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東周(2 / 3)

秦假道於周以代韓,周恐假之而惡於韓,不假而惡於秦。史黶謂周君曰:“君何不令人謂韓公叔曰:‘秦敢絕塞而伐韓者,信東周也。公何不與周地,發重使使之楚?秦必疑,不信周。是韓不伐也。’又謂秦王曰:‘韓強與周地,將以疑周於秦,寡人不敢弗受。’秦必無辭而令周弗受。是得地於韓,而聽於秦也。” 楚攻雍氏

楚攻雍氏,周粻秦、韓。楚王怒周,周之君患之。為周謂楚王曰:“以王之強而怒周,周恐,必以國合於所與粟之國,則是勁王之敵也,故王不如速解周恐。彼前得罪而後得解,必厚事王矣。” 周最謂石禮

周最謂石禮曰:“子何不以秦攻齊?臣請令齊相子,子以齊事秦,必無處矣。子因今周最居魏以共之。是天下製於子也。子東重於齊,西貴於秦。秦、齊合,則子常重矣。”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

周相呂倉見客於周君。前相工師藉恐客之傷己也,因令人謂周君曰:“客者,辯士也。然而所以不可者,好毀人。” 周文君免士工師藉

周文君免士工師籍,相呂倉,國人不說也。君有閔閔之心。

謂周文君曰:“國必有誹譽。忠臣令誹在已,譽在上。宋君奪民時以為台,而民非之,無忠臣以掩蓋之也。子罕釋相為司空,民非子罕而善其君。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之,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春秋》記臣弑君者以百數,皆大臣見譽者也。故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也。故眾庶成強,增積成山。”周君遂不免。 溫人之周

溫人之周,周不納客。即對曰:“主人也。”問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

君使人問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謂非客,何也?”對曰:“臣少而誦《詩》,《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周君天下,則我天子之臣,而又為客哉?故曰‘主人’。”君乃使吏出之。 或為周最謂金投

或為周最謂金投曰:“秦以周最之齊疑天下,而又知趙之難子齊人戰;恐齊、韓之合,必先合於秦。秦、齊合,則公之國虛矣。公不如救齊,因佐秦而伐韓、魏,上黨、長子,趙之有!公東收寶於秦,南取地於韓、魏,因以因徐為之東,則有合矣。” 周最謂金投

周最謂金投曰:“公負令秦與強齊戰,戰勝,秦且收齊而封之,使無多割而聽天下之戰;不勝,國大傷,不得不聽秦。秦盡韓、魏之上黨,大原西止秦之有已!秦地,天下之半也。製齊、楚、三晉之命。複國,且身危,是何計之道也!” 石行秦謂大梁造

石行秦謂大梁造曰:“欲決霸王之名,不如備兩周辯知之士。”謂周君曰:“君不如今辯知之士為君爭於秦。” 謂薛公

謂薛公曰:“周最於齊王也而逐之。聽祝弗相呂禮者,欲取秦。秦、齊合,弗與禮重矣。有周齊,秦必輕君。君弗如急北兵,趨趙以和秦、魏,收周最以為後行。且反齊王之信,又禁天下之率。齊無秦,天下果,弗必走,齊王誰與為其國?” 齊聽祝弗

齊聽祝弗,外周最。謂齊王曰:“逐周最、聽祝弗、相呂禮者,欲深取秦也。秦得天下,則伐齊深矣。秦、齊合,則趙恐伐,故急兵以示秦。秦以趙攻,與之齊伐趙,其實同理,必不處矣。故用祝弗,即天下之理也。” 蘇厲為周最謂蘇秦

蘇厲為周最謂蘇秦曰:“君不如令王聽最,以地合於魏、趙,故必怒合於齊。是君以合齊與強楚吏產子君。若欲因最之事,則合齊者君也,割地者最也。” 謂周最曰仇赫之相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