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楚成王立商臣為太子,後來又覺得不妥,想廢黜太子。商臣得知這個信息,但不知是真是假。於是,商臣就去問他的老師潘崇。潘崇說:“這件事江羋想必知道,你設宴招待她,席間故意對她不敬,從中就可看出傳聞的真假。”江羋是楚成王的妹妹,貴不可言,性格暴躁,人們見了她都畢恭畢敬,唯恐有半點閃失。商臣於是依計行事,請江羋赴宴。在宴會中,商臣故意以言行冒犯江羋,使她十分惱怒。在離席時,江羋向商臣罵道:“你果然是一個不爭氣的東西,怪不得大王要廢你!”商臣聽到江羋的話,證實了傳聞的可靠性,便策劃了一次宮廷政變,奪取了王位。

商臣抓住江羋火氣大的弱點,故意出言不遜,試探出事情的真相,堪稱險中求勝的一招妙棋。俗話說得好,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同樣,世上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隻要是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弱點。發現人性的弱點,投以適當的釣餌,就不難達到自己的目的。

唐朝時期,女皇武則天為了鞏固統治,重用了兩個殘忍的執法官,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有一次,有人向武則天告發周興謀反。武則天命令來俊臣調查這件事。來俊臣知道周興不好對付,於是請周興來家裏喝酒。在酒席上,來俊臣歎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什麼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你找一個大甕,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甕裏。犯人敢不招供嗎?”來俊臣點頭叫好,立刻命人抬來一口大甕,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對周興說:“現在有人告你謀反,請老兄自己鑽進甕裏吧!”周興知道自己中了圈套,隻好老老實實招供了。

來俊臣以請周興支招為“釣語”,套出了在周興心目中最恐怖的刑罰,然後一句“請君入甕”,讓周興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在日常生活中。讓別人對你說真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法庭審訊中,要讓狡猾的犯罪嫌疑人開口說真話,更是難上加難。一些有經驗的執法人員就善於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取得供詞。

有一次,中國銀行某地分行的一位行長利欲熏心,私自將570萬美元調到香港。經群眾舉報,上級有關部門發現這筆錢去向不明,既無貸款協議,又無買賣合同,也沒有借據憑證,即將他拘留審查,以防止其逃匿或與別人串通。這位行長很狡猾,且熟悉法律程序,他認為在事實沒有弄清之前就對他進行拘留審查是非法的,便向法院起訴。法官這樣駁斥他:“如果這筆錢裝入你自己的腰包,則屬於貪汙;如果私自借給別人,則屬於挪用公款;如果被人騙走,則屬於瀆職。或者是貪汙,或者是挪用公款,或者是瀆職,總之都構成犯罪,所以拘留審查是必要的。”這位行長一聽傻了,知道自己已無路可走,隻好交代了自己私自轉移現金、準備攜巨款外逃的犯罪事實。

法院駁斥這位行長的言論,運用邏輯的三難推理,排除了他不被拘留審查的可能性,就像一張大網一樣,將他緊緊圈在了“犯罪”的界限內,成功地攻破了他的心理防線,讓他開口說了真話。

在深入了解對方心理的基礎上,通過言辭或其他方式的引誘獲得對方的真實信息,在當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麵,這種方法都大有用武之地。

隻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別人

鬼穀子認為,要想掌握情況,要先從自己開始,了解自己,然後才能了解別人。

我們都熟悉孫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名言。而鬼穀子在這裏提出的“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含有“知己知彼”的要求。不過,他更強調自知,把自知作為知人的前提,這是很有見地的。自知之明,確實是人的一種重要品質。

曆史上,趙括和馬謖都是無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典型。他們本身屬於那種會動腦,但缺乏實踐經驗、不會動手的人,如果隻是在軍營中做一個參謀,為主帥出謀劃策,或許還能發揮他們的才幹。或者,他們可以參加一些小的戰鬥逐漸培養實戰經驗,待經驗豐富之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沒準也能成為一代良將。可惜,他們在還不具備將帥之才的時候,硬著頭皮肩負起了重要的軍事任務。馬謖出征前甚至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曾叮囑他:要在平地上紮營,阻擊魏軍。可馬謖卻自恃聰明,硬要在山上屯兵。結果被魏兵圍困,導致大敗,丟失街亭,掉了腦袋。不了解自己的真正水平,冒險而為,曆史上和現實中許多慘痛的悲劇和沉重的代價就是這樣造成的。

古語說“見賢而思齊”,這本是值得提倡的一種美德,可是這個“思齊”也要有個度。想必大家都聽過“東施效顰”的故事。越國美女西施有閉月羞花之貌,舉止大方,衣著樸素,略施粉黛,美不可言。就連胸口疼時捂著胸口的動作,都變成了一種無法言說的柔弱美。東施一味效仿,卻不知道西施到底美在哪裏,結果效顰就變成了做作,換來了大家的恥笑。模仿美好的東西並沒有錯,但在效仿的時候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得其要領才是關鍵。而要得其要領,首先就要有“自知之明”。

比起知人來,自知更難做到,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自己的缺點自己很難看見。因為有虛榮心在作祟,使人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缺點。漢武帝的時候,有一個叫戴聖的官員,他學問淵博,名重一時。但他處理政務不遵法令,造成了許多冤案錯案。二個叫何武的官員向朝廷揭發了戴聖的過失。不久,朝廷免了戴聖的官職。戴聖很生氣,認為何武是在有意陷害自己,他一有機會就在別人麵前說何武的壞話。何武知道後隻是一笑了之。有一次,戴聖的兒子犯了罪,被抓獲後押到官府聽候處理,而主審官正是何武。戴聖認定何武會將他兒子置於死地,整天茶飯不思。可是,何武公正判決,並沒有判處他死刑。這時,戴聖開始反省自己的過錯,才發現自己以前確實有很多不是。於是,他到何武家去認錯,兩人從此成為好朋友。

戴聖學問好,知天、知地、知人,唯獨缺乏自知,在何武的感染下,他深刻反省己過,終於補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避免了犯下更大的過錯。

在“知人”的基礎上,應促進“自知”,以約束自己的行動。做不到這一步,也不算真正的知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對一些違背常理的人和事進行譴責,這其實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是,如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實他人的錯誤呢?特別是在需要自己付出一點犧牲的時候,我們又會有怎樣的表現?

適時地運用方略和圓略

鬼穀子提出,在情況還未明朗以前以圓略來誘惑對手,在情況明朗以後就要用方略來戰勝對方。無論是向前還是向後,無論是向左還是向右,都可用這個方法來對待。

北宋真宗年間,地方上將晏殊和蔡伯俙兩名神童舉薦給朝廷。真宗很高興,讓他倆陪皇太子讀書。皇太子年紀很小,十分貪玩。晏殊總是規勸他,惹得太子生厭,而蔡伯俙則處處討太子的歡心。有一次,真宗皇帝要檢查太子的學業,太子要晏殊代做一篇。晏殊不肯。太子又叫蔡伯俙寫,蔡伯俙馬上代寫了一篇。真宗皇帝發覺有假,追問下來,晏殊如實稟告了。這下太子氣壞了,他惡狠狠地對晏殊說:“我將來當了皇帝,要殺你的頭!”晏殊毫無懼色地回答:“就是殺我的頭,我也不弄虛作假。”後來,太子即位,當了仁宗皇帝,晏殊被他任命為宰相,而蔡伯俙反而被疏遠了。

晏殊以方略對待皇太子,絕不弄虛作假,結果後來被委以重任。而蔡伯俙一味采取圓略,阿諛奉承,反而遭到疏遠。不過,晏殊也有“圓”的一麵。在晏殊當上宰相之前,有一次,皇帝稱讚晏殊說:“別人都縱情聲色,隻有晏殊生活勤勉儉樸。”晏殊趕緊在私下裏告訴皇帝:“我也想象他們那麼做,隻是官職低,沒有錢,而且事務太忙。”後來,當晏殊位尊勢隆後,他果真也像別人一樣享樂。晏殊的這一做法,與老子倡導的“和其光、同其塵”的思想十分吻合。我們知道,宋朝文化繁盛,是一個崇尚享樂的朝代,整個社會風氣都是如此。倘若晏殊一味采取“方略”,自命清高,難免拒人於千裏之外,不利於諸多事務的開展。

“能容物者,物乃能容”,這是晏殊告誡初入仕途的王安石的一句話。這可以說是人生至理。不要責難別人輕微的過錯,不要隨便揭發他人個人生活中的隱私。不管你的品德多麼高尚、你的觀點多麼正確,隻要你對別人苛刻,他就會把你當成他的敵人。不念人舊惡是要有些胸襟的,隻有修養高的人才可能得做到。其實人際間的矛盾往往因時因事而轉移,總把思路放到過去的恩怨上屬於不智之舉。

王安石後來的仕途經曆也證明了這一點。王安石生性聰明、學識淵博,但卻口下無德。鄭毅夫寫詩引用李白詩句,他就嘲笑:“此人不識字。”王安石成名前,舅舅曾諷刺他的蛇皮身,一旦科舉得中,他就立刻寄詩給舅舅報此仇。盡管他領導的變法利國利民,但攻擊四起,終於夭折。如果他能寬厚待人,也許會是另一種結局。

與人相處一定要有分寸,既不可對人苛刻,也不可過於親近。我們常常說對人要真誠友好,這並不是說要沒有選擇地和任何人做朋友。在向別人掏心窩時,一定要先對他有所了解。一個人不設防地對待他人,而且成了習慣,那麼如果他自己感覺累了,或覺得彼此誌不同道不合了,這時再抽身,對彼此都沒好處。生活中,由這個原因而引起的矛盾並不在少數。

學習圓方之略,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對待別人的錯誤。倘若別人無意中犯了錯誤,違背了你的心願,打亂了你的計劃。這時,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氣憤,接下來可能會大發雷霆。很多人都會如此。然而這樣做根本於事無補,其結果往往是加劇了對方的恐懼,事情也會越來越糟。其實,如果能夠忍住一時的怒火,反過來寬容別人,結局就會不同。

美國空軍著名的戰鬥機飛行員胡佛在一次駕機行動中,飛機險些失事,後來檢查發現原來是負責加油的機械師加錯了油。問題查出後,那個機械師嚇得麵如土色,然而胡佛不但沒有追究這件事,還讓他專門做自己所負責的飛機的維修工作。後來,這個機械師一直跟著胡佛,而且幹得十分出色。由此看來,如果做人圓潤一點,原諒別人的過失,給予他人理解和尊重,這樣於人於己都有好處。

在現代激烈的商業競爭中,對於一些有意的欺騙或侵犯,又該如何處理呢?讓我們來看下麵這個例子。一天,在法國的一家著名的照相器材廠裏,一批日本客商正在參觀。給他們當向導的是實驗室主任,他是一個細心人,一邊熱情地回答客人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一邊暗暗地注意客人們的一舉一動。實驗室主任注意到,有一個日本客商對一種新的顯影溶液特別感興趣。他戴著領帶,當他俯身觀察顯影溶液時,領帶末端恰好浸入了溶液中。日本客商這一極平常的動作沒有逃過實驗室主任的眼睛。實驗室主任心想:多麼狡猾的日本人!他隻需回去將領帶末端的溶液化驗一下,便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這種顯影劑的配方了。這可是本廠最核心的機密啊!絕不能讓日本人得逞。實驗室主任急忙叫來一位公關小姐,對她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不一會兒,公關小姐拿著一條嶄新的領帶出現在這位日本客商麵前,用她那甜潤的嗓音說道:“先生,您的領帶弄髒了,我們給您洗洗,您先換上這條新領帶,好嗎?”“噢——好吧,謝謝你!”日本客商知道自己露餡了,他隻好一邊道謝,一邊解下了領帶。他內心有點沮喪,但對法國方麵沒有當麵戳穿他而深表感激。

俗話說“兵不厭詐”,在商業領域也是如此。法國方麵察覺日本人有“詐”之後,沒有予以當麵揭露,而是不露聲色地搶先一步,破壞了對方的意圖,同時還維持了表麵上的和諧關係,確實是十分高明的做法,達到了鬼穀子所讚許的“與人也微,見情也疾”的境界。