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1 / 2)

山雨欲來風滿樓

1927年4月7日傍晚,一輛福特牌汽車開到了坐落在閘北中華新路上的湖州會館。汽車的踏板上跳下兩個打手,他們左右張望了一下,然後拉開車門,從車中鑽出了一個瘦瘦的人物,一轉身走進了湖州會館。這兒原來是湖州籍同鄉在上海寄宿聚會的場所,門前有一座高大的石牌樓,四麵是堅實的圍牆,圍牆裏有一片開闊的院落,院子中間是一幢小樓。20天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上海總工會遷到這兒公開辦公,湖州會館便成為上海80萬產業工人的司令部,幾乎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在這兒進進出出,當時誰也不會注意到,從這輛汽車上跳下來的這個尖嘴猴腮的家夥,將會給上海的工人階級帶來巨大的禍害。

他叫萬墨林,上海灘三聞人之一杜月笙的表兄弟兼貼身跟班,以後他自己結幫成派、開設商店、巧取豪奪,積下了萬貫家財,尤其是汪偽時期他依仗日寇勢力操縱了上海的米市場,成了上海灘赫赫有名的“米蛀蟲”,隻不過此時他尚未發跡,還隻是一個大流氓的高級跑腿。隻見他手裏捧著一張請貼,與剛巧在湖州會館門口的中共閘北區委書記郭伯和低頭哈腰,打了個招呼,便徑自向總工會委員長的辦公室走去。

此刻,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正與總工會的副委員長楊培生、執委李泊之、上海工人糾察隊總指揮顧順章、軍委委員徐梅坤等在一道議事,一見萬墨林進來,不由得大感意外:“墨林,好久不見了,杜先生可好?你找我有什麼事情?”

“汪委員長,”萬墨林客客氣氣地喊了一聲,然後畢恭畢敬地把貼子遞了上去:“杜先生蠻好,我是專門來送貼子的。”

“噢,”汪壽華接過貼子,來不及過目,便問:“這是誰下的貼子?”

“自然是杜先生的。”萬墨林回答:“請你後天晚上去吃夜飯。”

“不敢當,”汪壽華淡淡一笑,“這當口請我吃飯……杜先生還請了些什麼人?”

“就你一個,”萬墨林跨前一步,壓低了嗓門:“杜先生有機密大事找你商量,請你務必要去。”

“那好吧,我一定來。”汪壽華將貼子細細看了一遍,便把貼子扔到了辦公桌上。

望著萬墨林消失在辦公室門口的背影,李泊之頗有些擔心:“鬆林(汪壽華別名),俗話講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杜月笙擺的恐怕是鴻門宴吧,我看還是不去為好。”

汪壽華站了起來在寬敞的辦公室裏踱了一圈,想了一陣子才說:“杜月笙老是講‘三碗麵’難吃,最怕拉開的是‘情麵’,真要對我動手也不會擺在他的家裏。現在他和我們雙方都有些誤會,去了或許還可以把話談開,要是不去反倒讓人笑話……”

汪壽華的這個看法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位年僅27歲的工人領袖,1925年“五卅”慘案以後從蘇聯回國,接替遭孫傳芳殺害的劉華擔任上海總工會負責人,與杜月笙打交道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就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之前他還在華格臬路(今寧海西路)杜公館吃過飯。杜月笙當場掏出一支手槍送給汪壽華,並且講:“現在我幫你的忙,說不定哪一天要你幫我的忙。”表示願意同工人糾察隊合作,在起義中,浦東工人糾察隊發現一支從前線潰退下來的奉魯聯軍包圍了高橋鎮杜月笙的老家,便上前解圍,為此還犧牲了一名工友……

“那……要不要請示一下羅亦農、趙世炎?”李泊之還有些猶豫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