍一舉全殲了國民黨四十九軍三二七師八○團的兩個營和一個團部,共1500多人。俘虜敵人400多人,當場擊斃頑敵4名,大部分敵人繳槍投降。共繳獲長短槍370多支,輕重機槍6支,戰馬兩匹,還繳獲各種軍用物資一大批。

國民黨的梅團長和毛營長,當時正在青溪鎮上召開軍官會議,對解放軍的突然行動根本不知曉,當得知解放軍已經攻入青溪,便帶領另一個營倉皇逃跑。當天夜裏,他們被解放軍四十九師偵察連以極小的代價殲滅在岑鞏縣茅坡寨的一個大山溝裏。

11月7日清晨,清溪鎮獲得了解放。戰鬥結束的時候,東邊的天空剛剛出現一層紅雲。

青溪這一仗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役打破了國民黨軍阻擋解放軍挺進貴州的第一道防線,打開了解放貴州的大門。同時,戰役還打擊了國民黨頑固勢力的氣焰,增長了解放軍的士氣,為我軍全麵解放貴州、解放大西南增添了極大的勇氣和信心。

貴州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在解放青溪的戰鬥中,那些英勇無畏的解放軍戰士。為了解放大西南、解放貴州,有的人甚至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打掃完戰場之後,部隊沒有停留,立即由青溪出發,經鋪田、蕉溪兩路口向鎮遠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