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回 吳國舅力除大憝 小公主下嫁狂兒(1 / 3)

第八十二回 元載既打死了李少良,便有少良的友人韋頌,和殿中侍禦史陸珽二人,叩闕呼冤;都被元載喝令武士擒下,打入死囚牢。韋陸二人,一時氣憤填膺,齊撞壁而死。代宗知道了,心中十分懊恨,隻是平日被元載挾製住了,一時不敢翻臉。忽想起那浙西觀察史李棲筠,是一個忠義剛直之臣,便暗暗地下手詔,傳棲筠進京來,拜為禦史大夫。棲筠受職後,即察出吏部侍郎徐浩、薛邕,和京兆尹杜濟虛,禮部侍郎於劭四人,俱是元載黨羽,專一欺君罔上,黷貨賣官。棲筠給他一本參革,一齊罷官。元載深恨棲筠,便與同黨陰謀陷害他。不多幾天,棲筠在家中,果然無疾而亡。因此外邊許多人謠傳,說李棲筠是被元載買囑他貼身人,用藥毒死的。代宗皇帝雖也十分悲傷懷疑,隻是元載在朝中的黨羽甚多,一時又拿不到他的真憑實據,便也隻得忍耐在心中。但元載見李棲筠去世,越是肆無忌憚,進事驕橫。代宗因此心中憂鬱,終日愁眉不展。

這一天,左金吾大將軍吳溱入宮來,朝見代宗;見萬歲爺麵有憂色,覷著左右無人,便低聲奏道:“如今心腹大患,是在元載一人。陛下是否因此人勞心?”代宗長歎一聲說道:“朝事荒墮,全是朕一人之過;元載之敢於大膽妄為,亦朕平日縱任所致。今欲除之,亦已難矣!”原來這位吳大將軍,是章敬皇後的胞弟,與代宗有甥舅之親;平日忠心為國,君臣素稱相得。今吳將軍一句話打動了萬歲爺的心事,當時君臣二人在宮中秘密計議,直到更深,才退出宮來。第二天,吳將軍在家中悄悄地召集吏部尚書劉晏,禦史大夫李涵,散騎常侍蕭昕,禮部侍郎常袞,可憐這時朝官號稱正直的大臣,隻有這五六人了!吳將軍受了代宗皇帝的密意,與這五六個忠義大臣,在府中南書齋裏商議國家大事。正說話時候,忽見一個壯士,直闖進屋中來;眾人大驚,十幾道眼光,齊注定在那壯士身上。見那壯士黑紗罩住臉麵,直立在當門,一言不發。吳將軍按著劍,大聲喝問:“何人?”那壯士舉手把臉上黑紗揭去,慌得一屋子的人,一齊跪倒在地,口稱:“萬歲!”原來那壯士打扮的,竟是代宗皇帝。他見事機危急,便改裝做禁兵模樣,混出宮來;跨一頭黑馬,飛也似的跑到國舅府中,跳下馬,便向府中直闖。府中自有守衛家將,把守大門;今日府中秘密會議,關防更是嚴緊,見這禁兵進來,齊向前去攔阻。那禁兵把手中小紅旗一舉,家將們知道是宮中的密使,便讓出一條路,放禁兵進去。原來唐朝時候,皇帝有秘事宜召大臣,便從宮中派一密使出來;手執小紅旗,上有金印為憑。誰知今日這個密使,竟是代宗皇帝自己充當的。當時招呼眾位大臣入座,憤憤地說道:“昨夜有內侍探得消息,說近日元載與王縉謀反;連日在元載私宅中,借著夜蘸為名,召集徒黨,密謀起事。如今禁兵在元載手中,便由元載指揮禁兵,旦夕圍攻宮廷,意欲劫朕西去,挾天子以號令百官。眾大臣皆忠義之士,豈能坐視亂臣賊子傾覆李家社稷耶?”眾大臣聽了代宗的話,個個露著悲憤之色:有扼腕歎息的,有拍桌大罵的。一室中,君臣們也忘了儀節;隻是紛擾了半天,卻想不出一條計策來。滿室靜悄悄的半晌,忽見又有一個壯士打扮的,走進屋子裏來;眾人看時,吳將軍認識是府中的守衛長,名餘龍的,便喝令退出去。誰知這餘龍好似不曾聽得主人的話一般,看他搶上幾步,當著他主人跟前,噗地跪倒在地,說道:“萬歲爺有急難,責在主公;主公有急難,責在小人。今日事機已迫,小人卻有一計。”吳將軍問:“汝有何計?快快說來!”那餘龍趴在地下,說道:“小人想元載這奸賊,平日膽大妄為;卻有一人,是他的心腹爪牙。”吳將軍道:“卻是何人?汝且說來。”餘龍道:“便是左衛將軍,知內侍省事董秀。”這句話一說,滿屋子的人,都不覺愕然。原來董秀這人,是統帶禦林軍的;時時隨在皇帝左右,代宗皇帝也拿他當心腹看待。如今聽說此人與奸臣同黨,真出於眾人意料之外。吳將軍卻不信,說道:“汝言可有證據?”餘龍道:“小人有一八拜之交,名常勝的;他卻當著董秀家的守衛長,所有他家主公,和元載二人的來蹤去跡,俱看在常勝眼中。如今元載、董秀二人的蹤跡,過往愈密了,常勝在一旁,都聽得仔細,心中也是氣憤,來與小人說知,意欲辭了這守衛長的差使不幹,免得他日事敗以後,玉石不分。是小人勸他耐著性兒。如今聽萬歲說了,小人才敢說。如今小人意欲去把常勝喚來,請主公和他商量,看有什麼妙計;俺們今日隻需把董秀擒下,便什麼事也不怕了。”代宗聽餘龍說到這裏,便忍不住說道:“好好!汝快去把常勝喚來,便著在常勝身上,把那董秀擒下;事成之後,朕自有重賞。”餘龍見萬歲對他說話了,慌得他忙上去磕頭謝恩,起身倒退著出去。這裏吳將軍勸代宗:“今日事機甚險,萬歲既已出宮,一時不宜回宮,且在臣家駐駕幾天,俟奸賊就擒,由臣等再護送陛下回宮。”眾大臣也都勸說,吳將軍便把南書齋收拾出一間臥室來;留皇帝住下。一麵也把諸大臣留住在府中伴駕,隨時商議機密。那餘龍一去,直到傍晚,不見回來,吳將軍心中甚是掛念。看著屋中已上燈火了,忽聽得門外一片喧嚷,隻見餘龍和常勝二人,揪住那左衛將軍董秀,直至堂上。這時董秀正準備去赴元載的秘密會議,不料那守衛長常勝,早已與餘龍商議停妥,又與手下的守衛兵士暗約;俟董秀出門,路經吳將軍府門口,那駕車的武士,卻把那董秀的車輛,直驅進府門來。董秀坐在車上,大詫,連連喝問時,那常勝上去,劈胸一把,把董秀拖下車來;餘龍也上去幫著,兩人前牽後擁的,直上吳將軍堂來。把個董秀拖得衣帶散亂,紗帽歪斜,董秀大聲咆哮著。正喧嚷時候,忽見吳溱手捧皇帝詔書,踱出堂來,大聲宣讀道:“董秀聽旨!”董秀到此時,也不敢倔強,隻得轉身向內跪倒。聽詔書上說道:“元載謀為不軌,董秀素為內援,著左金吾大將軍吳溱拿下,嚴刑審問。”董秀聽了詔書,還是嘵嘵辯說。吳將軍隻喝得一聲:“搜!”上來四個武士,擒住董秀兩手,向他身上裏外一搜,不見有什麼挾帶;又抓下紗帽來,向帽中發髻中細細搜索一番,也看不出破綻來。吳將軍又吩咐脫下靴來,果然在靴子裏,搜出一卷文書來。吳將軍接在手中看時,竟是元載和王縉二人密謀起事的案卷。上麵寫明謀反日期,和幾路兵圍攻宮廷,幾路兵擒捉國戚大臣,寫得明明白白。吳將軍看了,不覺大怒,便把聖旨高高供起,在一旁設著一張公案;吳將軍就公案前坐下,武士推著董秀,跪在案下。堂上喝一聲:“打!”那大杖小棍,一齊向董秀身上打下去。那董秀隻是忍著痛,一言不發。吳將軍愈是憤怒,喝令把這奸賊上下衣服剝去,用皮鞭痛打。這董秀真是一個鐵漢,打得渾身皮開肉綻,隻在滿地下打著滾,竟咬緊牙關,不嚷一聲痛,也不招承一句話。吳將軍看看無法可想,還是那餘龍在一旁看了,心生一計,向他主公耳邊低低地說了一句話。吳將軍點著頭,餘龍便去廚下取一大桶鹽鹵來,向董秀身上潑去。那皮肉新開了裂的地方,一沾了鹽鹵,便痛徹心骨;任你好漢,也忍不住大聲叫喊起來。連說:“犯官願意招認了!”當下吳將軍取得口供。原來元載和董秀約定在大曆十二年三月朔日起事。董秀帶領禦林軍,在宮中為內應;元載又約王縉,調四城兵馬,包圍京城。代宗聽說平日親信的董秀,果然為奸賊內應,不覺大怒,便親自出至大堂;董秀見萬歲爺在上,早嚇得匍匐在地,不住地叩首求饒。代宗一腔怒氣,盡發泄在董秀身上。喝令常勝和餘龍二人,將亂棍活活地把董秀打死在堂下。一麵下旨令左金吾大將軍吳溱,兼統禦林軍;連夜點起一千兵馬,悄悄地去把那元載的一座府第,團團圍住。一聲呐喊,直撲進去。吳將軍仗劍當先,聽了董秀的口供,知道他們都在萃秀軒中聚會,便領著百餘個武士,向萃秀軒中趕來,其餘的兵士,和府中的守衛兵廝殺。府中原有三百名守衛兵,兩下裏捉對兒在廊頭壁角上火並起來。吳將軍也不去管他們,急急去找尋元載一班人。誰知搶進萃秀軒中看時,已走得一個也不留。吳將軍知道他們躲向後花園中去了,便又趕進後花園去,分頭搜尋,果然在花木叢中,山石洞裏,一個一個地揪出來。吳溱認得都是在朝的官員,共搜出五個人,獨不見那元載和王縉二人。吳將軍又向四下裏尋找,一抬頭,見有一個穿紅袍的,正爬在牆上,想逃出牆外去。吳將軍一聳身,搶上前,揪住袍角,把那人拉下地來;看時,正是那同平章事王縉。吳將軍喝問:“元載這奸賊躲在何處?”王縉隻是不說,吳將軍拿劍鋒擱在王縉脖子上,王縉害怕起來,才把手指著牆外,說:“已逃出牆外去了。”吳將軍隻是微笑著,也不追尋。一手揪住王縉衣領,回至堂上來。那府中三百個守衛兵,俱被禦林軍士活捉的活捉,殺翻的殺翻,滿院子東倒西橫的,盡是死人。吳將軍檢點,共捉住八個官員,喝武士拿一根長繩,把八個官員,一串兒捆綁著。正捆綁停當,忽見二三十個禦林軍士,早已捉住那元載,拿繩子捆綁成一隻粽子相似,用大杠抬著,送上堂來。那元載見了吳溱,便大喊道:“國舅快做個人情,鬆鬆綁兒!”原來吳將軍早已埋伏著一支兵士,在後花園圍牆外;元載逃過牆去,真是垂手而得。當時元載不住的喚:“國舅救我!”吳將軍也不去睬他。禦林軍士,原帶著十數個囚籠;到此時,抬過囚籠來,一一裝進去。一大隊軍士押著,送往政事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