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左撇子聰明,肯定會讓很多人不滿,馬上就會舉出一堆左撇子笨蛋的例子來。英國科學家發現,一個人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在胎兒剛形成的第10周就開始決定了——一旦定性就很難改變。左撇子人數隻占胎兒總數的15%。
有趣的是,天才大都是左撇子。這又做何解釋呢?
諾曼·格施溫德是位出色的神經學家。他發現高能力和無能力奇怪地集中於某幾類天才身上。他發現右腦能力(包括數學、音樂和美術等空間領域)發達者往往是非右手習慣者——即左撇子。
在研究中,格氏還發現,這些人中語言障礙的出現頻率比平常人多,比如,誦讀困難、結巴、說話晚,甚至還有孤獨症,他們比常人更易患哮喘和過敏症等免疫係統疾病。格氏把這種左撇子習慣、天賦與缺陷的異常集中稱為“優勢病症”。
原來,“優勢病症”的出現,起因於雄性激素對發育中的胎兒大腦組織的作用。人類大腦有兩個半球,每一半球又分為四個葉,各腦葉區域內有許多小溝回,其中蘊藏著各種神經中樞,分擔不同的任務。胎兒期大腦發育時,左腦與右腦發育進程並非同步,通常左腦發育稍慢於右腦。懷孕20周後,如果子宮中雄性激素增多,抑製了左後腦某些區域的發育,而局部區域受抑製,刺激了大腦另一半球相應部位代償性發育增強。研究者發現,大腦功能的規劃很奇妙,呈現上下倒置、左右交叉狀。即左半球管轄右半身,右半球管轄左半身。大腦的語言區偏向左腦,視覺、空間能力區均偏向右腦。70%的人屬於“標準顯性”——左腦控製語言和強化手功能,從而形成右利手習慣,30%的人“異常顯性”為左撇子。雄性激素的作用,不僅使未受抑製的另一半球大腦組織增強發育,而且使受抑製的相鄰區域也得到補償性發育。所以,當左後腦語言區發育受限時,它的鄰居——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區域就會得到了補償性發育,同時,主管視覺、空間能力的右腦區域的發育增強,這樣就形成了包括美術、音樂、數學以及計算機在內的右腦發達的天賦。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誦讀困難、說話晚和結巴這樣的語言病症。
過多的雄性激素還會抑製胸腺的發育,從而導致過敏症、哮喘等免疫係統疾患。男性胎兒不僅接觸孕婦的,而且還接觸自己的雄性激素。所以男性中左撇子多於女性,男性更容易有學習障礙等。
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天才大都是左撇子。但這並不是說,左撇子都是天才。在大腦發育期間,多訓練左手,可以促進大腦發育,使人變得更聰明,這倒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