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韓三(3 / 3)

韓瑉相齊,令吏逐公疇豎,大怒於周之留成陽君也。謂韓瑉曰:“公以二人者為賢人也,所入之國,因用之乎?則不如其處小國。何也?成陽君為秦去韓,公疇豎,楚王善之。今公因逐之,二人者必入秦、楚,必為公患,且明公之不善於天下。天下之不善公者與欲有求於齊者,且收之,以臨齊而市公。” 或謂山陽君

或謂山陽君曰:“秦封君以山陽,齊封君以莒,齊、秦非重韓,則賢君之行也。今楚攻齊取莒,上不交齊,次弗納於君,是棘齊、秦之威而輕韓也。”山陽君因使之楚。 趙魏攻華陽

趙、魏攻華陽,韓謁急於秦,冠蓋相望,秦不救。韓相國謂田苓曰:“事急!願公雖疾,為一宿之行。”

田苓見穰侯,穰侯曰:“韓急乎?何故使公來?”田苓對曰:“未急也。”穰侯怒曰:“是何以為公之王使乎?冠蓋相望,告弊邑甚急。公曰‘未急’,何也?”田苓曰:“彼韓急,則將變矣。”穰侯曰:“公無見王矣!臣請令發兵救韓。”

八日中,大敗趙、魏於華陽之下。 秦招楚而伐齊

秦招楚而伐齊。泠向謂陳軫曰:“秦王必外向。楚之齊者,知西不合於秦,必且務以楚合於齊。齊、楚合,燕、趙不敢不聽。齊以四國敵秦,是齊不窮也。向曰:‘秦王誠必欲伐齊乎?不如先收於楚之齊者。楚之齊者先務以楚合於齊,則楚必即秦矣。以強秦而有晉、楚,則燕、趙不敢不聽,是齊孤矣!’向請為公說秦王。” 韓氏逐向晉於周

韓氏逐向晉於周,周成恢為之謂魏王曰:“周必寬而反之,王何不為之先言?是王有向晉於周也。”魏王曰:“諾。”

成恢因為謂韓王曰:“逐向晉者韓也,而還之者魏也,豈如道韓反之哉!是魏有向晉於周,而韓王失之也。”韓王曰:“善。”亦因請複之。 張登請費緤

張登請費緤曰:“請令公子年謂韓王曰:‘費緤,西周仇之,東周寶之。此其家萬金,王何不召之以為三川之守?是緤以三川與西周戒也,必盡其家以事王。西周惡之,必效先王之器以止王。’韓王必為之。西周聞之,必解子之罪以止子之事。” 安邑之禦史死

安邑之禦史死,其次恐不得也。輸人為之謂安邑令曰:“公孫綦為人請禦史於王,王曰:‘彼固有次乎!吾難敗其法。’”因遽置之。 魏王為九裏之盟

魏王為九裏之盟,且複天子。房喜謂韓王曰:“勿聽之也!大國惡有天子,而小國利之。王與大國弗聽,魏安能與小國立之?” 建信君輕韓熙

建信君輕韓熙,趙敖為謂建信侯曰:“國形有之而存、無之而亡者,魏也。不可無而從者,韓也。今君之輕韓熙者,交善楚、魏也。秦見君之交反善於楚、魏也,其收韓必重矣。從則韓輕,橫則韓重,則無從輕矣。秦出兵於三川,則南圍鄢,蔡、邵之道不通矣。魏急,其救趙必緩矣。秦舉兵破邯鄲,趙必亡矣。故君收韓,可以無亹。” 段產謂新城君

段產謂新城君曰:“夫宵行者能無為奸,而不能令狗無吠己。今臣處郎中,能無議君於王,而不能令人毋議臣於君。願君察之也!” 段幹越人謂新城君

段幹越人謂新城君曰:“王良之弟子駕,雲‘取千裏’。遇造父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馬不千裏。’王良弟子曰:‘馬,千裏之馬也;服,千裏之服也。而不能取千裏,何也?’曰:‘子纆牽長。’故纆牽於事,萬分之一也,而難千裏之行。今臣雖不肖,於秦亦萬分之一也,而相國見臣不釋塞者,是纆牽長也!”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