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誌老人慈鑒:

春雨連綿,後學近又負小疾,恐動身之期,須稍延緩。廣東如光師,現住上客堂,恐未能安。乞轉托客堂師送彼至客房暫住,至為感禱。拙書十二紙及致無相賢首書,附奉上,希收入。順頌午安

二月十九日 後學演音稽首 四九

(一九三七年舊八月廿五日,青島湛山寺)

性公老人慈鑒:

自違道範,時切瞻依。比奉惠書,忻悉一一。尤居士信已披閱,厚意甚感。但南遊之事,今非其時。須俟時局平定,然後再斟酌也。後學於月內擬返閩,住處或泉或廈(聞南普陀已住兵數千),尚未能定。座下到菲島後,法緣想甚昌盛。如晤陳宗泮、鄭廣德諸居士,乞為致候。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舊八月廿五日 五○

(一九三七年舊十月初二日,廈門萬石岩)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在青島,曾複書,托廣空法師轉呈,想達慈座。後學於半月前已返廈門,暫住萬石岩。因時局不安,未能移居他方。前承慈念,欲令後學居永春,且俟閩南亂事平靖再酌定也。智普師誓舍身命,守護南普陀寺。寺中現猶住二十餘人,二時課誦外,並於晚間禮大悲懺,昨日又有三機至廈,恐一時未能平定也。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舊十月初二日 五一

(一九三七年舊十一月廿二日,廈門萬石岩)

性公老人慈座:

前奉惠書,敬悉。迄今已近一月,永春未有消息,想是因緣尚未成熟。故不能往。茲因草庵廣空、廣謙二老人,諄勸後學到彼過年,明春再移居彼等所兼管之某寺。想慈座當讚許也。永春之行,恐須延緩,諸乞慈亮為禱。謹達。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十一月二十二日

以後惠函,乞寄廣空師轉致後學。

寫此信後,僅十五分鍾,即有永春所托之善興師到萬石岩,接洽往永之事,可謂奇巧。但往草庵之事,先已決定,未可變動,且俟將來有便,再來永春可耳。附白。 五二

(一九三七年舊十二月二十日,晉江草庵)

性公老人慈鑒:

惠書敬悉。末學已於前夕至草庵,傳貫師前往廈門時,途中逢盜,放槍彈傷貫手腕。今仍居廈療治。傳貫師經此番災難,深自慶幸。謂可以成就代眾生受苦之夙願,大菩提心,益複增長。彼近數月來,常誦《華嚴經》,甚為精進。謹複。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十二月二十日 五三

(一九三八年正月十日,晉江草庵)

性公老法師慈鑒:

惠書敬悉。厚愛殷勤,感激無盡。後學往永春之期,現尚未定。且俟將來因緣成熟時,即通知妙慧師也。前托覺徹師寄奉拙書聯屏等共二次,又奉上安溪茶數盒,想悉受收,謹複。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正月十日 五四

(一九三八年閏七月十九日,漳州祈保亭)

性公老法師慈鑒:

久未通訊,甚念。後學居漳已數月,身體尚健,精神大衰,惟冀早生極樂耳。如晤王正邦、鄭廣德、高文顯諸居士,乞代致候。謹陳。順頌

法安

閏七月十九日 後學演音稽首 五五

(一九三八年舊九月五日,泉州溫陵養老院)

性公老人慈鑒:

貫師轉齎惠書,忻悉一一。二碑皆超逸絕俗,可以臨寫也。《自誓受戒文》,已付影印,至用歡讚。惟他人僅見此文,不知其義,或致疑迷。今後學複撰《析疑》一篇,別寫奉上,乞並付影印,隨受戒文贈送。則閱者即可了解“隨分自誓受”義,又可知填寫空白處之法也。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音稽首 九月五日

蓮星居士乞代致候。

此箋於半月前已寫就,未能寄出。

前五月二十日寄下之《韓偓傳》,於數日前已收到。近日已為校改。乞於便中代達高居士為感。 五六

(一九三八年舊十一月,泉州承天寺)

性公老人 勝進居士 同鑒:

前上書,想已收到。本擬與妙慧師同往永春。乃到泉城後,承諸緇素諄諄挽留在泉城過冬,並由葉居士負責於明年春暖時陪伴後學同往永春。近獲永春十五齡童子李芳遠書。謂韓偓昔時曾到永春,居陳山岩。於山上建一小亭,每逢月夜,獨攜七弦琴往此彈,又在此亭邊楊柳樹中與月相見,題詩多首。現亭已廢,其跡尚在。偓在彼數月,即返南安九日山。偓在陳山岩所作之詩,多已佚失。今隻剩陳山岩殿前石刻一聯,為偓所題。句雲:“千尋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聞又有詩一首,存寺後。(大約石刻。)又聞於雪山寺,亦存詩二首。(大約石刻。)以上皆是童子所述。偓能彈琴,昔無記載。偓之筆跡他處絕無,今聞陳山岩有聯及詩,雪山寺亦有詩,可謂希有,至用歡忭。擬請性公老人托永春誠實可靠之善友,偕一拓字之工人,攜帶紙墨及拓字用具,親往陳山岩及雪山寺,拓摹各數份。後學願得兩份。此為希有難得之寶。以此拓本張諸座右,不啻與偓相晤談也。順頌

法安

後學音稽首

以後通訊,仍由草庵轉交。 五七

(一九三八年舊十一月,泉州承天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由洽師奉上一箋,想達法座。貫師來泉之便,擬請慈悲代向佛學書局購請佛書。前陳宗泮居士自菲帶來十二圓,擬請佛書以贈送惠安諸學者。其書名及寄郵之處,別紙寫列,敬乞費神代辦一切,至用感謝。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 五八

(一九三八年舊十二月十四日,晉江草庵)

性公老人 文顯居士 同鑒:

久未致書問候為念。後學在漳居半年,在安海居一月。近(前夕)至草庵暫住。自慚涼德,將退隱靜修,冀早生極樂耳。惠安昆山已辭謝不往。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十二月十四日

寫此箋後,僅一小時餘,妙慧師即到草庵,定於明晨動身往永春。附白。

此箋寫後,僅四小時餘,即奉到性老人之惠書,及施十金,感謝無盡。屬書各件,俟將來與高居士屬書各件,合並交與覺徹法師,設法帶往菲島。須俟與高居士往返通信,詢問款名,故寄奉之期應延遲耳。慈座若尚有善友,屬後學書寫各件者,亦乞寫示名款,若是出家人或是女士,乞注明,將來可以一同交與覺徹法師也。以後通訊,乞寄與妙慧師轉交。高居士之信,亦交妙慧師轉可也。(是日增寫二次。) 五九

(一九三八年舊十二月二十日,晉江草庵)

性公老人 勝進居士 同鑒:

惠書誦悉。屬書各件,已漸次書就。擬於元旦日送至百原禪苑。(因預寫己卯,時年六十,故必須至己卯元旦,乃能交上也。)呈奉老人者八卷,與居士者四卷。原寄來之名單二紙,附奉上,乞檢核。又前在泉州講稿兩種各數冊,並奉。謹複,順頌

春禧

末學演音稽首 十二月二十日 六○

(一九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永春普濟寺)

性公老人慈鑒:

惠書,敬悉一一。承集資印經等,至用歡讚。後學年來已入老境,精神頹唐,時有小疾。惟淨宗勝願,頗能日益增進,此則堪告慰於慈座者也。普濟寺不久興建法堂等,將來能聚集多數道心堅固之僧眾。隨其好樂,分修禪淨教律等,為閩南普放大光。謹稽首祝禱焉。敬複。順叩法安

後學音稽首 四月二十八日 六一

(一九四○年九月二十八日,永春普濟寺)

性公老人慈座:

居永春普濟年餘,承諸緇素慈護一切,感謝無盡。近以業緣所牽,擬移居靈應暫住養屙。當來有緣,或可再來桃源也。誦慈座致常師書,忻悉興複古刹,將推舉後學任名譽主席。但前聞常師麵談時,則雲名譽首座。竊謂主席字義,常人將誤解為住持。乞仍依前常師所雲,用名譽首座之名乃妥。雖後學之道德學問,皆無首座之資望。亦當承此虛名,以副慈座及諸緇素之厚囑也。附奉上致高文顯居士二紙,乞便中轉寄。因彼之通信地址已遺失,故瀆清也。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九月二十八日 六二

(一九四○年十月二日,永春普濟寺)

性公老法師慈鑒:

傳貫師往泉,兩次出口證已領到。但彼等之意,欲令後學從緩動身,隻可延期。俟將來能動身往鼓浪嶼時,再致函奉聞。荷勞慈念,謹先慰達。附奉上致佛教會一箋,又與吳居士歸依文一紙,乞費神轉交,至感。順頌

法安

後學音稽首 十月二日 六三

(一九四○年舊十二月十二日,南安靈應寺)

性公老人慈座:

久未奉候,惟道履貞吉,為祝。後學於初冬移居靈應寺後,辭謝見客通信等事,習靜養病,已近三月矣。茲因有關係法門重大之事,必須奉陳座下。故特破例通信,詳述由致,諸希慈察為禱。

近聞人雲,慈座擬辭卻信願寺職務,俟有妥人繼位時,即可辭職返國雲雲。後學久違慈範,時以縈懷。今聞慈座返國之消息,不勝慶忭。又望仙、普濟諸刹,皆待慈座蒞臨,興建整頓。時節因緣,蓋非偶然。但信願寺後任住持之人選,後學不揣冒昧,擬以推薦性常師負此重任。乞慈座與諸護法董事商之。性常師與後學相交多年,道念堅固,任事精勤。以前學律諸師之中,應推常師為第一。近為興複望仙寺事,諸方奔走,任勞任怨,尤為人所難能。慈座能返國興建望仙,請常師在菲島遙為護法,輔助一切,尤為適宜。但常師於任職之事,非其所顯。必須請慈座興諸董事商酌,宜以最隆重之典禮,至誠聘請,彼或可破格允諾。應具聘書,命僧眾一二位專誠返國,殷勤勸駕,並陪伴常師偕往菲島。至於護照等事,宜早為準備也。拙見如是,是否有當,希裁酌之。順頌法安。不宣。

十二月十二日 後學演音稽首 六四

(一九四一年六月十七日,晉江福林寺)

性公老人慈鑒:

前獲慈諭,敬悉一一。厚意殷渥,感謝無盡。紙筆、眼鏡等物,近始由水雲取還。遲遲奉複,敬乞亮之。永春佛教會及桃源殿普濟寺等,皆乏有力負責者。後學等深盼慈座返國,整理振興。而望仙寺事,尤為重要。性常師雖努力盡責,收複寺產。必須慈座速急返國,主持大局,建築工事乃可進行。(李居士謂,建築甚是易事。必須有人發心住持。)至於將來居住之僧眾,擬將南山律苑附入望仙寺內。由後學介紹道行高卓、能耐清苦之僧眾,近十人,久住寺中,息心辦道。後學雖未能久居,每年亦可於夏秋之際居住數月也。慈座若於菲島寺務,未能脫離,亦可兼任。時常往來於菲島、永春二地,並承慈光普照,則至善矣。前承惠施百金,已囑送存妙慧師處。以待他年後學往望仙時,充作旅費。謹此,奉複。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六月十七日 六五

(一九四一年舊六月廿九日,晉江福林寺)

性公老人慈座:

前奉慈諭,適以筆墨、眼鏡等,存貯水雲,未及取還,遲覆至罪。受戒文寫就,附郵奉。先付影印,後由慈座以硃筆填寫名字及所受戒名。影印圈點之地位仍舊不可移動,無須另加殊色格線,一切皆照原樣可耳。後學爾來衰老益甚,諸事怠惰。前承施資,敬受,感謝無既,已交與妙慧師存貯。俟他年或有往永春之因緣,即以此充旅費也。謹複,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六月廿九日 六六

(一九四一年七月初一日,晉江福林寺)

性公老人慈座:

前承妙慧師枉臨。以因緣未成熟故,不克偕往永春,至用歉然。後學近發起續輯《護生畫》三、四、五、六集。約期以二載成就。雖或未能速急圓滿,亦可隨分隨力有所成就也。附致高居士一紙,乞於便中附寄,遲遲無妨也。謹達,順頌

法安

後學音稽首 七月初一日

通信處,泉州南門外石獅檀林街福林寺。 六七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初十日,泉州承天寺)

性公老人慈鑒:

頃獲十月廿八日所發惠書,敬悉一一。承施念金,敬領謝謝。後學前本擬居草庵過冬,乃因故未能如願。永春普濟亦阻滯未能往。故現在仍住承天寺。每日寫字接客。自慚毫無修養之功,勉力撐持弘法之事,時用汗顏耳。前由草庵附寄二紙,想均達慈覽。屬書各件,俟寫就交百源轉奉。謹複,並謝。順頌

慈安

後學演音稽首 十一月初十日 六八

(一九四二年舊四月十三日,泉州溫陵養老院)

性公老法師慈鑒:

去秋方擬啟程,變亂忽起,致負旅菲緇素諸公厚望,至用歉然。茲有陳者,覺圓法師近來道心堅固,擬放下一切,追隨後學專心用功。百源主持一席,已交與其弟子妙興師暫為代理,並托諸護法為照顧指導一切。覺圓法師於數日後,即隨後學往閩東居住,暫不返泉。百源寺務,俟時局稍定,泉、菲之間能通信時,即請諸居士代寄此信,呈奉慈座。以後寺務如何規定,敬乞慈座核酌。即賜複音,仍交與諸居士依教奉行。後學前曾聞李秉傳居士談及,慈座有將百源完全改為居士林之意。後學等甚為讚成。諸居士亦極歡忭。並謂若改作居士林時,則經費決無困難雲雲。今據大眾公意,附陳慈照。敬乞覆示,俾便遵循。至於妙興師,本是暫時代理。若改為居士林後,彼即退位,專心用功。因後學亦曾勸妙興師不可任職,應放下一切,專心用功雲。以後慈座惠書,乞寄泉城諸居士先為披閱,暫存居士處。因後學所居荒僻之地,未便通信也。謹陳,順叩

慈安

後學音稽首 舊曆壬午四月十三日 六九

遺書

性公老人慈鑒:

後學居南閩十數載,與慈座友誼最篤。今將西逝,須俟回入娑婆,再為晤談。甚望今後普濟道風日隆,律義宏闡。後學回入後,仍可來普濟居住,與諸緇素道侶相聚首也。謹達,順頌法安。不宣。

後學演音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