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乞向廈門大紙店,購羅甸紙(福建產)三十張,於他日便中帶下。

二、乞將新印《大悲咒》三包,分寄下記之三處:

以一包,寄與惠安縣東門外黃坑鋪港仔街回春號藥店劉清輝居士,轉交劉礪若居士收。以一包,寄與同上地址,轉交錢山淨峰寺當家大師收。以一包,寄與惠安縣崇武鎮三官尾珍裕寶號轉交龍溪晴霞寺收。

費神至感。敬懇,順頌

法喜

演音啟 九月七日

寧波印西師,如有回信來,謂仍居住寧波者,乞將其地址抄出,俟他日便中帶下,為禱。 三四

(一九三六年九月望日,鼓浪嶼日光岩)

廣洽法師 勝進居士同覽:

《清涼歌集》已寄到。茲奉上三十冊,乞收入。此書內容甚好。芝峰法師《達恉》,契理契機,可稱傑作。曲調亦甚適於當代青年之嗜好,當可風行一時也。此三十冊中,乞分十五冊,交與忠儒居士,轉贈閩南諸中學音樂教師,雖不解文學者亦可贈之。彼唯見此曲譜,則如飲甘露矣。所餘十五冊,乞分贈閩南諸青年學生。(外江,可以不送,彼等可見故;出家人處,亦可不送。若不解音樂而甚喜此書者,亦可贈之。)

葉慧觀處,乞贈二冊:一冊贈彼,一冊托彼轉送彼校之音樂教師也。中山公園內藝術學校,亦可由勝進居士便中送與一冊。《韓偓》稿已改就,俟洽師來時帶上。《總目錄》甚善。謹陳,不宣。

九月望日 演音啟 三五

(一九三六年舊十一月,鼓浪嶼日光岩)

廣洽法師道席:

爾來諸事尚未結束。至十二月初旬,能往南普陀否,尚難決定。昨日承攜去之水仙花,乞以分贈諸友人可也。因餘處尚有四棵存貯。謹達,不宣。

演音啟 三六

(一九三七年舊二月底,廈門南普陀寺)

二十六年歲次丁醜,二月六日,初落一齒,十日複落一齒,並奉廣洽法師藏之,以為紀念。

弘一 三七

(一九三七年舊四月,廈門南普陀寺)

廣洽法師道鑒:

惠書誦悉。承施資,甚感。朽人現未能出洋,仍擬居住國內也。謹複,並謝。不宣。

演音上 三八

(一九三七年舊四月,廈門萬石岩)

廣洽法師道席:

前承談及住中岩之事。餘曾先後在佛前占察三次,皆示不宜,想是因緣尚未成熟也。乞仁者往晤會泉老法師,代陳此意,並致歉忱。倘仁者因病未能往,即托高居士代往亦可。費神,至感。不宣。

演音啟 三九

(一九三七年夏至日,青島湛山寺)

廣洽法師道席:

來齊州已一月餘,身體精神日益強健(傳貫師等亦然,甚肥胖)。寺中同住者近九十人,皆廢止晚食,而大半體胖力大。或由多餐麵食有以致之歟?昔本擬托人代講,到湛山寺後,因學者多有程度,無人願任代講之事。故由朽人一人擔任,已近一月。終日忙碌,亦不覺疲勞,稍前大不同也。茲將每周課作略寫如下:每日課作時間,約七八小時:

星期日,預備功課。星期一,上午講律,以後寫字或編講義。

星期二,預備功課。星期三,同星期一。

星期四,預備功課。星期五,同星期一。

星期六,寫字或編講義。每星期共講三次。

夏至日 演音疏 四○

(一九三七年六月廿四日,青島湛山寺)

廣洽法師道席:

惠書誦悉。承寄抄寫《受戒式》一冊,已收到。乞以前存仁者處之《佛學叢刊》一部,贈與抄寫者,以酬謝其勞也。四川成都,乞再掛號寄(珂羅版)《金剛經》二冊。封麵上寫:

四川成都少城小通巷五號曾孝穀居士收。

王居士囑寫之件,稍緩寫就寄上。並有印老法師像一幅,贈與王居士。又寫稿一卷,交與高文顯居士。共為一包。大約半月後可以寄上也。講律事,已托人代講。近來天氣悶熱,較閩南尤甚。略複,不宣。

六月廿四日 演音啟 四一

(一九三七年舊七月,青島湛山寺)

前到滬時,居士林朱居士(石僧),曾諄約朽人於秋涼後到滬講經,擬辭謝不往。又天津居士林嚴居士,前專誠到青島約朽人往天津,亦已辭謝矣。以後仍暫居青島,俟八月中秋節後如時事無大變化,有輪船開往上海者,擬往滬轉至杭州小住。中秋節前,決定不他往也。附白。

音啟

王正邦居士乞代致候。 四二

(一九三七年舊九月十九日,廈門萬石岩)

豐子愷居士舊刻佛像二麵,印一方,以奉廣洽法師。

附奉上一包,乞付郵掛號寄去。

丁醜九月十九日 演音 四三

(一九三七年舊九月,廈門萬石岩)

前到滬時,晤費範九居士,彼亦稱讚仁者書法精妙,與朽人所見正同。性願法師處存有《三希堂法帖》(會泉法師處亦有),乞仁者借其中蘇軾、黃庭堅兩家之帖十數種,於暇時隨意翻閱,自能得其神髓,不必臨摹也。

蘇字東坡,黃字山穀,皆宋名臣。工文章詩詞,並精書法。仁者所寫之字,與彼等暗合,且有能得其神髓者。此是天才,非學力也。

演音附白 四四

(一九三八年二月,泉州開元寺)

廣洽法師:

在草庵過年。近到泉州,緇素來晤談者甚多。已托善契法師將仁者所存彼寺之《金剛經》僅留兩包,其餘皆帶至泉州,由朽人分贈諸善信。此事未能先與仁者商量,至用歉然。想仁者必甚歡喜讚成也。稍遲或往惠安講經。以後惠書,乞寄泉州承天寺覺圓法師轉交,至妥。不宣。

音啟

《普賢行願品梵文考》久已印就(尚未裝訂,工事停頓),稍遲再裝訂寄下。其原本存上海蔡丏因居士處。乞勿念。 四五

(一九三九年舊三月二十三日,永春普濟寺)

普潤法師澄覽:

惠書誦悉。承施資,感謝無盡。朽人已移居永春近一月,居普濟寺。文顯仍居菲島信願寺,近來身體衰弱。

朽人近一年餘,在各地弘法事跡,前已陸續寫與文顯。乞仁者便中托彼抄寫一份交與仁者,為紀念可也。子愷在廣西宜山浙江大學,久未通信。附致鬱居士箋,乞轉奉。謹複,不宣。

音啟 三月二十三日 四六

(一九三九年舊五月三日,永春普濟寺)

廣洽法師道席:

數奉惠書,具悉一一。尤居士書已收閱。乞代複尊師瑞等上人一函,述明不能往星洲之意(以後亦不能往,因老病故),並代致謝忱。

尤居士處,乞代托性老法師於致函時,附筆致謝。前在養正院講稿,已交世界書局修改付印。尊處所存附印之資,乞彙交蔡丏因居士。朽人居此甚安。高(勝進)居士前寄照相,已收到,乞為致候。謹複,不宣。

五月三日 演音疏 四七

(一九三九年舊七月十四日,永春普濟寺)

廣洽法師道席:

惠書誦悉。承施十金,至用感謝。朽人現住山頂寺中,方便閉關。性常法師等,皆住山下普濟寺中。前函及圖,皆收到。文顯寓大乘信願寺。畫集尚未著手。鬱居士函已收到,至用感謝,乞代為致候。不宣。

農曆七月廿四日 音啟 四八

(一九三九年舊九月十二日,永春普濟寺)

朽人今年世壽六十,老病日增。即擬方便掩關習靜,以後暫未能通信。(他處寄來之信件,即付郵退還,未能收受。)謹達,不具。

九月十二日 音啟 四九

(一九四○年二月初十日,永春普濟寺)

廣洽法師道鑒:

別來三載,至用懸念。頃奉惠書,悉仁者欲返祖國,至用歡忭。五十金已受收,感謝無盡。略複。餘俟晤談。不宣。

二月初十日 音啟

性常法師現往泉州,附白。 五○

(一九四○年,永春普濟寺)

廣洽法師道席:

所談之事,由餘思維。《金剛經》序文,請費範九居士撰並書寫。彼之文字書法皆佳。其序文之意,即依仁者所寫示者告彼,由彼斟酌變通可也。簽條,擬請子愷居士寫。經名為正行,下方或寫“弘一書寫”字樣。因餘之名字,若冠於經名之上,似不恭敬也。其式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書寫……

演音疏

此簽條可以題字大寫,印時再隨宜縮小也。 五一

(一九四二年舊三月卅日,泉州溫陵養老院)

廣洽法師慧覽:

變亂後,久不通訊,甚念。拙書《藥師經》,前七年曾以贈與仁者,存貯日光岩木箱中,去年曾聞已借與聶居士影印。近因覺圓師擬建大藥師寺,擬請仁者以此經轉施與大藥師寺,至為適宜。謹陳,不宣。

壬午三月卅日 音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