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舊三月廿一日,溫州慶福寺)

性願法師慈鑒:

在泉之時,諸荷照拂;瀕行又荷遠送,感謝無盡。十五午開輪,十六午前到馬尾,昨夕達溫州。一路風浪平靜,未遇險厄。營副饒君待遇音等甚為親切,至可感激。現擬在溫度夏,秋涼或須至衢州一行,但尚未決定也。命寫各件,不久即可加墨。擬俟座下雲遊歸後,再奉上,俾可不至遺失。謹致謝忱,順頌

慈安

後學演音和南 三月廿一日

和尚及廣心法師並諸師前,均乞代為問安! 二

(一九二九年七月八日,溫州慶福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前寄廈門一包,又信兩封,未承惠複。想是法駕尚在泉州,未經收到也。末學即擬下山,雲遊各地。乞以後暫勿通信。前托友人為法座刻印,印稿附奉覽。若冬初之時,末學能往閩者,即親自帶上。倘未能來者,即付郵局寄奉也。謹達,順請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七月八日 三

(一九二九年七月十四日,溫州慶福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數日前寄上一函,想達慈覽。昨午披誦惠書,敬悉一一。諸承費神,感謝無盡。末學擬於八月雲遊諸方後,往溫州小住,即由溫州動身往廈(不經過上海),大約在舊曆十月前後之時矣。俟到溫州時,再奉函以聞。築室之事,實不敢當。因末學近來既畏寒又畏暑。夏季或返溫州,亦未可知也。謹複,順請禪安

末學演音稽首 七月十四日 四

(一九二九年舊七月廿八日,上虞白馬湖)

願公法師慈鑒:

前日夏居士來時,匆促致書,想已收到。其時因夏居士即欲歸家,故匆匆略陳,不及詳述。茲更補記如下:據夏居士雲,臨古書冊,初版僅印千冊,後學應分得百冊。現已超過應得之數。(後學之意,欲開明書店再加送若幹冊,故彼雲雲。)若再贈人者,應出資購買。雲雲。彼即為寫名片一紙,持此往購,可以七折計算也。明年或能再版印刷。(但不能定)俟印就時,後學當於分得之書中,再以三十冊奉贈法座,廣結善緣。

再者,承寄下行李,已於前日由夏居士帶到。荷法座為之包裝完善,毫無汙損。深感垂愛之厚意也。謹此鳴謝,順叩

慈安

後學音和南 舊七月廿八日 五

(一九二九年舊九月廿四日,溫州慶福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敬啟者,末學於昨午已到溫州,不久即可往閩。擬先到南普陀暫

住(因不知路途),然後再往山邊岩。所有書籍,因攜帶不便,擬先交郵局寄閩。但未知山邊岩及南普陀近來仍一切如常否?若寄書籍至南普陀,是否交廣洽法師代收?乞費神示知。俟尊函到後,再覓船便動身(每月僅開二次,故須久候之)。廣洽法師諸處,亦乞便中代為致意,至用感謝。

惠複乞寄溫州大南門外慶福寺弘一收,至感。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九月廿四日 六

(一九三○年閏六月十六日,上虞白馬湖)

願法師慈鑒:

惠書,敬悉一一。茲寄上《四分律表記》一冊(此書僅存二冊,不能多寄)。《五戒相經箋要》(補釋以下為拙輯)、拙輯《有部抄》等各一冊(此二書存者尚多,如需者可以續寄)。拙書數幅,乞隨意贈送。用宿墨寫者,裱時須十分注意(最易抹汙)。《安心頭陀像讚》,乞贈與同學中喜樂者。李某臨古墨跡印本,已印好,不久即可寄上三十冊,乞贈尊社教職員、同學師各一冊外,所餘者乞贈:

開元寺副寺師一冊。

蘇、周、葉、黃居士各一冊。

圖書館一冊。

覺斌、廣洽二師各一冊。

此次考試平均成績最優者,及品行最優者三人之名,乞於便中示知。上海李圓淨居士近編印《飭終津梁》(臨終助念等事),甚為切要,已囑彼於出版後寄奉座下及周居士若幹冊,想不久即可寄上(樣稿已印出)。率複,不具一一。順頌

法安

後學音和南 閏月十六日

和尚及廣法師並同學諸師 乞為致候。

因即有工人出外,托彼帶此信,故潦草書之,乞鑒諒。

前借用座下之夾襖一件,乞即惠賜後學,恕不奉還。未知可否? 七

(一九三○年舊十一月廿六日,慈溪金仙寺)

性老法師慈鑒:

頃誦惠書,忻悉一一。所雲八月寄至法界寺之函,未經披誦(明春夏間擬返法界寺,其時當可披誦尊函),因中秋後,末學已出外雲遊矣。在金仙寺聽經月餘,近已圓滿,擬於明日往溫州度歲。承示法座駐錫雲頂,至用歡忭。明歲當來廈親近座下,以慰渴念。馮、蔡二居士屬書之件,俟至溫州後書寫,付郵掛號寄奉。謹複,順頌

慈安

未學演音稽首 十一月廿六日

覺斌諸法師前,均乞代為問安。

以後惠書,乞寄溫州大南門外慶福寺為感。 八

(一九三一年八月初二日,慈溪金仙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月承惠寄至法界寺一函,數日前乃轉到。近又獲誦七月廿一日所發之尊簡,敬悉一一。法體近想已大愈。後學數月以來,時有小疾。倘將來身體康健,當趨侍座下,以聆教益也。寺中諸師、諸居士等,均乞代為致候。

五月移居時,曾奉上一明信片,奉告地址。想金雞亭遺失矣。

拙輯並書寫《華嚴集聯三百》(共有百頁上下),已由開明書店印刷(樣本二張附奉呈)。後學大約可得百冊。俟出版時,敬以十數冊呈奉慈座,以便轉贈緇素諸道侶。上海佛學書局,近印拙書對聯,又經數種(一個月後可印出五種)。因贈與後學者僅一二份或數份,不能廣贈道侶。(若有欲得者,於一個月後,向佛學書局請購。)乞諒之。順叩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八月初二日 九

(一九三一年九月初八日,杭州虎跑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惠書,敬悉一一。戒牒字草草寫奉。《同戒錄》題字,準於十月內奉上。後學近來屢屢傷風,身體衰弱,即擬往溫州過冬(住處尚未定,俟後奉達),恐未能往閩南矣。謹複,順頌

法安

後學音稽首 九月初八日 一○

(一九三一年十月廿一日,慈溪金仙寺)

性公老法師:

前複函及寫件,想已早達丈室。近又由寧波劉居士轉寄上《華嚴集聯》十冊,計已收到。音今歲疾病頻作,至今仍未複元。擬即在金仙寺過冬,俟明年覓得伴侶,再當偕來閩南親近法座也。秋間有僧眾發起律學院,欲令音任教務。音自顧殊難勝任,而彼等亦意見不定,未能一致,故已決定停辦矣。以後惠書,乞暫寄寧波慈溪鳴鶴場金仙寺轉交為妥。謹達,順頌

法安

後學音和南 十月廿一日

附奉上致南普陀廣洽大師一箋,乞於便中加封寄去為感。 一一

(一九三一年舊十二月十三日,鎮海伏龍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惠書,敬悉一一。法會隆盛,至用歡慰。徐居士寓天津英界十七號路寶華裏一號。上海夏居士處,附寫一箋附上,並乞再將詳細情形(去信日期,彼處來信之日期,及信之要義)另寫一紙一並掛號寄去。寄至上海百老彙路開明書店編譯所夏丏尊居士收至妥。宿疾漸愈。承慈念,深感。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舊十二月十三日

以後惠書,乞寄寧波鎮海北鄉龍山西門外周大有號轉伏龍寺弘一收。 一二

(一九三二年舊四月三十日,鎮海伏龍寺)

性老法師慈鑒:

近日屢擬上書奉候,今晨得接誦手諭兩通,至用歡慰。《同戒錄》亦收到。法會隆盛,甚深讚喜。茲答陳各事如下:

△《圓覺經》簽條跋語,數日後寫好(掛號)徑寄至南京。

△付、蔣二居士聯件,紫雲寺佛號及結緣之橫直小幅等,半月後寄至廈門,托廣洽法師轉呈。

△附掛號寄上一包,內有木夾板《梵網經》及其他《華嚴》、《八大人覺》等五冊,敬贈法座。又有布麵《梵網經》一冊,乞轉奉廣洽法師。又有日本書二冊及信片畫三套,乞轉奉芝峰法師。此次佛學書局所印各種拙書,印工未精,裝折亦參差不齊。又因資本不足,未曾另贈與末學,故未能分送諸友人耳。

△以前末學與各處關係各事,悉已料理清楚。秋涼時,擬來閩親近法座也。謹複,順頌

禪安

末學演音稽首 舊四月三十日

依郵章,印刷品宜與信函分寄,未可合並。附白。 一三

(一九三二年舊五月廿四日,上虞白馬湖)

性公老法師慈鑒:

惠書,敬悉一一。承施十金,卻之不恭,謹以受收。惟來函所雲,備作郵箋之需雲雲。後學現不需用郵箋,擬以移作他用,想為慈意所許諾也。

秋涼之後(舊曆九月或十月間),倘時局無大變動,擬來閩親侍法座。所雲接迎之事,萬不敢當,因臨時或由滬,或由溫動身,未能一定也。

後學近來衰老益甚,擬來閩後,在不駐軍隊之寺居住,以資靜養,乞法座預為酌定之,至感。順請

禪安

後學演音頂禮 舊五月廿四日 一四

(一九三二年舊十月十四日,溫州慶福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頃奉惠函,敬悉一一。諸承慈示,感謝無盡。末學擬於十天後搭乘新鎰利輪船往廈,但此船無有定期,或延遲亦未可知也。廣洽法師處,已另有函達。謹此奉複,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十月十四日

前寄至泉州佛經一包,又寄至南普陀拙書一包,想悉收到。

金陵之函件,已於端午日掛號寄出矣。又啟。 一五

(一九三二年舊十月十八日,溫州慶福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複函,想達慧覽。昨午續奉惠書,並承施十圓。卻之不恭,敬謹領受。末學自十四夜間患痢疾,至今未愈。倘近日痊愈,即搭次班輪船往廈。倘一時未能痊愈複元者,則更須延期也。(廣洽法師處亦已通知。)知勞慈念,謹以奉達。並陳謝意。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舊十月十八日 一六

(一九三二年舊十一月十六日,廈門山邊岩)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法駕蒞廈,諸承慈護,惠施種種,至用感謝。承命書匾額之字,係用硃色。乃寫時匆促,未能憶及,遂用墨書。至半夜睡醒之時,始想起應用殊書之事。至為抱歉。謹此陳謝,諸希慈諒。茲有懇者。末學前存在友人處經書兩大箱,擬即運廈。乞座下暇時,到開元訪陳敬賢居士。乞為致候,並請彼寫介紹書,托上海陳嘉庚公司代為運廈。附陳者有三事:

一、介紹書請寫兩封,一封於送書箱時隨交。又一封,在送書前數日寄去,預告此事。俾免臨時唐突冒昧。此兩封信皆乞寄交末學轉付。

一、上海陳嘉庚公司之詳細住址,乞寫明。俾便友人訪覓。

一、上海之友人,為劉質平君。乞向公司主任代為介紹。以後劉君或再有物件托帶廈者,亦乞慈悲許諾。至為感激。

謹懇,順叩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舊十一月十六日

以後惠函,乞寄妙釋寺轉交至妥。因末學每數日必往一次也。(無須寄至山邊岩,若恐遺失也。) 一七

(一九三三年舊三月十三日,廈門萬壽岩)

性公老法師慈鑒:

惠書誦悉。佛名書就,附奉上。將來放大之字,乞另留底稿一份,或他處亦需用也。此次講《羯磨》,約至四月八日圓滿。與末學偕來寄居寺中者共十一人,皆一例過午不食,甚可讚歎。妙慧、廣義諸師亦在內也。謹複,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三月十三日

周伯遒居士屬寫絹對,俟四月中旬寫奉,乞先代為致意。 一八

(一九三三年舊三月廿八日,廈門萬壽岩)

性公老法師慈座:

兩奉惠書,敬悉一一。講律事決定延續,俟酷熱時再稍休息可耳。屬書各件,下月奉上。謹此,奉複。順頌

慈安

後學演音稽首 三月廿八日 一九

(一九三三年舊四月十一日,廈門萬壽岩)

性公老法師慈鑒:

昨奉惠書,敬悉一一。承介紹往草庵息暑,至用感謝。但學律諸師之意,謂有五六人(或不止此)隨往者。草庵床具、齋糧或未能具備。諸師意欲往雪峰。但未知轉解和尚之意如何?擬請座下先為函詢,俟得回信後乃能動身。倘雪峰不能容多眾者,仍乞座下慈湣,代為設法介紹他處。因廈門氣候較熱,暑季三四月內不能講律,虛度光陰。現欲覓山中涼爽之處,居住四個月以上,結“後安居”,繼續講律也。

惠示,乞寄妙釋寺轉交最為妥迅。勿由文灶社轉(甚遲緩,且易遺失也)。謹懇,順請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四月十一日

末學近輯《靈峰警訓略錄》一卷,名曰《寒笳集》,僅三十頁。可以作佛學校國文教科書用也。不久即送至佛學書局印行。附白。 二○

(一九三三年夏,泉州開元寺)

性公老法師慈座:

曩承惠賜夏布海青,感謝無盡。前日法駕枉臨,遂忘致謝,至用歉然。塔記寫奉,末一行因空白,故寫撰書人名。倘欲寫捐資功德人名者,此行可刪去也。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二一

(一九三三年冬,晉江草庵)

性公老法師慈鑒:

曩承介紹居住草庵,以勝緣未能成熟,屢欲往彼,輒為阻障。至本月初旬乃獲如願。移居以來,身心安寧,深感昔日介紹之慈恩也。林居士尊箸甚善,佩仰無已。附以奉還,乞為轉交。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二二

(一九三四年舊二月十八日,廈門南普陀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昨常法師來談,謂欲敦請尤居士來南普陀,觀察地理。但後學未知彼之住址。今已致函與彼長子,轉交一函,能達到否,尚未可知。擬請慈座再致書敦促。後學亦寫一箋,乞為附入寄去至禱。順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