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苑卷第二十(3 / 3)

季文子相魯,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仲孫它諫曰:“子為魯上卿,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為愛,且不華國也。”文子曰:“然乎?吾觀國人之父母衣粗食蔬,吾是以不敢。且吾聞君子以德華國,不聞以妾與馬。夫德者,得於我,又得於彼,故可行。若淫於奢侈,沈於文章,不能自反,何以守國?”仲孫它慚而退。

趙簡子乘弊車膄馬,衣羖羊裘。其宰進諫曰:“車新則安,馬肥則往來疾,狐白之救溫且輕。”簡子曰:“吾非不知也,吾聞之:君子服善則益恭,細人服善則亦倨。我以自備,恐有細人之心也。傳曰:‘周公位尊愈卑,勝敵愈懼,家富愈儉。’故周氏八百餘年,此之謂也。”

魯築郎圃,季平子欲速成。叔孫昭子曰:“安用其速成也。以虐其民,其可乎?無圃尚可乎,惡聞嬉戲之遊,罷其所治之民乎?”

衛叔孫文子問於王孫夏曰:“吾先君之廟小,吾欲更之,可乎?”對曰:“古之君子,以儉為禮。今之君子,以汰易之。夫衛國雖貧,豈無文履一奇,以易十稷之繡哉?以為非禮也。”文子乃止。

晉文公合諸侯而盟曰:“吾聞國之昏,不由聲色,必由奸利。好樂聲色者,淫也。貪奸者,惑也。夫淫惑之國,不亡必殘。自今以來,無以美妾疑妻,無以聲樂妨正,無以奸情害公,無以貨利示下。其有之者,是謂伐其根素,流於華葉。若此者,有患無憂,有寇勿弭。不如言者,盟示之。”於是君子聞之曰:“文公其知道乎,其不王者,猶無佐也。”

晏子飲景公酒,日暮,公呼具火。晏子辭曰:“《詩》雲:‘側弁之俄’,言失德也;‘屢舞傞傞’,言失容也;‘既醉以酒,既飽以德’;‘既醉而出,並受其福’,賓主之禮也;‘醉而不出,是謂伐德’,賓主之罪也。嬰以卜其日,未卜其夜。”公曰:“善。”舉酒而祭之,再拜而出,曰:“豈過我哉?吾托國於晏子也。以其家貧善寡人,不欲其淫侈也,而況與寡人謀國乎。”

楊王孫病且死,令其子曰:“吾死欲倮葬,以反吾真,必無易吾意。”

祁侯聞之,往諫曰:“竊聞王孫令葬必倮而入地。必若所聞,愚以為不可,令死人無知則已矣;若死有知也,是戮屍於地下也。將何以見先人?愚以為不可。”

王孫曰:“吾將以矯世也。夫厚葬誠無益於死者,而世兢以相高,靡財殫幣,而腐之於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出,此真與暴骸於中野何異?

且夫死者,終生之化而物之歸者。歸者得至,而化者得變。是物各反其真。其真冥冥,視之無形,聽之無聲,乃合道之情。

夫飾外以誇眾,厚葬以隔真,使歸者不得至,化者不得變,是使物各失其然也。且吾聞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離形,而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之為言歸也。其屍塊然獨處,豈有知哉?厚裹之以幣帛,多送之以財貨,以奪生者財用。古聖人緣人情不忍其親,故為之製禮。今則越之。吾是以欲倮葬以矯之也。昔堯之葬者,空木為櫝,葛藟為緘。其穿地也,下不亂泉,上不泄臭。故聖人生易尚,死易葬。不加於無用,不損於無益。今費財而厚葬,死者不知,生者不得用,繆哉!可謂重惑矣。”

祁侯曰:“善。”遂倮葬也。

魯有儉者,瓦鬲煮食,食之而美,盛之土鉶之器,以進孔子。孔子受之,歡然而悅,如受太牢之饋。弟子曰:“瓦甂,陋器也。煮食薄膳也。而先生何喜如此乎?”孔子曰:“吾聞好諫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親。吾非以饌為厚也,以其食美而思我親也。”

晏子病,將死,斷楹內書焉。謂其妻曰:“楹也語,子壯而視之。”及壯發書,書之言曰:“布帛不窮,窮不可飾;牛馬不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窮乎?窮乎?窮也。”

仲尼問老聃曰:“甚矣,道之於今難行也。吾比執道委質以求當世之君,而不我受也。道之於今難行也。”老子曰:“夫說者流於聽,言者亂於辭,如此二者,則道不可委矣。”

子貢問子石:“子不學《詩》乎?”子石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暇乎哉?”子貢曰:“請投吾《詩》,以學於子。”

公明宣學於曾子,三年,不讀書。曾子曰:“宣,而居參之門,三年不學,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學?宣見夫子居宮庭,親在,叱吒之聲未嚐至於牛馬;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應賓客,恭儉而不懈惰;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見夫子之居朝廷,嚴臨下而不毀傷;宣說之,學而未能:宣說此三者,學而未能。宣安敢不學,而居夫子之門乎?”曾子避席謝之,曰:“參不及宣,其學而已。”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縞,而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縞為冠也。而越人徙跣翦發。遊不用之國,欲無窮,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