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選為向忠發(1 / 2)

書記選為向忠發

上海天蟾舞台,座落在最繁華的市中心,是個熱鬧的所在。看戲的,演戲的,終日進進出出。

一位42歲的“老板”,住下了緊挨天蟾舞台的兩間房。看來,這位“老板”手裏有錢——他的“太太”是那樣的年輕,隻有20歲。那年月,“老夫少妻”是有錢的象征。“老板”做湖南土布土紗的生意,掛起“福興字莊”招牌。

然而,外人莫知,每當夜深人靜,這對“夫妻”卻分床而眠……

這位手頭闊綽的“老板”,便是熊瑾玎,又名熊楚雄,湖南長沙人,中共地下黨員。1918年8月,他在長沙參加了毛澤東創建的新民學會,1927年10月加入中共。他以“老板”身份,在這人頭攢動的地方,為中共中央建立秘密機關。

那位“太太”,是奉中共組織之命為他做掩護工作的,並非真是他的妻子。“太太”叫朱端綬,也是長沙人。雖說她比“老板”小22歲,入黨卻比他早兩年——1925年入黨。

這對假夫妻(後來結成了真夫婦)主持的秘密機關,是當年中共最重要的機關。李維漢在《回憶與研究》中,曾這樣憶及:“開會的地方在上海四馬路(今福州路——引者注)天蟾舞台後麵樓上的兩間房裏。這個秘密機關是1927年冬或1928年初建立作為中央常委開會的地方。房子是租賃來的,由熊瑾玎、朱端綬夫婦住守(熊瑾玎任中央會計)。那時,開會的同誌從天蟾舞台兩側雲南路的一個樓梯上去,就可以直到開會的房間。房間內朝西的窗下有一張小桌子,開會時,小平就在小桌子上記錄。這個機關從建立起一直到1931年冬六屆四中全會以後,都沒有遭到破壞。……1952年毛澤東在杭州主持起草憲法時,通知小平和我到他那裏去。路過上海時,小平和我去看過那個老地方,那時房間結構和形式如舊,裏麵設了一個衛生間。”

來自莫斯科的秘密文件,通過地下交通線,傳到了上海這個秘密機關。1928年4月28日,中共政治局三常委瞿秋白、李維漢、周恩來,以及鄧中夏、項英,聚集在上海天蟾舞台後的小屋裏。他們逐字逐句研讀著由斯大林、布哈林、向忠發、李震瀛共同起草的《關於中國問題決議案》。他們立即感到,莫斯科的指令,批評了羅明納茲——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

從現存的中共中央第十二次政治局會議記錄(1928年4月28日)上,可以見到這樣的反響:“國際決議顯然同(11月)擴大會議決議有幾點不同”:“國際決議”指出:“中國工農廣大的革命運動之第一個浪潮……已經過去。”眼下,中共應“準備革命的新的浪潮之高潮”,“黨的工作之中心,是在爭取幾千百萬的工農群眾。”

共產國際的決議,明確地反對無準備無組織的城鄉暴動。

這就是說,那一係列頭腦發熱的“暴動”計劃,應緊急刹車!

瞿秋白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錯誤。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兩天之後——4月30日,發布了《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關於共產國際決議案的通告》,表示:“接受這一決議案之一般方針,並且認為在最短期內,於本黨第六次代表大會之前,必須切實執行這決議案必要的具體步驟。”

以瞿秋白為首的中央政治局,作了檢討。

就在發布《通知》的當天,瞿秋白從上海消失了。他懷著沉重的心情踏上遠途,前往蘇聯參加中共“六大”的籌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