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宗忍無可忍,便下詔河東節度使薛兼訓、成德李寶臣,幽州朱滔,昭義李承昭,淄青李正己,淮西李忠臣、永平李勉,汴宋田神玉,諸路兵馬,共六萬人,會攻承嗣。又下詔貶承嗣為永州刺史,承嗣諸子,皆逐居惡地。承嗣不奉詔,與諸路兵戰,往往能以詭計取勝。承嗣諸子中,尤以長子悅,驍勇善戰。諸路兵馬,俱被他擊敗,反被他占據三四處州城,聲勢甚是銳急。看著已攻至臨洺城下,這地方是河東咽喉,臨洺若失,中原大震。當時諸路人馬,俱被田承嗣、田悅父子二路強兵衝斷,不通消息。臨洺守張伾,死守了三個月,糧盡援絕,其勢甚危。張伾有一愛女,麵貌秀美,平日視如掌上明珠。至此,張伾不得已,便將愛女妝飾得十分嬌豔,使坐在白玉盤中,出示眾軍道:“今城中庫廩竭矣,願以此女代償餉糈!”兵士俱大感動,不覺淚下,請為主將出一死戰。開城鼓噪而出,銳不可當;田悅大敗,退五十裏。掠得糧米無數,張伾收軍入城,依舊深溝高壘,死守待援。後張伾思得一計,覷東風大作,便紮成一紙鳶,臨高放去;飛騰空中百餘丈,過田悅營。悅使善射者,騎馬追射之,不可得。落河東馬燧營中,見鳶背上有字道:“三日不解,臨洺士且為悅食。”馬燧便合河陽李芃,與昭義軍,三路救張伾。田承嗣父子被眾軍包圍,勢不得脫。馬燧出銳兵,鼓噪直撲承嗣營,斬首五百級,承嗣軍大亂,與田悅率餘兵夜遁,盡棄旗幕鎧仗五千乘。田氏父子,窮無所歸;便迫令永樂公主上書求情,許承嗣入朝請罪。代宗皇帝念在公主麵上,便許承嗣的請求。有詔複田氏父子原官,又賜鐵券。這時承嗣已年老,至大曆十四年,一病身亡,年已七十五歲。
但到大曆十四年五月,代宗也崩駕。遺詔召郭子儀入京,攝行塚宰事。立太子適為嗣皇帝,即位於太極殿,稱德宗皇帝。尊郭子儀為尚父,加職太尉,兼中書令。封朱泚為遂寧王,兼同平章事。兩人位兼將相,實皆不問朝政;獨常兗居政事堂,每遇奏請,往往代二人署名。朱泚也是一個工於心計的人,從前將同乳貓鼠,獻與代宗,說是國家的祥瑞;常袞便率領百官,入朝稱賀。獨崔祐甫上表力排眾議。道:“物反常為妖,貓本捕鼠,與鼠同乳,確是反常,應視為妖,何得稱賀。”常袞從此怨恨崔祜甫。及德宗即位,因會議喪服,祐甫說當遵遺詔臣民三日釋服,常袞說人民可三日,群臣應服二十七日;兩人便大爭起來。常袞便上表斥祐甫為率情變禮,請加貶斥,署名連及郭、朱二人;德宗便貶祐甫為河南少尹。既而郭子儀與朱泚,又表稱祜甫無罪,德宗大詫,以謂前後言不相符,召問實情。二人皆說,前奏未曾列名,乃是常袞私署的。德宗斥常袞為欺君罔上,貶為潮冊刺史,便令祐甫代相,給以專權。真是言聽計從,知遇甚深。又下詔,令罷四方貢獻;所有梨園子弟,概隸屬太常,不必另外供奉。天下毋得奏祥瑞。縱馴象,出宮女。設登聞鼓於朝門,人民如有冤屈,得撾登聞鼓,發下三司詢問,人民大悅。便是四方軍士,也都歡舞起來。德宗皇帝又因代宗沈妃是自己親生的母親,隻因多年尋訪不得,心中萬分想念;如今自己登了帝位,便先下詔,封沈氏為睿真皇太後,贈太後曾祖士衡為太保,祖介福為太傅,父易直為太師,太後弟易良為司空,易直子震為太尉。一日之間,封拜一百二十七人。所有詔旨,皆用錦翠飾以禦馬,馱至沈氏家中。易良有妻崔氏,十分美豔;德宗召入相見,十分尊重。召後宮王美人、韋美人出拜,稱為舅娘;王、韋二美人拜見,詔舅娘勿答拜。至建中元年,又冊前上皇太後沈氏尊號。崔祐甫善畫,帝命繪太後像,供奉在含元殿;舉行大祭,德宗全身袞冕,出自左階,立東方,群臣立西方,帝再拜上冊,欷歔感咽,泣不可抑,左右百官皆泣下。中書舍人高參上議,仿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後於代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氏子弟,行州縣谘訪,以宣述皇帝孝思;或得上天降休,靈命允答。若審知皇太後行在,然後遣大臣備法駕,奉迎還宮。但擾攘經年,依然杳無消息。
這沈氏太後,原是代宗侍女,與代宗情愛甚深;今德宗皇帝在東宮時候,也曾愛戀一位美人。雖隻與這美人會麵一次,但心中依戀著,永遠不能忘卻。今日身為皇帝,後宮佳麗甚眾,但都不能如此美人顏色。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