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回 退長安朱泚縱色 守項城楊氏助夫(3 / 3)

那李希烈占據了汴州地方,僭稱帝號,兵馬四處劫掠各地。那時有一項城縣,是往來要道。李希烈急欲攻得此城,便可進取鹹陽。那時項城縣令李侃,是一個拘窘小儒,不能當大事的;聽說李希烈派兵來攻,嚇得他欲棄城而逃。他夫人楊氏,卻是一位女中豪傑。便厲聲對她丈夫道:“寇至當守,不能守當死!奈何欲逃耶?”李侃歎著氣道:“兵少財乏,如何守?”楊氏道:“此城如不能守,地為賊有,倉廩為賊糧,府庫為賊利,百姓為賊民;國家要汝守土官何用?今盡所有財粟,招募將士,共守此城;城存俱存,城亡俱亡,方能上對朝廷,下對百姓。”那李侃總是搖著頭,不肯發兵。楊氏大憤,便召吏民入庭中。楊氏出庭,高聲向吏民說道:“縣令為一邑之主,應保汝吏民;但歲滿即遷,與汝等不同,汝等生長此土,田廬在是,墳墓在是,當共同死守,誰肯失身事賊。”群吏民聽了都舉臂大呼道:“吾等誓不從賊!”楊氏又下令道:“我今與汝等約,有能取瓦石擊賊者,賞千錢;持刀矢殺賊者,賞萬錢。”群人聽了,都十分踴躍。楊氏複從後堂去推出李侃來,逼令率眾登城;楊氏親為造飯,遍餉吏民。忽見一賊將鼓噪而至,李侃膽寒,逃下城來。楊氏即代丈夫登城,向城下賊人說道:“項城父老,都知大義,誓守此城,汝等得此城,不足示威,不如他去,免得多費心力。”賊眾見城上站一婦人,忍不住大笑。楊氏下,複推她丈夫上城,率眾抵禦;倉促間,敵陣中飛來一箭,射中李侃肩頭,李侃忍痛不住;返身下城,正與楊氏相遇。楊氏道:“君奈何下城,吏民無主,城亡在即,今日之事,雖戰死在城上,亦得千古留名。”李侃不得已,裹住傷口,重複登城,督吏兵反射,萬弩齊發,敵勢稍挫。賊見力攻不得,便豎起雲梯,一敵將首先登梯,忽被城中守卒,飛出一箭,射中麵頰,墜死城下。敵中失了主將,陣勢頓亂,如鳥獸一般,向四處退散,這項城縣幸得保全。事後,刺史官把楊氏守城的功,列表上聞;德宗下詔,升李侃為太平令。這是後話。

如今李希烈的兵,見攻項城不下,又去圍攻陳州;相持一個月,也不能攻下。那希烈的兄弟希倩,反被朝廷捉去正法。希烈大怒,令部將崇暉並力攻取陳州,又親自督兵攻打守陵;誰知被李晟遣部將劉洽、高彥昭,用十麵埋伏之計,打破希烈陣線,兵士傷亡過半。希烈逃至汴梁。那陳州崇暉的兵馬,被李晟派都虞侯劉昌,隴右節度使曲環等戰將率兵三萬人,大破陳州圍兵,殺得希烈部下首級至三萬五千人,又生擒大將崇暉,兵威大震,遠近驚心。李希烈站腳不住,出奔至蔡州,那汴州、滑州一帶地方,都歸順唐朝。那渾瑊韓遊環二人,奉德宗手詔征討李懷光,也甚得手。召集十二路人馬,力攻渡河。懷光聽說唐朝兵馬大集,便吩咐放起烽煙,卻不見人馬來救他;部下將士,反自相驚擾。忽嚷西城被圍了,又說東城捉隊了。第二天,城中將士都改易了章飾,自寫著太平字樣。懷光住在宮中,一夕數驚。他一時良心發現,便自盡而死。當有朔方將士牛石俊割下懷光的首級來,獻城出降;渾瑊麾眾入城,捕殺懷光部下閻宴等七人。奏凱至京師,德宗皇帝親自出城勞軍。

此時惟有李希烈固守蔡州,倔強不服。至貞元二年正月,又遣他部將杜文朝,來攻取襄州,被唐山南東道節度使樊澤所擒。三月,又遣部將襲取鄭州,又被義成節度使李澄所敗。希烈眼看著兵勢日衰,便不覺積憂成疾,終日惟奄臥在床褥中。希烈有一個最寵愛的姬妾,竇氏,小名桂娘,原是汴州戶曹參軍竇良的愛女。不但長得麵貌美麗,更兼文才豐富。希烈取得了汴州,便慕桂娘的豔名,先使人送聘禮至竇家,言明欲聘娶桂娘為次妻,那竇良愛他的女兒,好似掌上明珠一般,如何肯舍,便將那來使辱罵了一場,又把他的聘禮擲出庭去。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