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東周(3 / 3)

謂周最曰:“仇赫之相宋,將以觀秦之應趙、宋,敗三國。三國不敗,將興趙、宋合於東方以孤秦。亦將觀韓、魏之於齊也。不固,則將與宋敗三國,則賣趙、宋於三國。公何不令人謂韓、魏之王曰:‘欲秦、趙之相賣乎?何不合周最兼相?視之不可離,則秦、趙必相賣以合於王也。’” 為周最謂魏王

為周最謂魏王曰:“秦知趙之難與齊戰也,將恐齊、趙之合也,必陰勁之。趙不敢戰,恐秦不已收也,先合於齊。秦、趙爭齊而王無人焉,不可。王不去周最,合與收齊,而以兵之急,則伐齊無因事也。” 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

謂周最曰:“魏王以國與先生,貴合於秦以伐齊。薛公故主,輕忘其薛,不顧其先君之丘墓。而公獨修虛信,為茂行,明群臣,據故主,不與伐齊者,產以忿強秦,不可。公不如謂魏王、薛公曰:‘請為王入齊,天下不能傷齊。而有變,臣請為救之;無變,王遂伐之。且臣為齊奴也,如累王之交於天下,不可。王為臣賜厚矣,臣入齊,則王亦無齊之累也。’” 趙取周之祭地

趙取周之祭地,周君患之,告於鄭朝。鄭朝曰:“君勿患也!臣請以三十金複取之。”周君予之。鄭朝獻之趙太卜,因告以祭地事。及王病,使卜之。太卜譴之曰:“周之祭地為祟。”趙乃還之。 杜赫欲重景翠於周

杜赫欲重景翠於周,謂周君曰:“君之國小,盡君之重寶珠玉以事諸侯,不可不察也。譬之如張羅者,張於無鳥之所,則終日無所得矣;張於多鳥處,則又駭鳥矣;必張於有鳥無鳥之際,然後能多得鳥矣。今君將施於大人,大人輕君;施於小人,小人無可以求,又費財焉。君必施於今之窮士不必且為大人者,故能得欲矣。” 周共太子死

周共太子死,有五庶子,皆愛之,而無適立也。司馬翦謂楚王曰:“何不封公子咎而為之請太子?”左成謂司馬翦曰:“周君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絕於周也。不如謂周君曰:‘孰欲立也?微告翦,翦今楚王資之以地。’”

公若欲為太子,因令人謂相國禦展子。廧夫空曰:“王類欲令若為之。此健士也,居中,不便於相國。”相國令之為太子。 三國隘秦

三國隘秦。周令其相之秦,以秦之輕也,留其行。有人謂相國曰:“秦之輕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國之情,公不如遂見秦王,曰‘請為王聽東方之處’,秦必重公。是公重周,重周以取秦也。齊重,故有周,而已取齊。是周常不失重國之交也。” 昌他亡西周

昌他亡西周之東周,盡輸西周之情於東周。東周大喜,西周大怒。馮且曰:“臣能殺之。”君予金三十斤。馮且使人操金與書,間遺昌他。書曰:“告昌他:事可成,勉成之;不可成,亟亡來亡來。事久且泄,自令身死!”因使人告東周之候曰:“今夕有奸人當入者矣。”候得而獻東周,東周立殺昌他。 昭翦與東周惡

昭翦與東周惡。或謂昭翦曰:“為公畫陰計。”昭翦曰:“何也?”“西周甚憎東周,嚐欲東周與楚惡。兩周必令賊賊公,因宣言東周也,以西周之於王也。”昭翦曰:“善。吾又恐東周之賊己而以輕西周惡之於楚。”遽和東周。 嚴氏為賊

嚴氏為賊,而陽豎與焉。道周,周君留之十四日,載以乘車駟馬而遣之。韓使人讓周,周君患之。客謂周君曰:“正語之曰:‘寡人知嚴氏之為賊,而陽豎與之,故留之十四日以待命也。小國不足亦以容賊,君之使又不至,是以遣之也。’”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