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一章 懷孕期需要哪些營養?(1 / 1)

女性在懷孕期內,由於生理狀況的改變,身體也需要不同的營養素供給能量。懷孕期母親的營養需要包括維持母親正常的營養和供給胎兒發育的營養兩部分,孕婦的營養與自身及胎兒的健康密切相關。現將懷孕婦女與一般婦女每日所需的營養數量說明、比較如下,以供參考。

(1)熱量。懷孕初期,由於孕婦的基礎代謝率沒有明顯的變化,熱量的攝取也不需要增加。妊娠4個月以後,孕婦及胎兒的代謝率增加,因而熱量也要相應增加,但有些婦女在懷孕晚期,由於行動不便,活動減少,雖然代謝率增加,也不需要增加太多熱量。所以,孕婦需要的熱量,應依據孕婦的活動情況及所應增加的體重而定,原來體重較輕者或活動量較多者,須注意補充熱量。一般孕婦到懷孕後期體重應增加大約10千克。

(2)蛋白質。為了胎兒的生長、母體的健康及準備產後哺乳,孕婦需要攝取大量的蛋白質,平均每日比平常要多約20克,並且,所攝取的蛋白質質量要好,即要有1/2左右是動物性蛋白質(即優質蛋白),如雞蛋、牛奶、魚肉、家禽等。孕婦若缺乏蛋白質,容易出現水腫、貧血、抵抗力減弱或哺乳能力不良以及流產現象,所以,孕期須特別注意優質蛋白質的攝取。

(3)糖與脂肪。雖然婦女在懷孕期間熱量需要增加,但也不可盲目攝取過多的糖類及脂肪,以免母體體重過重而增加代謝負擔。

(4)礦物質。礦物質中,孕婦最需要注意的是鈣的攝取。若攝入量不足,則胎兒會從母體的骨骼、牙齒中奪取其所需要的鈣質。所以很多孕婦在懷孕末期會發生骨質疏鬆或齲齒現象,因此,孕婦最好能多吃些牛奶、魚幹、蛤、牡蠣等含鈣量多的食物。另外,盡管孕婦因停經使部分鐵質免於流失,但為避免貧血也應注意鐵的攝取,可多吃些動物肝髒、瘦肉、綠色蔬菜等富含鐵質的食物。除了鈣和鐵外,孕婦還須注意碘的攝取,最好多吃些海產品,以防母親患甲狀腺腫或是胎兒患呆小症。

(5)維生素。對胎兒的正常發育來說,所有的維生素都非常重要,孕婦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都要比平常高,所以最好能從飲食中攝取足量的維生素,必要時可服用維生素丸,以保證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