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戴爾發展史
1984年,邁克爾·戴爾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
1985年,戴爾推出首台自行設計的個人電腦——Turbo。
1987年,戴爾在英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拓展國際市場。
1988年,戴爾正式上市,首次公開發行350萬新股,每股作價8.5美元。
1989年,戴爾推出首部戴爾筆記本電腦。
1990年,戴爾在愛爾蘭建立生產廠房,用以供應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
1992年,戴爾首次被《財富》雜誌評為為全球五百強企業。
1993年,戴爾在澳大利亞和日本設立辦事處,宣布正式進軍亞太區市場。
1995年,上市時售價8.5美元的戴爾公司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1996年,戴爾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亞太區生產中心,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之一。
1997年,戴爾網上營業額由年初的每天100萬美元,躍升至逾400萬美元。
1998年,戴爾擴建在美國及歐洲的生產廠房,並在中國廈門開設生產及客戶服務中心,推出PowerVault儲存係統產品。
1999年,戴爾推出“E-Support-Direct from Dell”網上技術支持服務。
2000年,戴爾網上營業額達到每天5000萬美元,按工作站付運量計算,戴爾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應用服務器,第一百萬台戴爾PowerEdge服務器下線。
2001年,戴爾首次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計算機廠商,按標準英特爾架構服務器付運量計算,戴爾在美國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網絡交換機。
2002年,為讚揚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內對戴爾和社會的貢獻,戴爾將其奧斯汀工業園區命名為Topfer製造中心。戴爾推出首個“刀片式”服務器,推出Axim X5進入手持設備市場,在美國針對零售業客戶推出基於標準的收款機,推出3100MP投影儀,進入投影儀市場,戴爾售出第二百萬台PowerConnect網絡交換機,美國客戶選擇戴爾為他們首選的計算機係統供應商。
2003年,戴爾麵向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推出打印機,戴爾推出戴爾回收計劃使客戶能夠將任何廠商的計算機設備回收或者捐贈給慈善機構,正式更名為戴爾公司。
2004年,凱文·羅林斯成為戴爾下一任首席執行官,戴爾宣布在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
2005年,戴爾被“財富雜誌”評為“美國最受讚賞企業”的首位,位於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開幕。
2006年,戴爾曆史上首次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台係統。
2010年9月16日,戴爾正式宣布,將在成都高新區建立戴爾(成都)旗艦基地,集生產、銷售和客服於一體,以支持中國西部地區業務的快速增長。這是其在中國繼廈門後開設的第二個主要運營中心。
2011年8月26日,戴爾宣布完成了對高性能數據中心網絡領先產商Force10 Networks的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