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字次非,渡,鮫夾船,次非不走,斷其頭,而風波靜除。(周日用曰:餘嚐行經荊將軍墓,墓與羊角哀塚鄰,若安伯施雲:為荊將軍所伐,乃在此也。其地在苑陵之源,求見其墓碑,將軍名乃作次飛字也。)
東阿王勇士有菑丘䜣,過神淵,使飲馬,馬沉,䜣朝服拔劍,二日一夜,殺二蛟一龍而出,雷隨擊之,七日七夜,眇其左目。
漢滕公薨,求葬東都門外。公卿送喪,駟馬不行,跼地悲鳴,跑蹄下地得石,有銘曰:“佳城鬱鬱,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遂葬焉。
衛靈公葬,得石槨,銘曰:“不逢箕子,靈公奪我裏。”
漢西都時,南宮寢殿內有醇儒正史威長死,葬銘曰:“明明哲士,知存知亡。崇隴原亹,非寧非康。不封不樹,作靈乘光。厥銘何依,王史威長。”
元始元年,中謁者沛郡史岑上書,論王宏奪董賢璽綬之功。靈帝和光元年,遼西太守黃翻上言:海邊有流屍,露冠絳衣,體貌完全,使翻感夢雲:“我伯夷之弟,孤竹君也。海水壞吾棺槨,求見掩藏。”民有繈褓視,皆無疾而卒。
漢末關中大亂,有發前漢時塚者,宮人猶活。既出,平複如舊。魏郭後愛念之,錄著宮內,常置左右,問漢時宮中事,說之了了,皆有次序。後崩,哭泣過禮,遂死焉。
漢末發範明友塚,奴猶活。明友,霍光女婿。說光家事廢立之際,多與《漢書》相似。此奴常遊走於民間,無止住處,今不知所在。或雲尚在,餘聞之於人,可信而目不可見也。
大司馬曹休所統中郎謝璋部曲義兵奚儂息女,年四歲,病沒故,埋葬五日複生。太和三年,詔令休使父母同時送女來視。其年四月三日病死,四日埋葬,至八日同墟入采桑,聞兒生活。今能飲食如常。
京兆都張潛客居遼東,還後為駙馬都尉、關內侯,表言故為諸生。太學時,聞故太尉常山張顥為梁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近地,市人擲之,稍下墮,民爭取之,即為一員石。言縣府,顥令捶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顥表上之,藏於官庫。後議郎汝南樊行夷校書東觀,表上言堯舜之時,舊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複置。
孝武建元四年,天雨粟。孝元竟寧元年,南陽陽郡雨穀,小者如黍粟而青黑,味苦;大者如大豆赤黃,味如麥。下三日生根葉,狀如大豆初生時也。
代城始築,立板直幹,一旦亡,西南四五十板於澤中自立,結草為外門,因就營築焉。故其城直周三十七裏,為九門,故城處為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